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风洞上层土壤不同深度CO2浓度特征变化研究

2021-10-16周文龙朱生亮

绿色科技 2021年18期
关键词:双河风洞监测点

林 涛,周文龙,朱生亮,江 波,曹 洋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1)

1 引言

土壤层是岩溶动力系统构成的重要一环,是地表各圈层的主要圈层[1]。洞穴上方土壤层CO2是喀斯特动力系统的动力,是喀斯特系统的物质来源[2],是喀斯特环境的化学变化基础成因。

对贵州省双河洞上层土壤的CO2浓度进行研究,弄清了洞穴上覆土壤CO2浓度的变化趋势[3],对洞内沉积物沉积速度进行了阐述。

2 研究区概况

双河洞地处贵州绥阳县西北,107°2′30″E~107°25′00″E,28°8′00″N~28°20′00″N。双河洞洞系长25.4 km,是亚洲第一长洞、世界第五[4],同时也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5]。双河洞地质公园处于扬子地台凤冈构造变形区,洞穿黄鱼江背斜和土坪向斜[6];地层为黔北沉积区,由浅海沉积环境形成。在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NW和NE向褶皱断裂带,围成一个上升的凸出地块,产状向东,地层为奥陶桐梓组(O1t)和中寒武系娄山关群(∈2-31)白云岩[7]。研究区山脉以中低山为主,沟谷纵横,地质公园内地质景观丰富,有洞穴系统、地下暗河、峰丛峡谷、天坑。研究区属于区内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差异显著。洞内环境条件优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一般在(350~400)×10-6,温度一般常年恒定在13~15 ℃,湿度85%~98%[8]。大风洞是双河洞洞系的主要洞穴,作为一个旱洞洞道宽阔集中、水平平坦,洞道向南发育,向南逐渐变得宽阔[9]。碳酸钙沉积景观发育,石柱、石笋、石钟乳、发育水平好,尽头处和地下河连接[10]。

3 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2020~2021年,在大风洞上层4个深度(-25 cm、-50 cm、-75 cm和-100 cm),进行了土壤CO2每周1次的监测(图1)。

土壤CO2监测使用科尔诺GT-903泵吸式二氧化碳检测仪,分辨率1×10-6,检测精度为≤±3%,线性误差为≤±1%,响应时间≤20 s。洞外降水和温度数据来自绥阳县气象局,洞内温度采用中科能慧NHQXZ602Kestrel-4500型便携式气象站监测,监测结果见图1。

图1 降雨量及洞内外温度变化

4 洞穴上层土壤CO2浓度月变化记录

洞穴上层土壤CO2浓度变化受降水、气温、植物根系生长、有机物分解、土壤微生物因素影响[11]。通过对大风洞上层4处土壤监测点12个月监测,监测结果如图2。

图2 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变化

大风洞土壤CO2呈现显著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伴随土温和降雨量增加,有机物分解加速,微生物和植物生长作用增强[12],土壤CO2浓度升高。时间变化表现为:春季CO2浓度增加[13],增加较缓慢。夏季6月和8月CO2浓度增大,夏季7月和9月CO2浓度降低。秋季10月CO2浓度达到高值后CO2浓度开始降低,11月份之后土壤CO2浓度明显降低。春季1~5月的变化原因是:虽然气温上升,但由于降水少,所以微生物活动、根系呼吸作用减弱。夏季7月和9月是因为降水少,而且气温高,土壤水蒸发作用加强,土壤干燥,空气流通好,CO2浓度降低。秋季9月,CO2浓度在0.5~2.9vol%间变化,CO2浓度组建降低。如图2所示,从各点不同土壤深度的CO2浓度可得到数据,1#监测点CO2浓度在-25 cm、-50 cm、-75 cm、-100 cm分别为2.5vol%、2.38vol%、2.31vol%和1.75vol%,浓度由大到小:-25 cm>-50 cm>-75 cm>-100 cm。因为1#监测点位于树林,土壤水分多,根系和微生物影响不强[14],CO2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2#监测点在-25 cm、-50 cm、-75 cm和-100 cm处CO2浓度为1.76vol%、2.3vol%、2.1vol%和2.05vol%;3#监测点分别为1.6vol%、1.4vol%、1.89vol%和0.88vol%;4#监测点分别为0.99vol%、0.93vol%、1.23vol%和1.19vol%,除1#监测点外,其余3处土壤 CO2浓度总体变化趋势均为-25 cm>-50 cm>-75 cm>-100 cm。大风洞上覆土壤2#、3#和4#监测点CO2浓度大趋势上具有双向梯度变化,原因是土壤上层的径流层分布的关系[15]。第二不同土壤测点CO2浓度有明显差异,从图2来看,1#、2#、3#和4#监测点上覆土壤层CO2浓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因为岩溶区底层土层致密且基岩成分较多,土壤CO2和空气交换较少。随着土壤深度增大,然而到达一定深度时,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减少,土壤结构变得更加紧密,CO2浓度就渐渐降低;土壤水蒸发也随之减少,土壤粘性变大,气体频率下降,植物根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作用释放的CO2只在土壤浅层累积,使得CO2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减小。不同的监测点CO2浓度具有差异的原因是有的监测点位于松树林,有的监测点位于灌丛,松林壤的CO2浓度高于灌丛壤。

5 结论

大风洞上层土壤CO2浓度有显著季节差异:夏秋季高,冬春季低。CO2浓度随取样深度增加而增加。因为降水、气温、土壤微生物、有机物分解、植物根系呼吸和大气输入的作用,不同监测点CO2浓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猜你喜欢

双河风洞监测点
双河溶洞遐想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综合训练风洞为科技奥运助力
风景图
跨越一个半世纪的风洞
抗震救灾队
黄风洞貂鼠精
退居双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