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栽下“梧桐树”,引来群凤栖

2021-10-23王宇萌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北安梧桐树市委

王宇萌

“刺绣对体力要求不高,心细就成,工作时间也自由。”北安市通北镇72岁的脱贫户李云霞说,现在自己给香囊、扇子等物件绣制图案,不但能挣钱,还丰富了老年生活。

李云霞的刺绣技能师承乌鱼绣传承人、北安乌鱼绣人才工作室创办人王春艳。2019年,王春艳在北安市政府免费为其提供的300平方米展馆场地上创立了乌鱼绣人才工作室,将绣艺免费传授。截至目前,她采取“师带徒”的方式已培训3000多人,并组建“绣娘团”,带动10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素有“北国枪城”之称的北安市,建立“人才工作室”培养本土人才只是创新推进人才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重视人才、用好人才,是我们推动北安市转型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的关键一招。” 北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鹿德军介绍,“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八方‘金凤凰。”

打通“肠梗阻”,下好“先手棋”

到北安参加工作三年,刘发一度为落编的事苦恼。

刘发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2017年成为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业绩突出。可他的编制问题三年来却迟迟无法得到解决,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经过多次努力,却总是因没有政策依据而未能落实。

其实,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问题“堵住”的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领域,很多乡镇也面临着这样的人才政策困境,不仅人员编制问题难以解决,个别地区甚至20多年没有补充过基层公职人员。

就在刘发苦恼之际,2020年夏季,他的编制问题忽然解决了。

改变从一项改革开始。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科学谋划是引擎。”北安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组组长刘本东说,“针对北安市存在的人才工作问题,北安市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谋划引领,为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保证。”

首要的任务便是打通“肠梗阻”。从2019年开始,北安市委经过充分调研,在掌握相关数据后,多次召开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同时,北安市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了《北安市人才工作三年规划(2020—2022年)》《北安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办法(试行)》《北安市2020年度引进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专业目录》等相关人才政策文件,使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体系更加完善,逐渐打通了人才集聚的绿色通道。

有了政策依据,刘发的编制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而打通人才集聚通道产生的积极影响才刚刚显现。

北安市东胜乡党委书记左聪最近腰板“挺”了起来,笑容多了起来。有人问他:“啥事儿让你这么高兴?”左聪高兴地接过话茬:“那还用问?乡里来了新人,开展工作更顺利了。”

原来,依托北安市一系列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东胜乡在两年时间里顺利招聘七名工作人员,不仅解决了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还充实了基层队伍力量,很多工作人员告别了身兼多职的情况,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左聪举了一个例子:“2021年8月,上级要求我们上报某项工作的统计数据,在新来人员的努力下,仅用一周时间便顺利完成。这要是放在以前,半个月也未必能做完。”

“人才工作有章可循,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新态势,为北安市全面引进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刘本东说。

聚焦市校合作,开辟“新路径”

“印象中,北安就是一座县城。”任巨丰坦言。若问起北安有哪些具体的人才政策,对于像任巨丰这样的普通大学生来说,并没有更清晰的概念。

“人们没听说过北安、不了解北安,又怎么会来呢?”在刘本东看来,按照以往的人才工作方式已经很难吸引人才,“必须将引才、育才的端口前移,把‘提前量放到高校上。”

于是,2019年年初,北安市委牵头组织与黑河学院对接,打造了“市院人才合作项目”——由高校“出人”,北安市负责提供实习实训场所,根据个人意愿和专业特长,将大学生统筹安排到10个训练营、13家机关事业单位顶岗实习,同时推行顶岗实践3个月、训练营自主体验1个月的“3+1”实践模式,首批即入驻培训107人。

大学生梁丰炜便是这种模式的体验者。2019年3月,梁丰炜来到北安后,参加了职场能量训练营。“在训练营中,我们有两个导师负责指导实习和照料生活,学生自己则进行组织、管理、教学,我都写两本教案呢!”梁丰炜说。

提供优质的实习基地,只是市院合作的基本面。为了保障实习实训待遇,北安市为参加实习实训的大学生报销往返路费、提供免费食宿、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提供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贴,为食宿单位按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食宿补贴。

“吃得好、住得好,每月还有生活补贴,我对北安的印象也逐渐深刻起来。”任巨丰说。

2020年,北安市委在深化“市院人才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打造“市校合作”升级版,加强与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河学院的战略合作,建成红色教育、职场能量、创新创业、现代大农业等12类训练营、20个营地,引进实习实训大学生200名,有效推动市校合作向高层次、全领域拓展。

“吸引大学生来北安实训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让人们看到北安市吸引人才的诚意和力度。”刘本东说。为此,北安市委累计投入人才发展资金1013万元,除了用于大学生实习实训补贴,还给来北安市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提供500元住房补贴,并建成645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让人才来有所居、安心工作。

一批批学子带着实习经验和对北安市人才政策的理性认识而回,加速了北安市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市校合作的积极作用开始凸显。

2020年,北安市118个事业单位开展岗位招聘,有2700人报考;2021年,北安市122个事业单位开展岗位招聘,报考人数则达3700人之多。在此过程中,北安市三年来共引进实习实训大学生495人,通过各类招聘、招考等形式,有57名实习实训大学生选择落户北安。

任巨丰也选择留在了北安——他通过招考,进入北安市兆麟街道办事处工作。“作为北安市与黑河学院市校合作成果转化专项招聘的第一批受益者,我感到非常荣幸。”任巨丰说。

据了解,在完备政策体系、市校合作的“加持”下,北安市三年来引进各类优秀人才2100余名,极大地充实了北安市各项事业的力量。

用好“金凤凰”,强化“新效能”

随着持续加大培养、引进人才的力度,北安市各项事业发展有了很大改观。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成为摆在北安市委面前的现实问题。

为此,2021年年初,北安市委依据自身实际需要,从深化市校合作入手,吸引高校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北安市委研究制定了《北安市市校合作成果转化年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产业项目、现代大农业、畜牧生产等8个领域的发展。

“黑大油豆角”落地北安,便是成果轉化的典型代表。

“现在年纪大了,体格儿也不如从前,出去打工也没人要。村里向我们推荐种植‘黑大油豆角,不用架条,产量还高,我就在自己小园里试种了两亩地,今年应该能多挣近一万元。”2021年9月月初,北安市二井镇建革村建富屯脱贫户朱登宴边干活儿边向记者分享着喜悦心情。

2020年8月,北安市委与黑龙江大学对接大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时,工作人员结识了黑龙江大学油豆角和黄瓜育种课题主持人冯国军教授。为了展现北安市人才政策的力度,工作人员带着宣传片、相关调查问卷以及电视机进行现场宣讲,一次没有结果,就来两次、三次。北安市委的诚意不仅打动了黑龙江大学,也打动了冯国军教授。最终冯国军教授决定到北安实地考察,展示科研项目,签订成果转化协议,先后在线上线下培训蔬菜种植大户220余人。

在此基础上,北安市人才工作专班重点打造了建民屯、新华屯、建富屯、自民三屯等12个“黑大油豆角”示范基地(示范屯),种植面积达260余亩,平均亩产1100~2300公斤,亩效益可实现7000余元,带动300余户农民增收。

据了解,北安市依托市校双方优势资源,已引进清华大学县域垃圾、秸秆、粪污等固废无害化综合处理及循环利用发明专利,以及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21项科研成果,加速挖掘开发地方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北安市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强化行动自觉性,在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搭建平台、集聚人才、落实保障、优化环境上持续发力,推进人才事业创新发展,为推动北安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持。”北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霍立东说。?

猜你喜欢

北安梧桐树市委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写信的梧桐树
红色文化的“北安现象”
“塞北延安”红色文化建设掠影
梧桐树下
贵阳市委离退局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小梧桐树的烦恼
毕节市委离退局学习贯彻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
一棵梧桐树
都匀市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