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学育人支点研究与实践

2021-10-18张梦杰

求知导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

张梦杰

摘 要:教师从生物学学科特点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两个维度提炼的育人支点,有利于改变当下以传授理论知识为教学目标的现象,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育人支点的单元设计,体现了育人的系统化和整体化,有利于教师在课时设计展示的活动化教学中逐步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育人支点;单元教学;课时教学;初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79-02

引 言

要想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教师就要挖掘课程本身独特的教育意义。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生物学过程中持有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初中生物学教学不仅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积极的科学态度、终身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些都是通过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的。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科学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生物学学习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理念。新课程改革明确将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凸显了学科核心素养在中学生物学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核心地位,并将其概括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梳理出初中生物学育人支点,围绕教育支点开展课程建设与实施,以期更好地实现生物学育人目标。

一、初中生物学育人支点的确立

根据生物学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内容,笔者梳理出9项育人支点:类比推理、理性思维、辩证分析、科学探究、实践能力、归纳反思、系统意识、迁移应用、社会责任。

类比推理主要基于生物学学科特点进行。生物学主要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不同的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学生可以根据某些相似性,在已知生物基础知识及属性前提下,对未知生物知识属性进行推断。例如,生物A拥有a、b、c三大特征,生物B拥有与生物A相同的a、b特征,由此可以大胆推断生物B也具备c特征。在证明过程中,学生运用生物学基礎知识进行验证,使证明条件更加充分,在探究过程中调整自己的猜想,继而获得新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理性思维和辩证分析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必备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即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单细胞生物”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思维辩证地分析问题。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益的某些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食物、小球藻可以做高蛋白保健食品、眼虫可以检测水质等),也应认识一些对人类有害的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疟原虫会致病等)。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趋利避害”的观念,合理地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单细胞生物。对学生理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必然方向,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必备的能力。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反思能力等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假设、多次实验结果不一致等。教师应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感悟到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付出。这能够锻炼学生的归纳反思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与练习中进行反思,选出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归纳总结。科学探究在育人方面的意义是非常强大而全面的。

社会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品格、能力外显的途径,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水平。社会责任在教学中的体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充分反映了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而学习生物学,可以在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技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在学习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内容后,学生需要认识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物圈的最大因素,认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生态保护观念,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理念,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二、育人支点教育的教学实践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围绕教育支点开展教学实践,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展示科学知识的内涵。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育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质体现了育人的意义。通过育人支点,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教学和教育联系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以育人支点为核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其一,育人支点与单元内容的契合性。当前,初中生物学教材依然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将相关育人支点融入各个章节中、落实到每一课时中。

其二,育人支点的包容性和分散性。育人支点的体现不局限于哪一类知识,也不是一类知识只体现一个育人支点。例如,在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包含着实践能力、归纳反思等内容,也包含着理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并非通过一类知识就能形成,可以说探究能力的培养贯穿在生物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育人支点的包容性和分散性,考查的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学生的理解层次和程度。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学单元教学
自主学习 识“微”见远
浅谈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探讨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单元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