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导促学,实现学生自育发展

2021-10-16孙欣汝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

孙欣汝

【摘 要】 生态自育“546”教学模式包括三大基本内容:教师“5导”、学生“4自”、教学过程“6步”。教师将生态自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贯穿于《蜜蜂》一课教学的始终,把“先学”置于“课堂探究”之前,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预习、提出问题,为课堂探究和形成良好生态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以导促学,从而实现学生自育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自育 以导促学 教学反思

师生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自己教育自己,从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即为“生态自育”。生态自育教学模式基本内容为:教师“5导”(导情、导向、导法、导行、导评)、学生“4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教学过程“6步”(生疑问难、圈定重点、探究共研、练习实操、展示调节、升华反思)。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一课选自科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了解作者法布尔研究蜜蜂是否具备辨认方向能力的实验内容,体会法布尔求真严谨、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二是分析课文语句,感受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基于生态自育教学模式,结合《蜜蜂》一课教学目标,笔者围绕学生课前预习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5导”下,了解作者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科学精神,感受课文语言的准确性,从而实现学生在生态课堂中的“4自”发展。

一、预习生疑,圈定重点

在生态自育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做到预习生疑、圈定重点。学生在提前预习时,圈定本课主体内容,并提出相關疑难问题。具体来看,可以分为8个小步骤:读、标、圈、注、组、思、批、提。即学生大声阅读课文两遍,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该课的生字词,并制作生字卡片,给课文后的生字各组一个词,对文中优美的语句或观点、情感等进行批注评价,最后针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在预习环节,教师导行,提供预习方法;学生自定向、自激励,掌握预习步骤和预习方法,了解本课学习主体内容,激发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蜜蜂》一课要求学生认识“概、阻”等9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16个词语。根据教师导行,学生在第一遍读课文时,要标出8个自然段的序号,圈出本课9个生字和16个生词,给要会写的12个汉字注音组词,并制作生字卡片归纳汉字识记方法;读第二遍课文时,学生要对本文内容产生共情的语句进行批注,并对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大致了解《蜜蜂》一课的重点学习内容,激发学生自身对《蜜蜂》一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自育发展的第一步。

二、合作探究,展示调节

在生态自育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共研的过程中展示自我,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健全人格、提高能力。具体来看,教师将“5导”相机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从而实现学生“4自”发展。在“5导”中,教师更侧重“导问”,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反思,进行他问和自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也重在讨论、解决课前和课中提出的疑难问题,从而在此过程中完成对本课重点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逐渐提高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蜜蜂》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播放蜜蜂相关视频“导情”,唤起学生学习本课的激情,学生“自激励”,带着对蜜蜂的好奇心进入本课学习。接下来,教师“导行”,学生“自运作”,对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即根据课后习题一提供的基本思路归纳并交流《蜜蜂》一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归纳过程中提到相关段落时,教师“导行”,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学生交流自己为本课较难生字准备的生字卡片和归纳的识字方法,如形近字识记法(蜂、峰、锋、烽)、象形字识记法(误、跨)等。最后,教师根据每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展示整理后的学生问题清单,教师“导行”,引导学生对清单上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以第一课时为例,学生重在了解作者法布尔的实验过程,体会法布尔求真严谨、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主要有:(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2)法布尔是如何实验的?(3)蜜蜂为什么能找到家?(4)蜜蜂是如何辨认方向的?……一共有8个问题。学生再次“自运作”,自主解答小组成员课前对课文内容提出的疑问,小组未能解答的问题展示出来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启发,思维碰撞,积极主动地解答其他小组的难题,并相互补充、相互评价,以解决问题。以“法布尔是如何实验的?”这一全班质疑率最高的问题为例,A同学回答“作者先捉一些蜜蜂放进纸袋,然后带着蜜蜂走四公里放飞蜜蜂”,B同学补充“作者放飞蜜蜂前还给蜜蜂做了白色记号”,C同学再补充“作者还检查了蜂窝”。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作者的实验步骤,D同学回答“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E同学质疑并补充更正“捉蜜蜂、放蜜蜂、看蜜蜂”。此时,教师“导行”和“导情”,相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归纳法布尔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这样,学生在“自运作”“自调节”的过程中,通过多次探讨、思考、质疑、评价,自主解决了全班大多数同学的疑惑,实现了生态课堂以导促学、学生自育发展的目标。

三、拓展内容,升华反思

经过合作研讨,在学生对课本重点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联系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升华反思,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课内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课外知识的学习能力。具体来看,教师通过“导行”“导评”和“导情”,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深化课内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情况。学生“自调节”“自激励”,填写学习反思卡,自问“这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有什么疑问?”,以激励自我,增强学习信心。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反思卡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逐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

在教学《蜜蜂》一课的第一课时时,教师联系文本内容,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对法布尔的科学精神进行总结归纳后,阅读课外文章《装满昆虫的口袋》,进一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之情,深化对法布尔这一人物的认识。然后教师进行“导评”和“导情”,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学生“自调节”,反思自己的收获和问题,教师相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思升华进行评价。

由此可见,在生态自育“546”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蜜蜂》一课进行的教学设计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都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因为学生讨论后存在的共同疑问是无法确定的,因此,课堂上教师教学的主体内容必须结合当堂课学生讨论留下的疑难问题来确定。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的灵活度,但也正是这种灵活度才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处在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课堂中,相互成长、相互进步。

四、总结

在生态自育“546”教学模式下,教师利用“5导”对《蜜蜂》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以导促学,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课堂,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师生互动共生、生生自育成长,形成了生态自育课堂“预学、探究、拓学”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
感受溶液“生长”的历程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