APP下载

小学法治专册教学思路建构例析

2021-10-26项鑫伟

中小学德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证据法治法律

◎项鑫伟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以“法”为重点内容,吸收我国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基于学生的思维领悟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集中落实法治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都能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法治案例等,创设探究情境,力求沟通“法”与学生生活,培育法治意识。然而,课堂上学生被动聆听、学习交流互动不主动、不充分,缺乏实践体验等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活动设计碎片化等问题,导致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对此,法治专册教学需要教师切实从“教”转向“学”,准确理解教材意图,进而基于学情建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展开有价值的探究与实践。

一、层层剖析把握教材逻辑

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重在法治思维的启蒙和法律常识的初步认知。[1]“法治专册”以相对集中的教育方式,强调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领域,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依循“生活与法”“公民与法”“国家与法”“社会与法”四个领域,设计主题式学习内容,强调在法治教育过程中落实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教育。总体而言,教材以“知识生活化”与“道德法治相融”为要求,基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水平,循序渐进地呈现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公权力的来源及行使等基础法律知识和宪法常识。

基于此,我们通过教材研读,尝试归纳了法治专册的逻辑结构(如图1)。不难理解,本册教材循着“初步认知——初步认识——初步了解——理解运用”的过程,力求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层层递进地理解法律概念,从而在初学法律阶段形成初步的体系化认知,逐步养成尊法守法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把握教材的总体叙述逻辑,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方向。

图1 道德与法治(六上)教材逻辑结构图

以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为例,其包含“法在生活中”和“宪法是根本法”两大板块。作为本册的起始单元,其定位在于帮助学生初步认知法律和法律的体系,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现实生活和法治体系上感受法律在守护个人的生活、学习和成长。[2]在整体把握单元逻辑的基础上,我们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层层解析教材的设计思路(见图2)。

图2 “我们的守护者”单元逻辑关系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旨在以学生生活激发共鸣,通过“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和“法律作用大”三个话题,引导学生形成亲近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这一设计思路强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各种各样的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密切相关。如此,沟通“法”与学生生活,为后续学习铺垫认知和情感基础。

在此基础上,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侧重呈现体系内容,带领学生学习宪法知识,知道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进而引导学生简析生活中与宪法相关的现象。本课教材的逻辑是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宪法日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了解概念性的宪法知识,以抽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

如此,从梳理全册教材到一个单元,再到具体一课时,通过层层剖析教材内容,理解教材内容的叙述逻辑,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学方向,从而将陌生的法学知识转换为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实现法治与学生生活的融通。

二、基于生活建构教学思路

德育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决定了情境的不可或缺,实践中,情境也早已是主要的教学载体。“道德与法治相融合”的法治专册教学情境,必然要求教师要基于生活建构教学思路,沟通“法”与儿童生活,从而引领学生真正展开探究与思考。在准确把握教材逻辑的基础上,我们强调立足学生生活设计探究情境,借助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可能涉及的法律知识,从而链接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世界。

以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个话题“法律是什么”为例,本课是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法律”,进而体悟“法律作用大”,从而亲近法律、乐于遵守法律,初步形成法治意识的基础。循着这一设计逻辑,我们立足教材提供的素材,以秋游、看病等日常活动为切入点,图文并茂地呈现“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和“爸爸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两个活动情境,并通过故事分享、模拟等方式,深化情境探究。

如表1所示,我们注重在情境中补充生活细节,帮助学生将熟悉的生活与相关法律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建构起寻“法”情境。以情境二为例,主题为A同学深夜在家发烧要去医院看急诊,由此展开“急诊的那些小事情”的回顾与探究。我们将急诊事件情境细化分解为出发前、出发中、就诊时和就诊后四个时间段,设计了过程表(见表2),从疫情期间的防控就医准备、交通方式选择,以及就医急诊的过程等,引导学生寻找与“法”有联系的事情。

表1 活动情境细节补充一览

表2 我们“急诊”的那些小事情

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交流,对自身的相关生活经验进行整理,思考“发生的哪些事情受到法律的约束,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进一步理解“法律保护了我们的人身权、自由权、生命权”……基于生活的寻“法”活动情境,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急诊”相关生活经验,循着生活线索启发学生关注更多的生活细节,帮助学生整理生活经验,感悟其中的意义。如此,学生更容易理解法律对开车变道、违停及闯红灯等具体驾驶行为的约束,正是法律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安全出行,更方便、快速地让我们得到医疗救助。

沟通“法”与学生生活是法治专册教学的关键,类似教学还可立足学生的“急诊”特殊经历,尝试从家长、孩子等不同视角回顾、复现医院就诊的现场“细节”,展开情境探究。如此,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更多思考,如可能会涉及医生态度、过度医疗,过期、假冒伪劣药品,以及药店和医院的药品价格存在差异等具体问题。这正是宝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多维思考,探究其中涉及的道德与法治不同层面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法律规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深化法治生活理解。

三、聚焦问题促进思维养成

教师教学思路的建构过程也是设计学习活动的过程,其核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引领。学习活动的设计主要是教师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安排,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3]而问题无疑是实现教材和教学思路向学习思路转换的关键。通过聚焦学习活动的关键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究,并尝试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升其法治生活能力。

以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三课时“依法维权有途径”为例,其教学逻辑比较清晰: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学会收集证据等依法维权的方法→体认注重自我保护的价值,让学生了解运用法律维权的途径、方法、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学会“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本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生活中践行维权,有助于学生法治思维方式的养成,提升其法治生活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特别关注“维权时注意收集证据”这一话题,提出了“什么是权利人”“哪些是证据”“怎么收集证据”等具体问题。基于此,我们提炼了“权利人可以收集的证据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并以此为教学难点和实践重点设计教学活动。基于教材活动园情景和教学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采访和课堂分享、讨论等,初步学习收集证据的途径,自主完成本话题前两部分的学习。之后,让学生聚焦核心问题,开展侦探角色扮演活动,活动设计要点如下:

聚焦问题:权利人可以收集的证据是什么?

活动说明:以教材92页活动园为维权的方法论指导,结合前面所学法律知识,选择不同星级的侦探挑战不同难度的证据收集任务。

★初级任务——小侦探:收集类似发票、鞋印、监控视频等证据,并能作出说明,一切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

学生汇报:邵勇买玩具时怀疑是伪劣产品,要求开发票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这里买的玩具,同时发票也能证明买的是什么玩具、具体时间和价格。

注:根据学生找到的证据发放侦探勋章,引导学生思考证据可以证明哪些具体的案情事实。

★中级任务——大侦探:完成证据收集后,进一步查找相关法律,尝试根据法律规定对实际证据进行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发放侦探装备包,内含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相关内容,并为各小组准备一台联网I pad,利用网络作拓展学习。完成整理后,不同小组用不同颜色的卡纸作板贴展示。评价反馈针对板贴卡纸的数量、正确情况,以及完成时间,给与不同的侦探勋章。

★挑战任务——名侦探:录音都是证据吗?

这一层层深入的学习活动聚焦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疑问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热情。学生围绕任务认真阅读课本和装备包内容,并借助网络寻找答案,这正是学生尝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法治思维的培育内在其中。尤其是学生在整理证据过程中,对录音证据提出了新的疑问——“我偷偷录音,是证据吗”和“我被偷偷录音,是证据吗”。于是,学生再次阅读相关法律,或上网搜集类似问题,自主得出结论:按法律规定,非法取得的证据是不可以作为有效证据的,录音证据如是非法取得,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这是法律在约束我们的行为,也是在保护我们的权利。教师则秉着“德”与“法”相融合的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录音前征得对方许可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在保障录音过程中的个人安全,更是获得法律支持的条件。另外,除了“合法手段取得”外,如“有其他证据佐证”“无疑点”等也是收集证据时需要注意的限制。

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实践,学生切实经历了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法治生活视野和思维都得以提升,这将极大助力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生活习惯的养成。

猜你喜欢

证据法治法律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文明养成需要法律护航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