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开学第一课》充满“顶流”正能量

2021-10-20方丹敏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10期
关键词:拉齐开学第一课张桂梅

方丹敏

从2008年第一次播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今年节目以“理想点亮未来”为主题,一经播出就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14岁的她说要像牺牲的爸爸一样守护祖国”“张桂梅谈自己最初的理想”“李大钊留给后人的财富”等70个词条登上热搜,观众的认可让正能量成为时代的“顶流”。

“正如我们节目总策划许文广所说,我们采用极具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手段,希望这档节目如同一把钥匙,为青少年观众打开一扇大门,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引导孩子们自发地探索、学习和思考,并实践到今后的人生中去。”2021年《开学第一课》节目总导演田梅告诉记者。

14年来,这档节目胸怀社会责任感、以媒体的力量关注祖国未来一代的初心始终不变,传播正能量、引导孩子们培育积极正确人生观的追求始终不变,对国家媒体平台“主阵地、高品质、灵动性”目标的坚守始终不变。

2021年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晚8点,成千上万的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收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宁夏闽宁第一代移民代表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以及航天员、飞行员、奥运健儿等新时代奋进者群像,这些革命先辈、时代楷模、英雄模范用榜样的力量和“顶流”正能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报效祖国。

“大家所看到的节目里出现的每一段故事、每一个场景,都经过我们反复筛选,力求实现内容的最优呈现。”田梅告诉记者。

讲好平凡英雄的故事:默默坚守亦英雄

“爸爸经常带我到巡边的边境线上,就是我们祖国的西大门,红其拉甫山口七号界碑……爸爸最喜欢的一首歌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每当巡逻休息的时候,爸爸就会把这首歌唱给战士们听……”当14岁的都尔汗·拉齐尼讲述爸爸拉齐尼·巴依卡守边的故事时,观众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先前主持人撒贝宁的讲述中,观众了解了拉齐尼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故事。拉齐尼·巴依卡,塔吉克族,中共党员,生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每次巡边,他需要翻过8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蹚过一条条冰河。2021年1月4日,他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2021年3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

当拉齐尼生前的影像再次展现时,女儿都尔汗哽咽地说:“我亲爱的爸爸,我忘了告诉你,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军医……我也会回到红其拉甫,到那时候,鲜艳的红花与展翅的雄鹰一起守护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这时弟弟拉迪尔抱着热瓦普走上来,和姐姐一起轻轻唱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2岁的拉迪尔还讲道,8岁时爸爸带着他巡边,告诉他这条路“姐姐不走可以,但你不走不行”。拉迪尔掷地有声地承诺:“我想跟爸爸说,爸爸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长大当兵,退伍后当一名优秀的护边员!”这一刻,网络同步直播平台上,观众打出满屏的“致敬”字样,直呼“太感动了!向帕米尔雄鹰致敬!”

每年,《开学第一课》都会把镜头对准那些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今年拉齐尼的故事就属于这类选题。在策划和执行过程中,节目组却费尽了周折。

7月底,在节目录制前两周,这个选题能否录制还迟迟未决。同一时间,相关导演去新疆进行前期采访。两个孩子汉语标准而流利,他们对父亲深深的理解和简单纯真的内心打动了大家,节目组初步判断这个选题非常值得做。为了让孩子能够来到北京演播棚录制节目,节目组想尽办法解决孩子家人的后顾之忧。“家人怕录制耽误学习,我们就找学校去给孩子补课,给家长做工作;家人担心疫情感染问题,我们就找当地政府全力支持,给孩子们准备最好的医学观察条件,最后还联系了当地的一位医生全程陪同来京。经过多轮协调和争取,孩子们终于在录制前一天赶到了北京。”田梅说。

拉齐尼的故事结束时,画面场景定格在他和孩子举着红旗走在帕米尔高原上。电视屏幕上打出一句话:“身披铠甲、驰骋疆场是英雄,立足本职、默默坚守亦是英雄”,将主题再次升华。田梅说:“我们希望通过这对姐弟,让更多人看见拉齐尼这样的平凡英雄是多么了不起!相信这会给今天的孩子们新的启发和思考。”

讲好脱贫攻坚故事:滄海桑田山海情

今年,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展现小康成果,讲述脱贫攻坚的故事,也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应有之义。然而,要把脱贫攻坚的故事以生动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是非常难的事情。“我们在前期策划阶段搜集了很多选题,设想了很多角度,最后还是决定从大众比较熟悉的视角切入——我们想到了电视剧《山海情》。”田梅说。

2021年年初,反映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剧《山海情》播出后广受好评。《开学第一课》节目组的导演走进故事的发生地宁夏闽宁,去感受那里的人那里的景,请来《山海情》主角马得福的原型——闽宁镇福宁村原村支书谢兴昌,作为脱贫攻坚故事主讲人。

“我来到闽宁的第一天,用了四句话形容这个地方:天空无飞鸟,地面不长草,沙滩无人烟,风吹砂砾跑。”谢兴昌用浓浓的乡音讲述着20多年来闽宁脱贫攻坚的故事。

“就在这时,我就看到了国家的移民政策……紧接着,福建省给我们派来的像林占熺教授(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手把手地教种蘑菇的技术。当时我想,我43岁了,没有见过蘑菇,没有吃过蘑菇……”谢兴昌的讲述,正如观众给《山海情》的评价一样:又土又真。

真实而动人的故事,来自节目组记者细致深入的采访。一次,他们在和谢兴昌聊天时,听他讲了自己18岁那年发生的一个故事:有一天,谢兴昌看到一个老同志胸前佩戴的徽章上,铭刻着“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字,他就问老同志能不能给他也买一个。老同志跟他说,这个徽章只有共产党员才能有。谢兴昌说,那时起他就下定了决心,要加入这个光荣的组织。

节目组记者听后,都被深深地感动了。这个故事也成为《开学第一课》讲述的一部分,它纯朴而自然,充满了真诚而炽热的感动力量。

讲好信仰教育的故事:做党的好女儿

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女高”)操场,骄阳似火,今年女高的“开学第一课”在这里进行。身材瘦弱的张桂梅校长努力站定,有些颤抖的手用力地在黑板上写出一行字。她的右手,贴满膏药。

张桂梅校长向全体女高学生讲述了自己站在讲台上的第一课:因为在课堂上喊出“同志们好”而让孩子们笑成一片,那是她生命中尴尬却难忘的第一课。当时,所有的学生都围着她,希望老师能一直教下去,那也是她坚定理想的第一课——用教育改变大山里学生的命运。为了解决女生辍学的问题,她想自筹经费办一所女子高中,5年里却只募集到1万多元。“结果,我们的党,把这件事做成了……”张桂梅说,这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开展信仰教育的初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

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场景背后,凝结着节目制作团队不分日夜的付出。

“张桂梅是跟我们今年主题特别契合的嘉宾人选。”田梅说。录制前,负责这个选题的导演几经辗转对张桂梅进行前期采访。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张桂梅终于同意来北京录制节目,她提出的唯一愿望是:让150多名高三学生来北京看一看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清华和北大——这也是孩子们一直以来的心愿。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节目组与有关部委领导沟通申请,联系多个社会机构、公益组织提供资助,好不容易克服了所有困难之后,云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原定的计划只能终止。

最后,节目组紧急采取了第二种方案:用外拍小片的方式记录女高真实的“开学第一课”。外拍团队马不停蹄赶到了云南,丽江电视台及时提供了设备和人员支持。“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遇到了没有想到的问题。首先是时间紧、机位少、人员多,拍摄条件不充分;其次是华坪县正处于雨季,室外拍摄会受影响。我们连夜沟通讨论,确定了几个备选方案,既有在室内录制的设计,也有在女高操场上录制的设计,以防突发情况。”田梅说。

实际录制当天,天气突然放晴,在操场上拍摄的方案得以进行。不曾想,烈日的暴晒让工作人员都难以承受,更不要提体弱的张桂梅校长了。出于对她身体的考虑,外拍团队全力以赴高效工作,整个过程“一遍过”,留下了真实而难忘的影像。

前期采访的时候,节目小组导演发现,张桂梅的身上全天贴着各类膏药缓解疼痛。她说,自己常年被各种疾病折磨,白天跟人聊聊天还能分散一下注意力,夜深人静时辗转难眠。有一次,导演和张桂梅闲聊,导演问张桂梅:“您现在的理想是什么?现在最担心什么?”张桂梅略微思考了一下说:“我就担心现在眼睛闭上了,谁来接手这些学生。我希望自己能再多挺几年,至少把这一届的新生送到毕业,我才放心。”

“每一个跟她接触过的人都会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我们也希望通过节目,让大家认识到一个真实的、可亲可敬可爱的张桂梅。”田梅说。

讲好科技强国的故事:天地连线照亮未来

今年《开学第一课》和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实时连线时,空间站正经过祖国的上空。通过空间站舷窗,观众们看到了中国的海岸线,这是让所有中国人都十分激动的时刻——网络上观众评价“慕了!”“格局拉满!”“排面!”

这是中国电视节目史上,首次在演播室中实现和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的天地连线。在实时连线中,同学们与航天员进行“天地对话”,三位航天员分享了关于理想的故事。很多观众评论说,孩子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眼睛都亮了,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同时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对航天梦的美好憧憬。

为了实现天地连线,节目组以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早在3月,节目组就敲定了这个选题,并积极和航天相关部门对接,先后开了数十次会议,反复论证连线的方式、参与的航天员、小实验做什么、讲述什么、在太空舱能不能写字、机位够不够等等,所有的细节都需要逐项论证,难度非常大。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员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节目组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孩子们终于在演播室实时地和航天员对上了话。田梅说:“看到现场孩子们脸上那种惊讶、兴奋的表情,我们觉得这几个月的努力非常值得。”

《开学第一课》结束时,杨利伟和大家一起合唱以李大钊《青春》谱曲的歌曲《百年正青春》:“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在今年的节目中,从都尔汗姐弟唱的《花兒为什么这样红》,到张桂梅唱的《红梅赞》,再到杨利伟的歌声,自然抒发出的爱党爱国情怀,收获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开学第一课》认知度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彰显了鲜明的特色:用纯粹的内容去讲好故事、感染观众,让正能量成为时代‘顶流。”田梅说。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拉齐开学第一课张桂梅
写给张桂梅的一封30万字长信
张桂梅:教书育人奉献所有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十)
拉齐尼?巴依卡:帕米尔的雄鹰
The Cats of Roxville Station (Excerpt IX)《罗克斯维尔火车站的猫》(节选九)
拉齐尼·巴依卡:永远的“帕米尔雄鹰”
女高校长张桂梅陷入“舆论风波”
大山里的女校校长张桂梅 我想改变一代人
“开学第一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