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性炭吸附零排放废水有机物的中试工艺研究

2021-10-18武思拓刘晓晶

应用化工 2021年9期
关键词:碘值柱状反渗透

武思拓,刘晓晶

(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有机物是我国水污染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有机物的含量大小直接影响反渗透工艺的运行效率和处理成本,去除有机物是多级反渗透(RO)工艺不可或缺的预处理单元[1]。本项目为某园区废水零排放项目的活性炭吸附工艺单元,吸附进水为两级反渗透RO2浓排水,其水质特点为:高盐、高氯离子、高不可生化有机物(有机物≥500 mg/L,B/C不到 0.1)。处理后出水要求COD≤115 mg/L,以便进入下一个工艺单元进一步处理。活性炭吸附工艺,以往多用于给水行业,很少用于大规模工业废水的处理,但在零排放废水处理中,有机物的脱除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2-3]。因此,有必要对活性炭吸附零排放废水有机物进行中试工艺研究,以指导工程运用。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仪器

某煤化工废水(两极反渗透RO2浓排水),水质见表1;活性炭,碘值为700,900,1 000 mg/g;重铬酸钾、乙二胺四乙酸、硫酸汞、浓硫酸(98%)、硫酸银等均为分析纯。

表1 进水水质

PB-10酸度计。

1.2 实验方法

吸附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吸附装置流程图

原水在原水箱进行缓冲后,用计量泵打入一级碳柱进行吸附,一级吸附产水全部进入二级碳柱进行二级吸附,其产水进入反洗水箱。

一级吸附实验装置(无二级部分,其余相同)。活性炭柱直径300 mm,高1 600 mm,装碘值1 000 mg/g柱状活性炭22 kg(体积45 L,进水0.75 L/min,吸附负荷0.04 L/(L·min),每天取样,测量COD、吸附容量,运行16 d。产品水及外排水水质要求见表2。

表2 产品水及外排水水质要求

1.3 COD测定方法

COD采用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4]。

2 结果与讨论

2.1 活性炭选择

一级吸附实验,共三个实验碳柱,分别装碘值700,900,1 000 mg/g,三种柱状活性炭22 kg(体积45 L),结果见图2、图3。

图2 活性炭对COD的影响

图3 1 000碘值碳累计吸附容量

由图2、图3可知,运行至14 d,700碘值碳及900碘值碳进、出水COD已近相同,停止进水。1 000碘值碳尚有效果,继续实验,运行至16 d,进、出水的COD也基本一样,达到吸附饱和点,吸附容量为18.7%,累计吸附容量为4 121.2 mg/g,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其它两种碳高15%~20%。此外,磨损强度、漂浮率及粉末等性能参数也较好。故选用碘值1 000 mg/g活性炭进行后续实验。

2.2 一级活性炭吸附性能中试研究

一级吸附实验采用一个实验碳柱,装碘值1 000 mg/g柱状活性炭25 kg(体积45 L),实验进水1.8 L/min,吸附负荷0.04 L/(L·min),结果见图4、图5。

由图4、图5可知,运行至11 d,1 000碳的进、出水COD已近相同,达到吸附饱和点,吸附容量为17.9%,累计吸附容量为4 479.0 mg/g。

图4 一级吸附进出水COD趋势线

图5 一级活性炭累计吸附容量

2.3 两级活性炭吸附性能中试研究

装置为串联二级吸附中试装置,装碘值1 000 mg/g柱状活性炭,一、二级装碳量32 kg(体积70.7 L)。一级碳柱进水设定为0.7 L/min,一级出水全部重新进入二级,吸附负荷0.003 L/(L·min),结果见图6、图7。

图6 两级吸附进出水COD趋势线

图7 两级吸附一、二级碳柱吸附容量

由图6、图7可知,两级吸附实验二级平均出水COD为110 mg/L时,累计吸附容量仅为6.33%。反之,当处理出水有机物要求低时,如本实验两级吸附的第一级,平均出水COD为276 mg/L,活性炭的累计吸附容量可达到饱和的18.07%。利用这一特性可使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发挥到最大。当活性炭吸附处理高浓度有机物废水时,可分两级或多级。运行时,只换一级的饱和活性炭;将未饱和的二级碳柱改为一级,使其继续运行至饱和。这样,新装的再生碳或新碳始终为二级吸附,可保证二级出水有机物一直为高标准。

采用活性炭吸附去除有机物,出水水质取决于吸附时间及选用活性炭的吸附速率。同一种活性炭,吸附速率和吸附进水与有机物浓度有关,高有机物浓度吸附速率大,低有机物浓度吸附速率小。本次两级吸附中试,一级吸附进水COD为476 mg/L,吸附速率为2.8 mg/(L·min)。二级吸附进水COD为200 mg/L,虽吸附时间相同,而二级实际平均吸附速率仅为0.93 mg/(L·min),和一级相差很大。一级累计吸附容量达18%(接近饱和)时,二级平均出水COD为114 mg/L。

2.4 二级出水水质分析

采用一、二级吸附柱中装填煤质柱状活性炭处理某煤化工废水,其出水水质见表3。

表3 二级出水水质分析

由表3可知,其出水COD平均为114 mg/L,满足<115 mg/L的要求。

3 结论

(1)在相同条件下,1 000碘值碳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此外,磨损强度、漂浮率及粉末等性能参数也较好。

(2)根据吸附中试实验,本柱状活性炭的饱和累计吸附容量为18%~19% 。由一级吸附实验趋势线可看出,当累计吸附容量达18%以后,出水过程线出现拐点,出水COD快速接近进水。

(3)二级吸附中试装置装碳量32 kg(体积70.7 L),一级碳柱进水设定为0.7 L/min,一级出水全部重新进入二级。一级吸附进水COD为476 mg/L,吸附速率为2.8 mg/(L·min)。二级吸附进水COD为200 mg/L,虽吸附时间相同,而二级实际平均吸附速率仅为0.93 mg/(L·min)。一级累计吸附容量达18%(接近饱和)时,二级平均出水COD为114 mg/L。

猜你喜欢

碘值柱状反渗透
硅片上集成高介电调谐率的柱状纳米晶BaTiO3铁电薄膜
反渗透系统易被忽略的问题与处理
反渗透系统节能减碳潜力研究
基于彩色滤光片柱状隔垫物高度的液晶滴下工艺
含有共轭双键的油脂及脂肪酸的碘值测定
基于碘值差异的山茶油掺假判别
玉米胚原油挤压膨化工艺的优化
一种柱状金属物质量检测器的研究
反渗透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双源CT平扫碘值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