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感 提升核心素养

2021-10-18刘怡然

求知导刊 2021年38期
关键词:数感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刘怡然

摘 要: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十分重要。本文具体论述了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数感;引导数学比较,丰富学生数感;借助数形结合,发展学生数感;引导反思质疑,提升学生数感;加强估算教学,提升学生数感等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8-0014-02

引 言

数感是数学学科的一项基本素养,具体是指个人对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数学学科基础教育阶段十大核心概念之首,这足以表明数感培养的重要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基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这三条主线来进行。数学学科逻辑性强,十分考验个人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而这些都和数感培养不可分割。对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不容忽视,而如何有效培养数感成为教师极为关注和急于解决的问题。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必要性

(一)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的需求

现今时代的巨大变化,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教育领域因其学科的丰富性、实用性,发展需求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状态,而社会发展对数学知识运用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受到更多重视与关注,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和手段的改进势在必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对数字、数学问题的敏感度,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从而实现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此外,数感的培养能够使学生达到有经验、善思考、会运用的数学学习状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以此帮助学生获得顺应时代变化的能力。“数感”作为一个新兴数学词汇,教师和学生对其的理解相当重要。对学生而言,数感能够助力学生发现和理解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意义,从而将数学学习和对生活问题的思考有机联系起来。对教师而言,数感决定了教师对学生培养策略的研究和推行,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具体策略

(一)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数感

良好数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现实生活,教师只有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同丰富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现实体验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1]。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内心深处渴望着探索未知。对此,教师培养学生的数感,不能仅依靠知识讲解,还要适当借助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熟知元素的刺激下主动感知和探究,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进而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为了增强学生对“米”这一概念的认知,使学生形成数感,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操场上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以此认识米的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次用脚丈量出1米、5米、10米的距离,又通过接力比赛感受50米、100米、200米的距离。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认知,教师还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留意自己的上学路程,感知1000米、2000米的长度。又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体育器材室,让学生托举重量为5千克、10千克的哑铃,通过亲自实践感知重量。正因为有了这些动静结合的现实体验活动,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相关的数学概念,形成清晰且明确的数感。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感受“数”与“计量单位”的奇妙变化,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固有看法,使学生获得“数感”的建立契机,为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至生活的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引导数学比较,丰富学生数感

数感培养中包含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方面的内容,其中常出现于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是感知物体大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巧妙运用知识点比较不同大小的物体,深化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在对比中进一步加强数感[2]

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教师利用实物引导学生比较物体大小、轻重、长短等,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比较意识。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准备好实践所需要的道具,如长短不一的两支铅笔、不同大小的两个文具盒及不同厚度的两本书。接着,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比较要求:比较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进行;比较物体时要提前确定好比较的标准,是比长度还是比厚度,是比重量还是比面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实现了数感的增强。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物品作为道具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较同一类物体的不同大小。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从熟悉的物体开始,将抽象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认知,不仅能有效深化学生的记忆和认知,还有助于增强学生数感,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数学学习自信。

(三)借助数形结合,发展学生数感

数轴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较为基础的概念之一。在教学“数轴”这一概念时,考虑到概念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暂缓概念讲解步骤,通过一个趣味性游戏带领学生认识数轴的构成要素,使学生结合对数与数关系的理解,有序地填数,从而深化对数轴的认识和理解。

猜你喜欢

数感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