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高职电类基础课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21-10-19张怀宇鲁小斌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

张怀宇 鲁小斌

【摘要】    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在《电子线路制作、分析与评价》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优化课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优势。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电子线路    混合式教学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 “互联网+”的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职教学,其中以慕课、微课为代表的新型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教师以“辅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同时,教师利用雨课堂、智慧职教云等作为信息化学习平台,充分利用资源多样化、互动实时化、评价体系全面化等优势,采取线上线下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电子线路制作、分析与评价》为代表的电类基础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智能控制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电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通过智慧职教云等平台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线上线下课堂优势互补,提升課堂教学质量,同时对于未来教学模式创新方向、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分析

1.1 学情分析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已学习《电路分析》等前导课程,具备基本电路分析理论知识和电子线路认知能力,同时学生通常能熟练操作网络终端设备,获取信息化资源能力较强,易于接受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对这种新奇的教学模式比较新鲜和好奇,运用网络直播、智慧职教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易激发学生兴趣,但要求学生有比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高职学生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1.2 课程分析

《电子线路制作、分析与评价》电类基础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较多、信息量比较大、知识难度较大,被学生戏称为“魔电”。传统教学主要由授课教师通过“板书+PPT+讲解”的模式,课程概念复杂、术语较多,绘制线路图和推导公式占用课堂时间较多[1],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备课上课负担,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信息技术普及,教师利用微课等媒介,多方位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受2020年初新冠疫情影响,结合学情分析,该课程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智慧职教云、网络直播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授课。

1.3 平台选择

在众多网络教学平台中,经过比较选择,笔者选取“智慧职教云”作为主要信息化教学平台。“智慧职教云”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是专属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2]。该平台具备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移动学习和教学互动等功能,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系统连接为一个大型交互系统。教师可调用该平台资源库中海量共享资源,集成本校自建课程资源,搭建本校专属的在线课程供本校学生使用,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将被自动采集、分析及统计,有助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3],更利于掌握自律性较欠缺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轨迹。

二、信息技术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2.1 线上教学平台建设

教学团队在“智慧职教云”上,创建本校《电子线路制作、分析与评价》在线课程,主要包括课程公告、教学内容、作业与考试、线上互动等板块。

“课程公告” 板块主要发布课程相关信息,包括课程主要内容、授课计划等,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大致了解,还可根据课程特点,发布课前学习任务、课后讨论等。

“教学内容”板块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课程PPT、视频等资料。教师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归纳,将本课程重构为6个情景共27个子任务,保证教学知识点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到技能训练,环环相扣,课程资源颗粒化程度较高,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作业与考试”板块用以发布作业和考试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发布相应作业,通过该板块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进程,学生利用该板块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巩固与复习。

线上互动模块可查看学生学生在课件中回复的评价、问答、笔记和纠错,实时掌控学生学习轨迹,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2 混合式教学实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主要分为课前自学、课中探索、课后提升三大环节,具体实施如图1,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各环节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2.2.1 课前自学

教师课前在“智慧职教云”上,发布相关PPT及视频,提醒学生进行自学,并发布课前问题及测试;学生利用云课堂APP自学相关学习资源,思考课前问题,同时还可将学生较常使用的哔哩哔哩相关网站视频发布到班级QQ群。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学内容具有初步了解;教师查看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数据分析,迅速调整教学重难点,开展课堂教学内容和互动内容。

2.2.2 课中探究

本课程在新冠疫情期间采用“网络直播+智慧职教云平台+QQ群”相结合的方式授课,直播课中教师成为“课堂主播”,以“直播”方式进行签到、课程讲授与作业讲评,同时让学生在观看直播中进行弹幕互动、课堂讨论、连线答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根据抗疫期间涌现的感人故事,引入“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爱国力行的精神。疫情基本稳定后,回归课堂采用“智慧教师+智慧职教云平台+资源库”形式进行授课,采取任务驱动、分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继续在“智慧职教云”平台发布头脑风暴等互动活动,有助于学生有效使用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持续学习。

2.2.3 课后提升

通过课前自学和课中探究,学生已基本掌握学习内容。课后环节,教师在职教云平台发布定时作业及测试,学生通过智慧职教云平台进行课程回顾、在线作业和相应拓展,进一步巩固与提升。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等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设计。

三、信息技术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第一,改变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实现了教育流程的再造,改变原有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完成线上线下教学的无缝衔接,充分利用智慧职教云、腾讯直播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教学、答疑与互动,有效利用各种渠道完成课程构建与完善,线下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各项优势,有效保证线上线下课堂教学的延续性,充分保证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

第二,创设多维互动,助力高效课堂。结合 “头脑风暴” “摇一摇答题”等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学生与学生多形式互动,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提高学生认可,课程落地开花。为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根据实际授课情况设计调查问卷,以本校智能控制11901班为实验班,电气自动化11901班为对照班,电气自动化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在两个教学班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共计89人,发出问卷89份,实际回收问卷89份,有效问卷89份。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教学方法更受现今高职学生欢迎,其满意度和认可度较高。

四、结束语

笔者利用 “互联网 + 教育” 的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在《电子线路制作、分析与评价》的实际教学中,融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多元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课堂参与度,优化课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优势。

参  考  文  献

[1] 杨旭海,周文皓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电工电子学”课程创新思考[J].科教文汇,2021,1,97.

[2] 陈梅,刘江越,李自臣. 基于“智慧职教云”的混合式教学探索[J]. 黑龙江科学,2019,10(1),25.

[3] 潘益玲,陶影.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数字电子技术课堂中的实施——以“数码显示及显示译码器”为例 [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45.

猜你喜欢

电子线路混合式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职业院校基于技能培养角度如何上好电子线路课程
对口单招班电子线路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基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电子线路教学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