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2021-10-21张博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和发展的成功道路。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继续前进,需要清醒认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原则,深入分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主要布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要在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持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1)05-0012-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开辟和发展的成功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引领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历史已经昭示,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和重要目标,指明了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标志性、引领性和原创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2]P222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深入阐述了在全面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深入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大问题,既是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坚强保障。

(一)贡献现代化理论的中国智慧

现代化理论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图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全面照抄照搬西方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通过制度输出方式实现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拓展,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与依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所谓“现代化”并不等于“西方化”,实行西方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不少国家经历了照抄照搬、制度移植的痛苦过程,转而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中国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并取得了巨大进展。从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提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三步走”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理论桎梏,创立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现代化的崭新理论,成为发展中国家结合国情、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代表性理论,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定义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丰富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实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国家和平、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明确指出:“事实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3]P170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保障党的领导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意义。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能否成功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能否顺利推进治国理政各项工作,能否有力彰显制度优势、有效释放制度红利,取决于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取决于党的领导制度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执行力。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推进;什么时候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贯彻到位、执行有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推进。在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不能削弱,只能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加强和完善。

(三)呈现世界现代化中的中国形态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国家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制度的竞争,谁能创设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和本国国情的制度体系,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凭借先进制度释放的制度红利,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特别是在全国范围连续执政72年来,党领导人民已经創设了、发展了、完善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从体系上看,既包括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又包括各领域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具体制度;从纵向看,既包括中央层面创设的各项基础性国家制度,又包括地方各级国家政权制定的各项制度以及城乡基层自治中的制度;从横向看,既涵盖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又涵盖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在这些制度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国家制度形成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不断发展。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发展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国国家制度体系本质的制度,是中国道路的核心要素,在人类政治文明、制度文明优秀成果中展现了中国形态。

二、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主要布局

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中,党的领导制度呈现出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显著优势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反映了党的组织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复杂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为形成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党的领导需要“体现到各级组织的活动全过程”[4],是对各领域、各层级党组织准确、有效发挥作用提出的明确要求,成为引领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动力。

(一)党的全面领导的体系构成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党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基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5]P7-82021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第10条规定:“按照党章规定建立健全党的各级各类组织,形成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涵盖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的工作机关、党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组织架构。”[6]P108党的各级各类组织在实现党的全面领导过程中承担不同职责,有的是实施领导的主体,有的是协助实施领导的主体,共同构成了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基础。

一是党的中央组织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原则。党的中央组织是大脑和中枢,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2015年初,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汇报时明确提出“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党的地方组织的领导。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地区的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市(地、州、盟)委、县(市、区、旗)党委对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实行全面领导,对本地区党的建设全面负责。三是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实现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各类基层组织与所在组织相互配合,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组织依托。四是通过党的工作机关实现领导。包括办公厅(室)、职能部门、办事机构和派出机关在内的工作机关是落实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决策部署的政治机关和执行机关,是党的领导的直接推动者。四是党组的领导。党组是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设立的组织机构,是实现党对非党组织领导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制度保证,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发挥领导作用。

(二)党的全面领导的主要方式

从世界范围看,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探索适应不同时代条件需要的党的领导方式,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命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方式。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的党章首次提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在一切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7]P377这两句话是十二大党章概括和阐释党的领导方式的集中表现。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运用或参与运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2016年,中央政治局审议《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时指出:“党的工作机关是党实施政治、思想、组织领导的政治机关。”[8]2017年,党的十九大修改党章时增加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句更加形象的整体性表述,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作为“党是领导一切的”重要方式,继续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比如,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政治领导;[2]P204-205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9]P561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是党的思想领导的重要领域;党管干部原则、党管人才原则,就是实现党的组织领导的重要途径。

(三)党的全面领导的主要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0]P55。这同样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临的最大国情。由于党所面临的领导对象、领导关系和领导层级丰富多样,党的领导形态也从实际出发呈现出不同特点,采用了包括党的全面领导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党对某一工作(领域)的绝对领导、党对某一工作(领域)的领导权、党对某一工作(领域)的领导等在内的表述形式,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共同构成了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党的全面领导形态。

党的全面领导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党的领导形态中处于基础、骨干地位,在各领域展开而形成了各种领导形态。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并将其列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第一个要点,既强调了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于自身建设的领导,又体现为党对于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领导。同时,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其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首,强调党对于包括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在内的各项工作的领导。从这个意义上看,党的全面领导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都指向了党的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覆盖性。

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和优化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农业农村、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国家安全、政法、统战、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网信、外交、审计等工作的领导。”[11]P9这次全会首次采用列举的方式,提出了党中央的16项重大工作,既涉及党的自身建设,也涉及党治国理政的重点领域,“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加强党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12]

党对某一工作(领域)的绝对领导。党对某项工作或某个领域进行绝对领导,是党的领导形态中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谓‘绝对,就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的唯一性、彻底性和无条件性。”[10]P57从公开文献看,这种领导方式主要适用于军队、政法等密切关系国家安全、政权安全的工作领域,通常采用“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13]“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14]“党对公安现役部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2]P245“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15]等表述形式。

党对某一工作(领域)的领导权。在实践中逐步重视、努力掌握和有效运用领导权,是百年来党的领导的重要经验。毛泽东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6]P742领导不是命令胁迫,而是基于正确的政策和模范的行动,使对方接受党的建议,达到广泛凝心聚力的目标。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多次提出“党的领导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核心是确立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在实践中,党逐渐认识到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党领导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策略方法:“坚定不移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正确政策,靠自己的政治坚定性,靠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7]P405改革开放以后,党的领导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邓小平作出“党、政、军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人民可以信赖的干部手中”重大判断,明确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加聚焦于改善党的组织状况、党的领导工作状况和党的领导制度。[10]P38时至今日,这一重大判断仍然是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基本出发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一些领域的领导权问题。比如,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党的十九大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比如,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2]P162

党对某一工作(领域)的领导。这种表述最为常见,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的党的文献中都有体现,主要涉及党对某方面、某领域工作的领导,最终体现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一种情况是党对党内某项工作的领导。这主要是指《党章》“党的组织制度”一章第18条规定的党组织存在与发展必须完成好的工作,即党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组织工作、纪律检查工作、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等工作。[18]P36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机关党建、教育培训等部门的职责配置,加强归口协调职能,统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10]P10这些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由党委领导的组织部门、宣传部门、统战部门、政法部门、机关工委、党校等党的工作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具体承担上述工作,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另一种情况是党对治国理政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工作或主体的领导,涉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工作。

(四)党的全面领导中的“党管”原则

“党管”原则是党的领导的一类重要而特殊的形式,“党管”原则涉及的领域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从现有文献看,党的历史上提出的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议会和印发的文件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全国性会议的讲话中,正式提出并作为制度沿用至今的,主要有以下9项。

党管干部原则。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管干部的思想和实践就已形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全面执政条件下广泛运用了党管干部原则。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的制度。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党管干部原則的内涵:“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党要加强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推荐和管理好重要干部,指导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做好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要防止干部人事工作中削弱和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纠正干部人事工作中的不正之风。”[19]P591此后,党管干部原则作为干部工作领域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原则沿用至今;2021年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将党管干部作为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

党管人才原则。重视和善用党内外各类人才,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各领域各方面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在长期实践基础上,2002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党管人才”:“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2003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20]P170此后,党管人才原则沿用至今,作为人才工作领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一项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将党管人才作为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以党内法规形式的固定下来。

党管武装原则。这一原则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国防和军队工作中的深化运用。1964年,中共中央转发《民兵政治工作会议纪要》时明确提出“党管武装”[21]P338:领导民兵工作,通过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此后,党管武装原则形成了包括党委议军制度、军地领导双向兼职制度等在内的7项基本制度[22]并沿用至今,作为国防和军队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一项重要原则。

党管机构编制原则。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大格局中调整优化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体制,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归口中央组织部统一管理,机构编制工作成为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内容。2019年,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明确将“党管机构编制”[6]P129作为机构编制工作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一项重要原则固定下来,统筹负责党和国家机构职能编制工作,为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机构编制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提供了制度遵循。

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原则。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2003年6月)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03年12月)提出了党管媒体[23]P345和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24]。此后,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原则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沿用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25]P181

党管农村工作原则。农村工作在党的工作布局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形成和积累了大量经验。从党的文献看,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考察时将“党管农村工作”作为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提了出来:“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做好农村工作、巩固基层政权的政治保证。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26]此后,在历次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都将党管农村工作原则确立为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的重要原则。党管农村工作作为“三农”工作领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一项重要原则沿用至今。

党管青年原则。青年是党的生力军,“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在长期实践基础上,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坚持党管青年原则”。从党的文献看,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明确提出党管青年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青年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健全了党领导青年工作的体制机制,为构建党的青年工作总体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27]

三、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着力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党的领导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引领革命、建设、改革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和实践。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艰辛实践的基础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将党在长期领导实践中形成的好思想、好经验、好方法固化下来,上升为制度成果、明确为制度规范,更好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代内涵,建设更高水平的制度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我国能保持长期稳定,没有乱?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共产党领导。”[28]在中國式现代化新道路上,需要在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持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更好地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面领导。具体而言,需要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

(一)完善同现代化相适应的党的全面领导布局

百年来,面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不同对象、不同条件,中国共产党形成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领导方式,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需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完善同现代化相适应的党的全面领导布局,将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新效能。

第一,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方式和形态。一是不断优化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领导方式。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上,既注重统筹考虑包括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在内的各项领导方式的运用场景,确保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中贯彻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转化为工作动力;又注重结合领导对象、领导环境的特点,把握各项领导方式的适用范围,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运用各项领导方式。二是不断优化党的全面领导的各种形态。对涉及“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的工作领域,应注意把握重大工作的层次和范围,不断推进中央层面重大工作(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党中央的16项重大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规范酝酿起草、规划论证、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反馈等政策过程各环节,推动重大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注重地方党委重大工作、重点工作的科学布局,发挥地方党委推动、协调、督促的作用,以本地区的重大工作、重点工作带动面上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涉及“党对某一工作(领域)的绝对领导”“党对某一工作(领域)的领导权”的工作领域,应注意准确把握领导对象的范围,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实施领导活动,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同领导对象间的关系,坚决避免随意扩大或缩小领导对象的范围。

第二,完善“党管”原则的运用形式。“党管”原则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和形式,是对于特殊重要领域采用的领导方式,主要涉及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关键是明确“党管”原则的内涵和类别,准确把握“党管”原则同其他领导方式的联系和区别。在实践中,需要全面、准确把握“管”的要求,進一步明确“党管”原则的基本方向和制度框架。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党管人才主要体现“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明确了党的人才工作基本方式和工作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媒体是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这个领导不是‘隔靴搔痒式领导,方式可以有区别,但不能让党管媒体的原则被架空”[2]P129。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需要进一步提升“党管”原则具体化、规范化水平,通过专门文件明确哪些工作领域适用“党管”原则、如何运用“党管”原则,同不属于“党管”原则范围的工作领域区分开来,避免“党管”原则的泛化、庸俗化使用。

(二)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组织体系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2]P259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组织体系,既是健全党的组织的需要,也是协调党和国家机关、群团组织等各类组织间关系的需要。

第一,通过党的组织加强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一是畅通党的组织体系。在现代化过程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多样,新的产业形态更加多元,在各种业态工作的党员数量也将随之增加,进而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产生持久影响。这些变化给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在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中如何健全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如在行业学会商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领导关系如何协调,如在“走出去”企业中如何提升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等问题,都需要从畅通组织体系、发挥组织功能角度深入探索。二是坚持教育、管理、监督党员与服务党员相结合,将9500多万名党员有效动员起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现代化建设中来。一方面,发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职能,严把入党的口子、规范出党的口子,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388.4万件、417.3万人,已有90多万名党员出党,[29]进一步提升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严格执行三个“区分开来”政策、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机制等制度机制,对做出贡献的党组织和党员给予公开表扬和宣传,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工作导向。

第二,通过党的组织加强党对治国理政各项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各国家机关是一个统一整体,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进行集中,克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等不良现象,避免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弊端。”[30]一是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按照“同一件事情弄到一块去干”[2]P231的思路,深化将有关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党的工作机关(如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央统战部)或者政府机关(如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审计署、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设在教育部等)的做法,由一个部门牵头,避免设置过细、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九龙治水等问题。二是深化党的组织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关系的理论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党的领导与依规制党、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党的领导制度制定与党的领导制度执行的关系,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内各项制度间的衔接和配合等问题,形成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时代党政关系。

(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布,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党的领导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对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在现有党内法规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

第一,继续完善与党的全面领导密切相关的党内法规。根据中央办公厅法规局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在中央党内法规层面,党的领导法规包括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的法规;[31]根据中央办公厅法规局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已经公开的、实施中的党的领导法规涉及党领导农村工作、机构编制工作、法制建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社会治理和统一战线工作等领域[6]P2-3。这两部文献分别从制度设计和实践总结角度,呈现了党的领导法规的基本面貌。同时也要看到,在党的组织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和党的监督保障法规中,有不少党内法规与党的全面领导密切相关,党的全面领导需要通过这些领域的党内法规得到贯彻执行。对此,应统筹考虑在整个党内法规体系中完善与党的全面领导密切相关的各类党内法规,特别是要贯彻落实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的原则,做到全面覆盖、内容贯通、前后一致、相互衔接。

第二,适时修订与党的全面领导密切相关的试行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规定,党内法规试行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与党的全面领导密切相关的若干党内法规已经试行了几年时间:2017年3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主要涉及党的四类工作机关如何协助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问题;2018年10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主要涉及十类党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问题;2019年12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主要涉及国有企业党委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党支部(党总支)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问题;等等。这些党内法规对加强和完善党对有关工作、领域的领导提供了重要的制度遵循,为加强有关工作、领域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产生,需要继续总结这些党内法规在试行中的经验,有效回应党的全面领导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将修订工作提上日程,以便更准确、更及时地指导实践。

(四)提高党的全面领导工作机制执行力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际,中国共产党将成为连续执政百年的大党强党。所谓“强”,表现为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执政稳固高效、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牢不可破、党引导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所谓“强”,来源于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根据实际制定正确路线和战略策略,各地区各部门有效贯彻决策部署,不断团结和凝聚各方力量,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等关键环节的有机协同,最终要靠党的领导的强大执行力。只有这样,党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才能不断转化为领导制度优势和领导制度效能。

第一,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和工作机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决策。党委(党组)应当在严格遵守议事规则、议事程序基础上,把发扬民主、善于集中和敢于担责有机结合起来,带头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精神,“坚决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坚决反对和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坚决反对和防止以党委集体决策名义集体违规”[6]P244。另一方面,将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到各项制度机制的制定、运行、检查过程中去。比如在讨论干部工作的会议中,与会人员应当自觉执行制度规则,按照程序开展选人用人的研究讨论,不搞临时的人事动议,不临时增加人事议题,为发扬民主预留充足空间;在涉及干部人选的分管领导未与会的情况下,不讨论涉及该人选的议题,将分工负责的要求落到实处;在与会人员对相关人选存在较大分歧且难以在会上协调的情况下,不搞强行表决,而是在会后继续沟通协调,以维护集体领导、体现集体领导凝聚共识的作用。

第二,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工作机制的有效执行。畅通党的全面领导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国家治理全过程,关键在于工作机制的有效执行。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形成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从严治党目标,是在坚持反腐败斗争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自觉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在全党营造既充满干劲又干净做事的政治生态,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更大进步。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巡视巡察制度和督查落实机制,形成政策执行的闭环,避免党的领导效果层层递减、党的建设逐级弱化的情况。对于“关键少数”,特别是要规范和加强针对领导干部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防范弄虚作假、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强化生态环境损害、插手司法活动和具体案件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档案造假问题等方面的责任追究,用好克服官僚主义、惩治贪污腐败的监督制度,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人民意愿、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完善同现代化相适应的党的全面领导布局,不断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32],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功,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N].人民日报,2021-08-24.

[5]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6]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

[7]李洪峰.《中国共产党章程》集注:上[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8]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N].人民日报,2016-12-0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2]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巩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J].求是,2019(14).

[13]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处负责人就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7-10-29.

[14]新华社.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1-19.

[15]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8-03.

[1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18]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2]国防知识[N].人民日报,2017-11-05.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4]新华社.胡锦涛在全國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N].人民日报,2003-12-08.

[2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6]新华社.江泽民在安徽省党政领导干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 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1998-09-28.

[27]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N].中国青年报,2021-07-01.

[28]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J].求是,2019(4).

[29]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826/c64387-32209511.html.

[30]习近平.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J].求是,2019(23).

[31]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二〇二一年七月)[N].人民日报,2021-08-04.

[32]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N].人民日报,2021-09-01.

Upholding Overall Party Leadership on the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ZHANG Bo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Party Building,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is the defining fea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reatest strength of this system.The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is a successful path pioneered and developed by th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fter enduring untold hardships and paying enormous costs.To continue to advance along the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we need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upholding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accurately grasp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upholding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and deeply analyze the main layout of upholding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On the 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we must,on the foundation of maintaining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s authority and centralized,unified leadership and upholding the democratic centralization system,go on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s,systems and mechanisms for strengthening overall Party leadership,promot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level and the legal foundation of overall Party leadership,so as to better uphold and strengthen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ove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ized socialist country.

Key words:CPC;overall Party leadership;new path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责任编辑:徐国栋)

[收稿日期]2021-08-22

[作者简介]张博(1985—),男,河北保定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CDJ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