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答卷的奥秘:握指成拳,凝聚磅礴力量

2021-10-24厉彦林

党员干部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优势制度

□ 厉彦林

孙大勇/摄影

大道至简,理往往质朴而平凡。中国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脱贫事业,延安脱贫攻坚的经典样本,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当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概括出无数条。国外有关机构和人士也在寻找中国历史性成就蕴含的“中国基因”,寻找“中国成功之谜”,破解中国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密码”。说一千道一万,最核心的是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关键的是发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包含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势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最重要的是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精神。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能保持大政方针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想干的事情一旦下定决心,就万众一心,心无旁骛,一张蓝图绘到底,没有相互掣肘和“为反对而反对”的内耗,执政效率和管理效能高。

细数起来,无论是在土地革命、国家工业化、改革开放,还是在抗美援朝以及历次自卫反击战、打击贩毒走私、维护社会稳定中,无论是在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抗击非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几十次抗击洪灾、旱灾、冰雪灾害中,无论是在北京奥运会、残运会、大运会、世博会,还是在进军文化、教育、体育、军事强国的进程中,都得到了鲜活的印证。在伟大而艰难的扶贫事业中,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四方,全力调动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和社会力量,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政治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

人类历史呈螺旋状向上攀登发展,贫困和富裕始终相伴相生。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困,要害在于制度弊端。从根源上消除贫困,必须进行社会制度革命。人类要实现自由全面发展,道路艰难且漫长。关注贫困、思考贫困、解决贫困,这是人类的觉醒与理性,也是人类的成熟与笃定。2020 年,中华民族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写下中国决战决胜绝对贫困的不朽诗篇,触手可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14 亿中国人民即将普遍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日子红火,活得滋润体面,这是作为中华儿女的集体荣耀和英雄篇章,闪耀着璀璨耀眼的光芒。

贫困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专利”,也是发达国家的社会痼疾。贫富差距过大已成为埋在经济强国社会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人们往往很难把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和贫困联系起来。美国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却仍有大量贫困人口。1960 年,肯尼迪到西弗吉尼亚竞选总统时就惊叹:“天呀,我真没想到有这样穷的人。”4 年后,肯尼迪的继任者约翰逊总统代表美国政府郑重地“向贫困无条件地宣战”,至今,美国的反贫困战争从未松懈。据英国《卫报》网站和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网站2017年12 月报道,美国有5230 万人生活在“经济贫困社区”,约1850 万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

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把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作为首要任务,开启了国际反贫困的新纪元。建设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办法。

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次现实的“大考”。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珍惜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全国一盘棋,不惜花血本,打了一场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中国的抗疫战斗迅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得益于强大的制度资源、组织动员力和老百姓信任政府的执行力。政府要求居家隔离、出门戴口罩、按时量体温、不要抢购、不要恐慌,绝大多数民众都能做到。“生命安全”和“自由”谁更重要呢?命都没了,还有什么自由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活着就有希望。这个朴素简单的道理,老百姓都明白。而某些欧美发达国家在疫情面前却脆弱不堪,政党互相攻击,政府之间互相指责,暴露了虚伪的本质和无序的管理。平常自我吹嘘得天花乱坠,但真遇上大风巨浪,立马露馅,最终让老百姓和市场买单,甚至“人财两空”。一进一退、大相径庭的结果证明:与其喋喋不休地责骂、“甩锅”、转嫁矛盾,不如把老百姓的命举过天,把准方向、扎扎实实地真干!“堵不住民心的黑洞,就挖出灾难的无底洞。”

大自然真的很奇妙,一小小的病毒,就检验出制度的优劣!复杂纷纭的乱象说明:有时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简言之,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一个是为“人民”服务,一个是为“资本”服务。如果这样想问题,我们的许多疑惑、猜测和纳闷,也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优势制度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让制度意识深扎于心实践于行
画与话
某些单位的制度
第二优势
从优势的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