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提升城市智慧治理能力

2021-10-16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湖北省试点基础

文|湖北省建设信息中心

一、CIM 平台建设是提升城市建设管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重要途径

2018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推进CIM 平台工作,目前已成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整体性、全局联动的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的基础平台。

CIM 平台融合了大场景GIS 技术、小场景BIM 技术、物联网IoT 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要素的“三维空间底板”。

CIM 平台由CIM 基础平台和CIM+应用组成。CIM 基础平台是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字模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的基础平台,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工作的基础性操作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实体性信息基础设施。CIM+应用是充分发挥CIM 基础平台的支撑作用,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能建造、智慧市政、智慧社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以及政务服务、公共卫生、智慧交通等领域深化应用。

CIM 平台建设的重点在城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CIM 基础平台技术导则》,CIM 基础平台定位于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由城市人民政府主导建设,负责全面协调和统筹管理,并明确责任部门推进CIM 基础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更新及维护工作。省级CIM 基础平台应具备重要数据汇聚、核心指标统计分析、跨部门数据共享和对市州CIM 基础平台运行状况的监测等功能。

CIM 平台建设的关键在“统”。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CIM 基础平台技术导则》,CIM 基础平台与其它系统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CIM 基础平台汇聚城市时空基础数据、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数据和工程建设项目数据,为城市各类智慧化应用提供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统”的作用。

图1 CIM 基础平台与其它系统关系图

CIM 平台建设的“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和省对市级CIM 平台建设的“统”。国家发布指导意见和技术导则,省级印发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城市具体组织落实。二是城市人民政府对智慧城市相关各方的“统”。CIM 基础平台是典型的“横向联合”信息系统,着重强调政府主导,需要城市政府综合谋划、统筹推进,充分利用城市现有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横向保证城市相关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时空基准、统一基础平台,构建支撑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

二、加快推进CIM 平台建设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CIM 平台建设,于今年2月开始启动CIM 平台建设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积极谋划、周密部署

今年2月至4月,湖北省住建厅先后召开3 次厅长专题会,谋划部署全省CIM 平台建设相关工作,明确开展CIM 平台建设,目标要远大,覆盖面要广,切入口要小、要准、要实用。要突出自身优势,试点先行,借助国家试点城市成功经验,支持武汉、襄阳、宜昌等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点。要按照“省级统筹、城市为主、试点先行、应用为王、部门融合、市场参与”的原则,强化以建促用,以用促建,急用先建,积极推进省级CIM 基础平台建设。

(二)充分调研、总结经验

今年3月,由湖北省住建厅厅领导带队赴雄安新区、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福建省及厦门市、江苏省及南京市、清华大学等试点城市和先进省区以及研究机构开展了实地调研,学习到了CIM 建设领域一系列前沿技术,总结梳理了一系列先进经验,为湖北省开展CIM 平台建设指明了道路。根据湖北省CIM 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安排,4、5月间湖北省住建厅专程前往武汉市汉阳区、东湖高新区、经开区和湖北省地图院、武汉市测绘院等地区和单位开展了调研考察,了解掌握了这些地区和单位CIM 相关建设进展情况和初步成果,为全省CIM 基础平台建设和试点城市CIM 平台建设提供了经验指导。

(三)打牢基础、积极推进

今年6月湖北省住建厅印发了《湖北省数字住建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CIM 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目前正在制定地方标准,规范CIM 基础平台的数据构成、入库、更新及共享标准。其中省级CIM 基础平台的数据构成包括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规划管控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感知数据等6 个大类、16 个中类、48 个小类。

在统一部署下,湖北省住建厅搭建了省级CIM 基础平台框架,开展基础数据接入测试。目前接入了楚天云提供的全省2 米精度遥感影像数据,宜昌市夷陵区中心城区、公安县夹竹园镇和杨家厂镇的房屋和市政设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江夏污水处理厂、航空路立交桥、墨水湖大桥、朱家河大桥的BIM 数据,天河机场的3DMAX 数据,万科广场建筑内部管线BIM 数据,电信大楼内部精装修BIM 模型数据,汉阳区部分区域三维地下管线数据,完成了各类数据的接入和融合测试。

省级CIM 基础平台在前期完成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全省数据底板的搭建工作,对全省地形影像、武汉市建筑轮廓线、测试区域手工模型、测试桥梁BIM 模型及其他更精细尺度等多源异构空间数据进行治理分析,搭建了包含湖北省全域地表模型、武汉市主要城区框架模型、测试区域标准模型、测试桥梁精细模型及其他功能级、构件级、零件级测试模型等CIM1-CIM7 全覆盖的数据底板。通过数据的接入测试,充分验证了平台的数据汇集和展示能力,为湖北省CIM 平台数据体系建设做好标准示范。

(四)试点先行、打造样板

根据相关工作部署,7月湖北省住建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武汉市3 个试点地区(汉阳区、东湖高新区、经开区)CIM 平台建设工作任务,发布了相关技术指南,指导试点地区CIM 平台建设探索。

汉阳区采取“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模式,遴选专业技术团队,以正在推进建设的汉阳古城亮点片区作为汉阳区先行试点区域,以汉阳区技术较为成熟的智慧工地、智慧监管等平台为基础,形成了CIM 设计方案基本框架,完成了CIM 基础平台GIS 测试环境的搭建工作。在数据处理方面,完成了汉阳古城片区的三维倾斜影像数据的采集和制作,以及汉阳古城片区范围内部分地下空间和道路项目的BIM 模型设计工作。

东湖高新区和经开区以正在开展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为切入口,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作为CIM 基础平台的重要数据。经开区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等,已具备CIM+应用的基础,经开区计划今年内完成CIM 基础平台以及车联网、智慧管网等重点应用模块建设。

三、三大难点

一是涉及范围广、协调难度大。CIM 平台建设目标大、范围广,需要同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等智慧城市工作责任部门多部门协调配合,且协调工作难度较大。

二是数据资源多、汇聚共享难。根据初步制定的湖北省CIM 基础平台数据标准要求,6 个大类数据中只有资源调查数据和工程建设项目数据由湖北省住建厅部分自主掌握,可实现数据共享。其余的时空基础数据、规划管控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感知数据需要向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协调,还有不少数据需要新建采集,甚至有些必要数据涉及相关保密工作,如地理信息、地下管网、公安信息等数据,由于沟通机制尚未建立,数据暂时无法汇聚共享,可能会导致后期数据收集整理困难大、CIM 平台建设工作推进慢。

三是建设任务重、经费保障少。省级CIM 基础平台需要支持高分遥感影像、倾斜摄影、BIM、IoT、3DMAX 和各类建筑物白模、精模等数据资源的接入,同时还要为全省CIM+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因此,对省级CIM 基础平台的能力开发和资源环境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较大资金投入。但目前,经费投入有限,后续建设资金需加大申请力度,多渠道筹措,确保省级CIM 基础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四、迎难而上,多举措逐步推进

强化统筹领导,多方合力推进。CIM 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是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需要联合自然资源、公安、交通、政务等多部门、跨领域合力推进。要进一步争取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决策支持,建立CIM 平台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领导领衔、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试点城市主要领导以及大型企业共同参与,将CIM 平台建设纳入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加强业务协同,形成工作合力,有序推进全省CIM 平台建设。

建立标准体系,夯实数据基础。为加强平台建设指导,解决全省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问题,提升平台数据共享能力,按照边开发边总结提炼,以实践检验标准、以标准指导建设的思路,借鉴先进省市已有成果,发布湖北省CIM 数据规范和CIM 平台建设应用规范。

加强数据汇聚,推进平台建设。按照省级CIM 基础平台建设目标要远大、覆盖面要广、切入口要小的总体要求,按照“3+3”的原则,积极推动有条件的试点区域开展数据汇聚工作,将试点区域的CIM 成果和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部件、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的采集数据汇聚至省级CIM 基础平台,为平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抓紧项目立项,争取经费支撑。积极与省政务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相关单位协调沟通,继续推进项目立项,积极申请省级CIM 基础平台建设后续经费。

猜你喜欢

湖北省试点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