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棍是个什么棍

2021-10-15子芊

当代工人 2021年15期
关键词:法式法国人汉堡

子芊

拍照神器

几年前,欧洲美食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意大利披萨申遗成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听到这个消息,法国人坐不住了,意大利一张饼都申遗成功了,为什么我们的“神棍”还没有个名分?就连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立马出场为法棍站台。

法国人会以“漫长得就像没有面包的一天”来形容度日如年。面包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这其中,以法棍最甚。据统计,法国人平均每秒消耗320根法棍,一年可以吃超过60亿根,能绕地球很多圈。

法棍全称法国长棍面包。在法国人心里,法棍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埃菲尔铁塔。法棍之所以被称为“神棍”,除了消耗量特别大,还因为它能够出现在许多场面里。在“最能代表法国人扮相”的民调里,前两项是戴贝雷帽和夹着“法棍”满大街溜。纸袋装着,单手拎着,法式风情,轻松可得。凹造型、野餐,商业拍摄,不是重要场合,法棍都不会轻易出场。

在中国,对于法棍有着同样执着的,非精致的都市丽人莫属。但都市丽人和法棍同框,也是相当讲究的。首先,数量要有保证,一两根太单调,三根以上才饱满。走在城市街头,脚步要稍显急促。随意感是很重要的,绝不能透露出你家附近根本没有店,买法棍要跋山涉水的事实。

地点呢,梧桐树下的街道最佳。阳光洒下来,巴黎味就出来了。汽车尾气和扬尘不必介意,法棍不暴露在空气中,怎么叫正宗。

所以,当法棍以完整的长条形式出现的时候,人们通常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成为出色的拍照道具,才是它真正的使命。

实际上,为了凹造型晾半天的法棍,法国人根本不吃。在法国,人们通常早上买半根法棍,回家的路上就已经把香喷喷的尖头部分吃掉了。然后下午再去买半根,趁着新鲜吃完。

所有抱着一品法式原生态的型男靓女,最后大多都以咀嚼肌得到大锻炼收场。为啥,因为晾久了的法棍就像个现代兵器。用它来拉大提琴的,当自拍杆的,当雨伞把的……关于法棍的恶搞表情包,素材不是一般的丰富。

其实,法棍外脆内韧,并非生来就是“硬核兵器”。从烤箱里被取出来的那一刻起,法棍的老化就开始了。时间越长,老化越严重。法棍本身的含水量很低,稍不留神,就会变得硬邦邦。

无处不在

关于法棍的诞生,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法国大革命之后,作为一种穷人富人皆可得的“平等面包”而被发明,也有说法认为,法棍诞生于地铁工人之中,说它是故事最多的面包一点儿也不为过。

唯一可考证的是,自18世纪以来,法国的长棍面包代替了原本的大圆形面包,这样一来,不仅发酵和烤制的时间都比原来缩短了,而且便于携带,用胳膊—夹就可以带走了。

实际上,法棍是个舶来品,由19世纪中期的奥地利、维也纳传来,后来在大巴黎发扬光大,风行法国。法棍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根据标准,一根典型的法式长棍面包重量为250克。法国甚至将法棍的制作标准写入法令。据1993年颁布的法令,法棍“只能用小麦粉、水、一般酵母或天然酵母、食盐制作,添加剂(蚕豆粉或大豆粉)只能以极为有限的量加入。

在法国人的餐桌上,法棍是例牌主角。只要你愿意,它可以出现在每一餐里。

早餐,它可以是甜口的。对半切开,拿餐刀抹上一点儿传统黄油,就成了酒店最常提供的面包片,直接吃即可。还可以用牛奶加巧克力冲一杯法式高乐高,黄油面包片往里一泡,那就是法国人童年的味道。它也可以是咸口的。水煮一个全溏心鸡蛋,切开上面部分。然后把已经“石化”的隔夜法棍切成面包条,蘸着吃一吃,这种吃法在法国人看来,幸福得要死了。

午餐,也要给法棍留个位置。天气热,法国人要吃得清爽。一盘沙拉,再切一片山羊奶酪放在法棍片上,淋点儿蜂蜜,撒点儿普罗旺斯香草调味料,烤箱里转一圈,又是精致的一餐。

点心时间,也不能少了法棍。下午4点钟学生放学,法国母亲随手扔一条法棍。从横截面切一半,打开,抹上黄油,放几块巧克力,再合上,一个简易的三明治就搞定了。

如果想感受一下异域风情,也可以换西班牙吃法。法棍对半切开,取一片到烤箱里回炉10分钟,等它重新变得酥脆,抓一颗生蒜,往法棍片疯狂摩擦,然后再抓一个煮熟切好的番茄块继续摩擦。这时,法棍片会被染成红色,然后再撒点儿盐,倒点儿橄榄油,最后放上几片熏火腿。一口咬下去,法国人觉得“要升天了”。这道名为“番茄配面包”的黑暗料理,能卖上个8欧。

总之,从配餐到主食,法棍无处不在。为了把法棍送进嘴里,法国人真的很努力。

岌岌可危

像极了相处多年的恋人感情走到分岔路口,近10年来,法国人对于法棍的爱似乎不再浓烈。

60亿根的年消耗量看似很多,但其实相比以前早已大大缩水。1900年,法国人平均每天要吃掉3个以上的法棍,1970年是每天一个。2013年,这个数字是每天半个。而今天的法国人,每三天才吃掉一根法棍。

对于法棍的地位,法国法式面包店全国联合会主席安纳科特称“法棍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埃菲尔铁塔”。但对于法兰西的荣耀,年轻人或许没那么在意。对他们来说,美式饮食文化似乎更有吸引力。

两块面饼夹着一层发焦肉泥一片奶酪,放在以前,有人敢端上来这么一个食物,法国美食捍卫者可是要掀桌的。汉堡包算什么东西,简直是对美食二字的亵渎。

落座巴黎餐馆,美食专栏作家拿起餐单却点不出菜,因为目之所及都是汉堡。之前,坐在巴黎的餐厅里吃汉堡还是奇景。如今,顾客早已习惯手捧汉堡大快朵颐。

在法国,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汉堡店开业,“寻找最佳汉堡店”成了法国媒体的固定栏目。即便是在老牌的餐馆,你也可以在餐单上找到汉堡包,它就排在鹅肝和牛排后面。

其实,20世纪70年代,巴黎就有麦当劳。80年代,比利时连锁品牌Quick也在法国开了张。但法国人从来都不正眼瞧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垃圾食品,快餐店通常只有在学校放学后,才会被味蕾不成熟的小青年挤满。

而到了2015年,法国共计卖出11.9亿份汉堡,法國3/4的餐厅餐单上有汉堡选项,80%的餐厅表示汉堡包是最热销的菜品。那一年,法国“国民三明治”(法棍夹火腿黄油)的销量为12.3亿个。

当人们还在思考未来两者是否会平起平坐的时候,汉堡狂热又将数字推到了新的高度。2017年,汉堡在法国的销量第一次超越了法棍。

其实,不仅仅是法棍,近年来法国人连面包都少吃了。2013年6月,法国组织“面包观察”曾发起一项全国宣传活动,企图挽救法国人和面包之间岌岌可危的关系。他们把“嘿,你买面包了吗”标语贴在全国130个城市的广告牌里、印在面包袋上,希望年轻人看到后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要买面包。

他们还在活动网站里对描写健康的部分增加篇幅,希望减肥人士在设置餐单时能多看面包两眼:“面包有益健康,能增进交流,促进法国文明”“在回家路上买上几个新鲜的面包,是向你所爱之人表达你在白天一直想着他们、想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一种简单方法”……

上至大国荣誉,下至小家幸福。为了复兴面包,“面包观察”组织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操碎了心。

虽然谈不上“灭绝”,但在全球化、标准化大流行的今天,法棍地位的变化在所难免。“酒要适量,面包多多益善”,那些满载豪情的法语顺口溜,怕是也要改写一下了。

猜你喜欢

法式法国人汉堡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参加汉堡节
汉堡还可以这么玩
法国人吃得差又懒得动
创意无限的另类汉堡
时髦进阶版法式美甲
不造作的法式风情
法式高腰伞裙,“遮肉与优雅”两得
法式轻奢优雅
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