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教育属性的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探索

2021-10-19高贝贝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的核心教育方针,落实课程思政同样是高职教育的题中之义。职业教育属性下的高职课程思政兼具教育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与此同时,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因其学科属性特点,彰显出三个独特性:教学对象的普及性;教学载体的亲和性、多元性、跨文化性;教学目标的人文性和职业性。以此为基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应在“立德树人、德融课堂、夯实基础、结合专业”的课程理念下进行具体教学设计。

【关键词】职业教育属性  高职公共英语  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发展研究(编号:2021-ZZJH-3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065-03

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要义。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课程思政理念。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维方法,指高校所有的教学科目和教学活动,均需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内挖蕴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三全育人格局。2019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明确指明,要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1] 毋庸置疑,课程思政建设已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规划,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落实课程思政工作理应是必然之选。

一、职业教育属性下的课程思政:教育性和职业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同时,《方案》在制度体系完善、国家标准建设、办学质量督导评价等层面无不贯穿类型教育这条主线,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本质,即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和职业性。在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中,同样需要把握和彰显上述特性。

(一)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性之彰显

教育性是教育之为教育的基本特性。[3]在我国,高职教育被界定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这本是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无可厚非。但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天平逐渐失衡,在教育教学中过度强调学生专业技艺、技能等工具性能力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德性养成等的培养,以致背离了教育以人为本、塑造全人的初衷,弱化了高职教育的教育属性。

专业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从不应割裂。高职院校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旨在专业理论课程、通识课程、实训课程等教育教学各环节挖掘思政元素,打破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间的壁垒,将职业教育从工具化的泥沼中解救出来,使得各门课程发挥合力作用,成为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思想成人”的统一阵线。

课程思政改革的转向,也促使职业教育工作者转变理念,以更全面、本真的眼光审视职业教育中“德”与“技”的辩证关系,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德技并修”的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彰显职业教育对于教育应有价值和职业教育非工具性价值取向的固守。

(二)高职课程思政的职业性之体现

高职课程思政的职业性是其特有属性,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课程思政内容上对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的偏重;二是思政元素融入排序的标准来自工作过程。

在课程思政内容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对于职业教育,《计划》中着重指出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进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教育,并鼓励院校从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基于职业教育特性的高职课程思政内容的抉择取向。

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程,不同逻辑起点构建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课程观必然使得高职课程思政融入的序列有别于普通教育。普通教育是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课程,职业教育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课程。[5]有鉴于高职课程基于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顺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并达到让学生形成认同的排序必然是和课程排序是一致的,这也是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天然序列。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除了具备上述两个属性之外,兼具因学科属性而衍生出的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层面上的特有属性,形成其课程思政推进的独特性。厘清这些属性的学理依据,是有效开展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基础。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特性之显现

(一)教学对象的普及性

从教学对象的范围来讲,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6]是所有进入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通识课,受众面广。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在校生2857.18万人,其中高职(专科)招生483.61万,占普通本专科的52.90%,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此为依托和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教学活动的普及性及影响力可见一斑,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是高职课程思政建设链条上浓墨重彩的一环,是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载体的亲和性、多元性、跨文化性

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进行,载体的亲和性、多元性、跨文化性特性浸润和涵养着课程思政的特性。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选材从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懂得自我管理,到科技、旅行、时尚等话题,大都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受到思政教育。同时,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选材涵盖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交际礼仪,特定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脉络介绍,文化现象或地标的历史故事及衍变、极具时代特点的社会话题等元素,具备多元化的特征,能够以此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知识传授、思维锤炼以及价值塑造。

英语课程内生的特性即其跨文化性。语言通过词语、词法,句子、句法,修辞、语篇等形式承载着深层次的特定思想和文化,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实质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隐含并行进行的是中西文化、思维、价值观的交融和碰撞,这本身就赋予了英语课程隐性推行课程思政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三)教学目标的人文性和职业性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7]教学目标凸显了高职英语的人文性和职业性,有了这样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也就有了靶向和定位,即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人文价值和职业价值倾向。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人文价值集中体现在,给予学生放眼看世界的万花筒,在开拓学生眼界、塑造国际视野的同时,磨炼学生面对文化、价值冲突时缘事析理、明辨是非、尊重包容的人文素养。其职业价值在于英语教学中不泛泛而论,而以职业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学生专业特点,进行英语教育和专业的双结合,挖掘思政元素,推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三、教学设计案例

以外文出版社《E时代高职英语综合教程1》第四单元Yummy Foods的第二部分:Speaking为例。以空乘专业学生为对象,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技能、素质以及整体素养的要求,确立思政教育融入点,在“立德树人、德融课堂、夯实基础、结合专业”的课程理念下进行教学安排。

(一)教学目标确定

知识目标:掌握饮食服务相关词汇、短语及表达方式;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用所学词汇、表达方式进行饮食服务;能够结合工作场景,应对文化差异。

素质目标:熟悉涉外餐饮基本礼仪,得体地进行涉外饮食交际;熟悉中国传统美食及其蕴含的文化。

思政目标:通过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懂礼、自信的职业素养和尊重、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厚植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

(二)教学环节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将教学划分为六个环节:课前活动、回顾导入、小组讨论解构文本、联系专业实践提升、创新形式评价巩固和课后实践。

首先,抓好课前学习环节。根据空乘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岗位需求,在每节课前设置“规定动作”:英文广播词朗诵打卡。在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同时,无形中灌输给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重在日积月累,不断精进的认知。同时,课前教师会通过网络资源,整合课程相关内容,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提前发布预习任务,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节,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回顾导入环节,利用五到十分钟时间回顾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对广播词的音频并进行生生、师生点评,培养学生见贤思齐的意识;对课前布置的词汇通过连线的形式创造性的完成。精心挑选例句,既让学生掌握了词汇的使用,又灌输给学生落实光盘行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理念。

在小组讨论解构文本环节,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自行讨论,挖掘对话背后的西餐文化,了解了西餐和西餐礼仪,具备文化交流的国际视野和尊重、欣赏多元文化的意识。

联系专业实践提升环节,设定场景:作为空乘,如何向国外乘客介绍并提供饺子或宫保鸡丁套餐?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夯实基础知识。适时让学生寻找相关的背景和蕴含其中的中国故事,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同时,通过中西饮食文化对比,厚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交流理念。

在创新形式评价巩固环节,通过结合空乘专业特点,制定评分标准,进行生生、师生评分。

最后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专业,创新性地开展课后实践。基于本节内容,布置拍介绍自己家乡美食故事小短片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又厚植了学生热爱家乡、怀抱家乡文化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确立

1.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了连线、课堂讨论等多重教学任务,以任务为推动,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学习。如为测试学生对课前词汇掌握情况,通过连线形式进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了对重点词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德育熏陶。

2.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布置任务,要求小组成员通过协作讨论共同完成。如在解构文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自行讨论挖掘和搜寻对话背后的西餐文化,引导学生了解西餐和西餐礼仪,具备文化交流的国际视野和尊重、欣赏多元文化的意识。

3.情景模拟法

在联系专业实践提升环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可能的工作场景,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恰当的表达和规范的仪态完成对话。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结合实践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结语

基于职业教育属性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尤其在近年来国家高职扩招政策推行后。这种新的教育理念的更迭,需要建立在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特殊性的基础上,从而建构出富含教育性、彰显职业特色、满足学生需求和时代发展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9/content_5548106.htm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

5365341.htm

[3]廖策权.教育性和职业性是定位职业教育本质的应然视角[J].教育与职业,2017(03):100-104.

[4]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8.

[6][7]高等职业教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EB/OL].https://www.docin.com/p-1870361408.html

作者简介:

高贝贝(1984年-),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许昌电气職业学院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翻译工作坊在高职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泛在学习平台的高职公共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高职公共英语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之研究
基于慕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协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