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1-10-20白克拉木孜克利亚刘松余波周春山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西藏现代化

白克拉木·孜克利亚 ,刘松,余波, ,周春山

(1.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3.国家开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西藏 拉萨850000)

在全国的帮扶下,西藏自治区(简称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是从全国来看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阶段[1]。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于2019年跨越30%门槛,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西藏的城乡关系由二元结构转向城乡协调,以实现高质量发展[2]。进入发展新阶段,西藏的农业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这对于促进西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学者们往往将其置于“五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框架之下。一方面,定量评价“五化”协调发展[3-4],另一方面,从宏观视角探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内在逻辑,农业发展和社会分工推动了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旋律的社会进步,而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技术进步改造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进一步支撑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5]。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支撑与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与管理,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自我循环演进又良性互动的完整系统。另外,一些研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验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发展,也促进工业化发展,而工业化和城镇化又促进农业现代化[6-7]。

西藏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很大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结构,但是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虚 高[8-9]。在西藏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出现劳动力规模扩大、质量提高,但劳动力素质与第二产业规模相互制约的问题[10]。西藏的新型城镇化是外力驱动型城镇化,依靠投资拉动、文化传承与旅游拉动和交通联动[11]。在内力驱动基础上,旅游文化产业、矿产业和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等内源动力得到强化,改善了西藏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就业状况等,进一步优化西藏城镇化的动力机制[12-13]。

对于西藏而言,一些研究关注援藏与西藏经济、城镇化、旅游方面[14-16]。非典型二元结构让西藏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之间处于互不相干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人流与物流的交互流动受挫[17]。对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西藏来说,研究其农业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和过程至关重要。在西藏特殊的环境下,已有的在其他地区获得的关于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支撑的认识是否适用于西藏,还需要进一步解释。因此,本文构建包括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6个维度在内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9年间西藏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为西藏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1 理论分析框架

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提高食物贡献、原材料贡献、资本贡献、市场贡献和劳动力贡献实现的(图1)。

农业现代化提升带来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其直接影响是扩大农产品剩余和减少农业劳动力规模,间接对工业原材料供给、农牧民商品交换、农村经济活跃和农牧民收入增加等带来多方面的、正负效应兼具的影响;农业现代化提升的另一个变化是重建城乡推拉力作用关系。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实现乡村繁荣,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牧民进城意愿。

农业生产力水平对城镇化的作用在于提供粮食、原材料和农业劳动力。农业种植技术改进和农业机械使用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解决粮食生产的问题。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可以为城镇人口提供更加丰富的农产品,满足了城镇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种植技术、收割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释放更多农业劳动力资源。

农业产出水平对城镇化的基础作用在于为城镇化提供粮食、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工业生产原材料。农业劳动力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采用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的技术,例如购买农业机械,在非农业生产活动中用于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住房、子女教育和其他耐用品支出[18-19],都为城镇化提供工业品市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孕育了更加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为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市场需求。

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活跃农村市场,对城镇化发展产生作用。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绿色农产品等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农业相关产业发展,对农业原材料供给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大的需求[20]。随着农村商品市场活跃,农产品交易规模扩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提升其进城意愿。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使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下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镇化水平提升。随着农业生产由初级农产品向农产品深加工转型,农村第二、三产业得到发展,农业就业人口需求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21]。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效弥补城市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发展中劳动力的缺失。

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对城镇化的作用在于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扩大其提高生活品质消费的支出比例,释放农村居民对城市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潜能和购买欲,为城镇化提供消费市场。

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体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响应程 度[22]。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越高,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越能快速得到恢复,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通过为城镇化提供可持续的、良性的生产环境,促进城镇化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选取

技术进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决定因素。其他学者构建的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与此相似,主要指标有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经济结构等,此外还有选择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等指标[23-27]。

在参考已有指标体系基础上,从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的原理出发,本文选取农业生产力水平(X1)、农业产出水平(X2)、农业产业化水平(X3)、农业产业结构(X4)、农村社会发展水平(X5)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X6)6个维度13个指标构建影响西藏城镇化发展的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表1)。此外,城镇化水平为人口城镇化率。

表1 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in Tibet

2.2 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计算方法

熵值法是判断某一指标离散程度的方法,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对系统评价的影响程度越大。因此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为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影响,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进而评价西藏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本研究参考陈明星等[28]的研究,计算公式为:

式中:xij为指标标准化后的值;wi为指标权重;Xi为农业现代化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

2.3 西藏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作用模型

分别构建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线性回归方程(公式2),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公式3),以评价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化的作用机制。模型分别为:

式中:Y为城镇化水平,X为农业现代化水平;α和α1为常数项,β和βi分别为自变量的贡献度,ε和ε1为随机扰动项。

先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再检验OLS估计结果的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若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则说明OLS估计结果是稳健的;若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则应该采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修正,使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GLS)进行模型参数估计。

2.4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单元为西藏自治区,研究数据均来源于《西藏统计年鉴》(1991—2020年)。个别缺失数据根据相对应年份的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补充。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与西藏城镇化水平发展特征

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由1990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17.65;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16.36提升至2019年的31.54(图2)。尽管1990—2019年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但与其他省区比较,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变化动态来看,1990—2019年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稳定上升,而城镇化水平在1996年,特别是2013年之后快速提升。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的发展趋势来看,二者增长路径比较一致,可能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换言之,西藏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发展。

从分维度结果来看,1990—2019年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均持续发展,而农业产业化水平在持续上行后于2010年前后呈现下行状态、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在持续下行后于2015年前后转向上行(图3)。至2019年,西藏农业产出水平最高,达到22.13;其次为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达到21.99;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经济结构较高,分别为19.83和16.27;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较低,分别为4.81和3.71。

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援藏下不断得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分别提出西藏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工作的阶段性任务。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该阶段西藏发展重点在于农业、基础产业和设施,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以推进经济建设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发展任务,这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将西藏发展重点聚焦在农业和经济建设上。2020年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在此目标之下,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3.2 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关系

针对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线性相关性,采用公式(2)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进行分析。首先检验模型拟合优 劣,OLS模型的R2达到0.944(表2),OLS模型拟合效果好,这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非常显著。同时,自变量拟合系数为0.921,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有效。进一步检验模型稳定性,怀特检验(P<0.05)和LM检验(P<0.05)发现OLS模型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这意味着OLS模型拟合不可靠。

在此情况下,采用广义差分法对OLS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广义最小二乘法模型(GLS)。修正后,模型R2达到0.989(表2),怀特检验(P>0.05)和LM检验(P>0.05)表明,GLS模型消除了异方差和二阶自相关。上述检验结果表明,GLS模型稳定,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与西藏城镇化水平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可靠。

表2 OLS与GLS回归方程的参数Table 2 Estimation premeters of the OLS and GLS equations

相比于OLS回归模型的相关参数,修正后的GLS回归模型的R2、AdjustedR2均有显著提升。根据GLS回归方程,自变量回归系数为0.820,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有效。农业现代化水平与西藏城镇化水平呈正向作用关系,具体是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每增加1%,城镇化水平相应增加0.82%。模型结果验证了西藏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判断。

3.3 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西藏城镇化作用分析

GLS回归模型较好地拟合了西藏农业现代化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关系,以及农业动力对城镇化的作用力大小,然而并不能揭示农业现代化各项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关系和作用大小。为此,本文采用公式(3)拟合农业现代化水平6个维度对西藏城镇化水平的作用。

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与城镇化的作用,回归结果显示R2、T统计的显著性较好。怀特检验(P值>0.05)表明OLS模型不存在异方差,但LM检验(P值<0.05)表明OLS模型存在自相关(表3),OLS模型拟合不可靠。采用广义差分法估计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LM检验(P值>0.05)显示GLS模型消除了自相关。因此,采用GLS模型估计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与城镇化的作用比较可靠。

根据GLS估计结果(表3),农业生产力水平(X1)、农业产出水平(X2)、农村社会发展水平(X5)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X6)对因变量产生正向作用效应,农业产业化水平(X3)和农业经济结构 (X4)对因变量产生负向作用效应。

表3 OLS与GLS回归方程的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the OLS and the GLS models

1)农业生产力水平对西藏城镇化产生正向作用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生产力水平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应在1%水平上显著。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1990年西藏农机总动力为4.53万kW,到2019年农机总动力增加到1143.64万kW。对应地,1990—2019年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从0.00提高至19.83(图3)。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一个结果是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1990—2019年西藏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从80.70%下降至36.00%左右,农业从业人数占乡村从业人数比重从94.67%下降到65.96%(图4),即西藏农村从业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比重降低。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另一个结果是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产品产量从1990年的69.61万t增长到2019年的132.53万t。

2)农业产出水平对西藏城镇化产生正向作用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农业产出水平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应在5%水平上显著。西藏农业产出水平提升,增加对城市的粮食和原材料供给量。1990年西藏单位耕地粮食产量为3.17 t/hm2,劳均肉产量为10.21 kg/人,到2019年粮食产量和肉产量分别为5.76 t/hm2和29.13 kg/人。对应地,西藏农业产出水平提升,1990—2019年西藏农业产出水平从0.00提升至22.13(图3)。

西藏农业产出水平提升的结果是增加城市食物和原材料供给。1990—2019年西藏城市粮食消耗量呈现持续增长状态,1990年西藏城市粮食消耗量为4.59万t,到2019年城市粮食消耗量达到27.39万t,与此同时,西藏城市农业商品产值也呈现持续增长状态,1990年西藏农业商品产值为3.96亿元,到2019年农业商品产值达到108.35亿元(图5)。西藏农业产出水平提升,农业有充足的剩余农产品供给城市作为粮食和原材料,奠定城市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基础。

3)农业产业化水平对西藏城镇化产生负向作用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水平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应在1%水平上显著。农产品综合商品率反映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程度。1990—2019年西藏农业综合商品率先上升再下降,2009年上升到峰值59.98%,之后下降,至2019年为51.27%;初级农产品加工率呈波动发展状态,1990—2015年平均值为21.05%,2015年达到最大值(28.51%),之后持续回落,至2019年为10.96%(图6)。表明西藏农村商品市场活跃度有所下降,总体上不利于农牧民售卖剩余农产品获得资金积累、以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通过购买剩余农产品获得原材料积累,一定程度上影响西藏农牧民家庭收入增长。

农业产业化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联结为一个整体。一方面,专业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弱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在西藏非农产业部门不足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29],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商品化不利于剩余农产品转化为城市非农生产部门所需的原材料。长期来看,农业劳动力和原材料积累弱化农业产业化水平对西藏城镇化的动力作用。

4)农业经济结构对西藏城镇化产生负向作用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经济结构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应不显著。西藏农业经济结构通过转型升级,促使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至第二、三产业,提升城镇化水平。1990—2019年西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GDP比重从70.41%下降到12.53%,与此同时,西藏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从80.70%下降至36.00%左右,取而代之的是第二、三产业从业比重上升(图7)。

西藏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演进,但是,在西藏独特的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中,工业产值占GDP比重比较低(6.77%~10.56%),工业吸纳西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较弱。在此情况之下,农业经济结构对城镇化有一定的限制。

5)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对西藏城镇化产生正向作用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应在5%水平上显著。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农牧民进城意愿,影响西藏城镇化发展。一方面,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0年的580元扩大到2019年的12657元,另一方面,农牧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图8)。农牧民收入增加和恩格尔系数降低,提升了西藏农牧民进城意愿,有利于城镇化发展。

6)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对西藏城镇化产生正向作用效应。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应不显著。总体来看,2015年以前西藏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在波动中增长,2015年以后下降(图9)。1990年西藏单位面积耕地化肥使用量为69.66 kg/hm2,农药使用量为2.03 kg/hm2,2015年分别增长到254.66 kg/hm2和4.54 kg/hm2,2015年以后逐渐减少,到2019年分别为193.80 kg/hm2和3.22 kg/hm2。西藏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变化带动西藏农业生态环境水平发生变化。1990—2015年西藏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持续下降,1990年西藏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较高(8.60),随着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增加,西藏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逐年降低,至2015年降至最低值(1.12),2015年国家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化,西藏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西藏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缓慢上升,至2019年达到3.71(图3)。西藏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由低向高发展,意味着西藏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从这方面来看,西藏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对城镇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同时也发现单一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对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有限。对西藏而言,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水平远低于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推力较小;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内部维度发展不均衡,城镇化动力分散。与农业贡献理论相似,西藏农业发展在实现机械化、产业化过程中,通过提高农业的食物贡献、原材料贡献、市场贡献、劳动力贡献对城镇化施加影响。不同的是,受限于西藏城镇自身产业规模(如初级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较小和农转非人口从事行业门槛低门类集中(如服务员),城镇吸纳农业食物贡献、原材料贡献、市场贡献和劳动力贡献的能力较弱。

本研究从农业贡献视角,发现西藏实现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推力较小、城镇化动力分散。在下一阶段发展中,西藏面临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

4.2 建议

1)进一步加强西藏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援藏投入。长期以来,在持续不断的援藏下,西藏基础设施、城市发展、农牧业经济和社会民生等方面的落后局面已经得到了根本改善。第四次和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向农牧区倾斜和向基层倾斜的“两个倾斜”原则,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今后援藏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两个倾斜”原则,将援藏与农牧民就业和增收,与当地产业做大做强等工作联系起来。

2)提升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以强化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作用的食物贡献、原材料贡献、市场贡献和劳动力贡献。农业产出水平与农业生产力和农业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扩大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是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率的可行途径之一。

3)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目前,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为21.99,在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中的发展水平较高。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重点是想方设法地提升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方面活跃农村商品经济,将剩余农产品转化为家庭收入,另一方面构建适合西藏当地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西藏经济发展中。结合西藏生存环境恶劣和生态环境脆弱的情况,通过产业援藏,发展西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绿色工业和第三产业,是吸纳西藏农业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

4)加大职业教育,提升西藏农业转移人口的自主择业能力。在援藏支持下,西藏基础设施和民生安居等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然而大量的农村地区教育文化水平较低,使得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中自主择业能力较弱,大多从事边缘性工作。因此,将援藏与农村职业教育挂钩,是改善西藏农转非人口就业、提升农业剩余劳动力质量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城镇化西藏现代化
都是西藏的“错”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神奇瑰丽的西藏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