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高校垃圾分类行为环境调查与研究

2021-10-16弓惠玉王辰宸樊晨艺刘萌璠陆春锋

绿色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垃圾桶高校学生设施

弓惠玉,王辰宸,樊晨艺,刘萌璠,王 艳,陆春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1 调查背景

1.1 垃圾分类体系研究

国外垃圾分类体系较为成熟,如发达国家德国,自1904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至今已经约120年。垃圾分类详尽细致,不是简单地将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而是分为纸、玻璃(分为棕色、绿色、白色)、有机垃圾(残余果蔬、花园垃圾等)、废旧电池、废旧油、塑料包装材料、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大件家具等)、废旧电池、危险废物等。在教育领域,德国的一些大学相继设立了垃圾分类方面的专业或课程,同时也提供针对垃圾分类专业人员的培训项目。

在我国目前已有多个城市进行垃圾分类实施,本次主要借鉴上海市、南京市和北京市的垃圾分类相关情况。

(1)上海市:主要是针对垃圾分类的规划建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等的一些具体要求,比如制定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规范,垃圾桶的标识和颜色要醒目易于区分。详细地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大类。

(2)北京市:主要针对垃圾的分类,包括对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重点在于将垃圾进行干湿分离、定期检查和因地制宜的分类治理。

(3)南京市:南京市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不同的地点防止垃圾回收容器的要求不同。南京市在上海和北京的基础上将干湿垃圾进一步细分,随着垃圾分类要求的提高,垃圾处理技术也在进一步增强,对于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1.2 垃圾分类实施成效影响机制研究

首先,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所带来的成效主要在居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减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数量明显增多;其次,例如垃圾桶、垃圾回收车等这一类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以及建立了垃圾分类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各垃圾投放点位置、相关工作人员辅助指导情况,收运车辆轨迹,垃圾焚烧厂、厨余垃圾处理厂等相关信息,都能在平台查阅到相应的信息,目前平台还在建设和完善中;最后,实施垃圾分类后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显著提高。

影响垃圾分类实施成效的原因分为政策层面的原因以及个人层面的原因。政策层面上,影响机制主要是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相关职能政府的规划方向、宣传力度的大小以及奖惩制度的完善程度;个人层面上,影响机制多为垃圾分类意识、认知水平和相关知识的富集程度、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及是否具有垃圾分类的传统。

2 调查对象和结果分析

2.1 调查对象及方法

项目以南京市高校为研究对象,选取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溧水校区作为调查点。调查内容包括垃圾分类主观行为环境和客观行为环境,其中,主观行为环境从大学生群体的垃圾分类的主观意识和相应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开展调查分析,客观行为环境则从学校内道路实况、人流量状况、垃圾桶分布状况等物质条件开展调查分析。

研究通过现场发放问卷与网上问卷相结合方式,并实地访谈,调查南京市内高校垃圾分类设施环境以及大学生关于垃圾分类的心理意识、认识理念和对于垃圾分类的行为方式等。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 客观行为环境调查和分析

垃圾分类设施不仅是客观物质条件,而且会影响人的行为活动。研究从分类垃圾设施设置类型、空间位置和数量等方面表征客观行为环境。

2.2.1.1 垃圾分类设施类型的合理性分析

经过对多所高校的实地调查发现,近83%的学生认为高校校园内配置了垃圾分类设施,17%的学生认为还没有配置。高校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程度较高,绝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垃圾分类设施,包括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指引标识牌等。

现状垃圾分类设施较多采用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采用二分法,以资源是否可回收循环利用作为分类标准,简单易懂且便于操作。调查数据显示:86.73%的同学选择并认同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分类体系。13.27%的同学则希望在现有二分法分类体系基础上,能结合高校特点,优化垃圾分类体系。具体可增设:①快递包装盒回收点,由于高校学生网购频率较高,快递产生的纸盒占用空间大,普通的可回收垃圾桶无法满足其存放功能,因此有必要增设快递包装盒转用回收设施。②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专用垃圾桶,这样就形成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四分法垃圾分类体系。

2.2.1.2 垃圾分类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垃圾分类设施布局的合理性从垃圾桶设置的位置和数量方面进行调查。其中,近80%的同学认为“垃圾桶的数量偏少”,除了主要的躯干道路上设置了部分垃圾桶以外,其余小道、人行道等人流量稀少的地方几乎不设垃圾桶,造成一些同学没有地方扔垃圾的困扰;43.69%的同学认为学校内没有设置分类垃圾桶,尤其是宿舍区域,宿管站门口只有固定存放纸箱和塑料瓶的区域,其余的生活垃圾全部都未分类(表1),都装入同一个垃圾箱内。近40%的人认为校内垃圾桶设置的位置不合理,人流量大的主干道路上垃圾桶集中分布而不是分散分布,不能让有需要的人及时使用垃圾桶。

表1 垃圾分类设施不合理的表现

2.2.2 主观行为环境调查和分析

2.2.2.1 高校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调查分析

研究通过调查学生未实施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分析高校学生垃圾分类意识状态。调查结果表明,50.16%的学生认为自己垃圾分类意识不足,未形成主动开展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垃圾分类知识欠缺、垃圾分类宣传不到位、垃圾分类设施布局不合理、课业繁重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垃圾分类实施成效。其中,60.19%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未能进行垃圾分类的因素是自己对于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还不能够熟练地对垃圾进行准确的分类。有56.96%的学生认为学校宣传力度不足影响了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学校垃圾分类宣传的力度不够,学生没有形成要垃圾分类的意识,对于垃圾分类的具体规则也知之甚少。有53.4%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合理的垃圾分类设施,没有具体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而是所有的垃圾全部装入同一个垃圾桶。另外,47.57%的学生认为“课程繁忙,没有时间”,从而导致垃圾分类执行成效不够显著(表2)。

表2 学生未进行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

2.2.2.2 垃圾分类宣传途径与内容

在调查问卷中,研究设置了“纸媒”“学校讲座”“网络”“其他”四个选项,通过多项选择的方式,被调查对象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宣传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媒体和学校宣传栏是高校学生最为主流的宣传途径。从网络媒体中了解垃圾分类的同学达到了79.2%;学校的宣传栏是高校学生了解学校活动与通知的重要渠道,学校宣传栏成为了同学们喜爱的第二大方式。

垃圾分类意识培养与宣传内容相关。研究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调查高校学生认为能有效促进垃圾分类的宣传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垃圾分类违规惩罚内容的宣讲是提升垃圾分类执行力最有效的宣传内容,其次是垃圾分类的规则,包括主要的垃圾分类体系以及详尽的垃圾分类标准。上海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自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据调查显示主要得益于正式垃圾分类规则的出台和垃圾分类查询APP的运用,以及工作人员的监督。高校学生认为“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垃圾分类成效”等宣传内容对垃圾分类实施影响不显著。

3 高校垃圾分类体系优化建议

3.1 制定详尽的垃圾分类规则

在现行垃圾分类体系之下细化垃圾分类的规则,要结合高校垃圾特点,适合高校校园环境和学生行为特征。制定垃圾分类查询APP,便于学生正确分类;同时制定合理的惩罚和监督机制。

3.2 完善校园垃圾分类基础设施

首先,应增加分类垃圾桶的摆放,并根据不同地点垃圾类型特征选择相应大小以及种类的垃圾桶。其次,可以适当增加特殊垃圾的回收渠道,例如校园内废旧书本的回收。最后,可以借鉴日本的回收方式,根据学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产生垃圾的特点,进行定时定点地回收。

3.3 加强校园垃圾分类的宣传

首先,学校要宣传制定的垃圾分类规则,可以通过宣传手册、制作垃圾分类查询APP等方式使学生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其次,要宣传相应的惩罚机制;最后,通过学生会或者志愿者协会配合进行适时地宣传和监督。

4 结语

南京市高校垃圾分类的现状主要在于目前垃圾分类体系还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缺乏统一的垃圾分类规则;校园内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不适用校园环境;学校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同时对宣传的方式和宣传内容的选择不合理。调查研究表明,没有明确的垃圾分类规则是学校和学生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根本原因,而没有根据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学生行为习惯对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是现实因素。因此,实现高校垃圾分类还需要政府与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垃圾分类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垃圾桶高校学生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可拆分的分类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