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育人支点研究与实践

2021-10-18刘文雯

求知导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初中物理

摘 要:要想实现学科育人成就,教师需要找到教学的“支点”。有了支点,教师才能在课堂上自然、合理、有效地实现育人目标。文章着重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渗透育人支点的“系统性教学”的具体策略。教师应立足育人支点,在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中逐渐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

关键词:育人支点;单元教学;课时设计;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69-02

引 言

人的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也是教育理念变革的时代选择。物理知识源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是为人类服务的。因此,物理课程在“育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体现“育人”,不仅要“育知识”,还要“育人格”,也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原则。学生要想了解生活中物理现象产生的原因,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就必须深刻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规律原理等[2]。教师应渗透育人理念,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完美的人格。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具有潜力的、独立的人,需要确定育人支点并将其渗透到教学和课堂中。为此,笔者以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为例,总结了初中物理育人支点,切实围绕育人支点开展课堂教学,从而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

一、初中物理育人支点的确立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理念的要求,笔者梳理出12项育人支点:趣味现象、搜集检阅、科学史料、观察分析、猜想假设、实验操作、探究创新、结论生成、合作互补、辨析理解、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趣味现象这一支点是物理的魅力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研究物质一般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听上去很难,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3]。趣味现象是吸引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学习的开端。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才能激发终身探究的欲望。

搜集检阅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频繁使用的一种能力,即查找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在课上学习物理知识,还要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从而开阔眼界,提升物理思维。物理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记忆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在不断搜集的过程中与所学知识相联系,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合作互补是当前课堂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锻炼合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质疑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生之间的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小组合作和同桌合作,学生互相补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联系生活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育人支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长久而持续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育人为本,触及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

二、立足育人支点的单元教学设计:以“光现象”为例

下面,笔者以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1)本单元隶属二级主题“声和光”,安排在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特性、应用的教学后。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因生活经验不足,学生对这部分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2)本单元的六节内容分别为: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和看不见的光。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分为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传播速度三部分;第二节由光反射实验、反射类型组成;第三节通过實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实像和虚像,了解平面镜应用;第四节重在对折射的认识和与生活现象的联系;第五节介绍了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和物体的颜色;第六节对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进行了讲解,笔者将其分为五部分,即光的传播(1课时)、光的反射(1课时)、光的折射(1课时)、光的色散(1课时)、光的应用(2课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笔者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的六部分内容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理解性等方面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皆有收获。

三、立足育人支点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以“光的反射”为例

“光的反射”一节由三部分内容构成:总结光的反射规律,区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辨别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这三项内容具有递进关系,教师只有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反射规律,才能让学生进一步区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角和反射角,进而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从而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并致力于防治光污染。本节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和用到,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具体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渗透不同的育人支点,目的是从育人支点体现的育人理念出发,与教学行为环环相扣。由此可见,实现学科育人目标,需要教师找到教学的支点。只有有支点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自然、合理、有效的教育终极目标——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杨文静.以实际生活为支点教物理[J].学周刊,2011(24):49.

[2]程建敏.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生成”的支点[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3):74.

[3]王慧娟.以实验为支点,构建精彩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62-163.

作者简介:刘文雯(1997.10—),女,山东淄博人,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初中物理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