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轻一个姓,压力一座山

2021-10-15袁玥

当代工人 2021年15期
关键词:姓氏爷爷母亲

袁玥

按“劳”分配

欧阳月31岁四川

随母姓对我的影响完全是正面的。

从奶奶(母亲的妈妈)口中我得知,在母亲怀我时父亲就和她严肃地谈过,因家庭原因,父亲父母没办法对照顾孩子提供任何帮助,特别是年幼时期,所以我出生后需完全依仗母亲父母的帮忙,所以他认为出最多力的人应该有冠姓权,且无论我跟谁姓,都是他的孩子。

我因此随了母姓,也因为名字的特别,很小时就产生了要一直与众不同、尽量优秀的想法。

我知道自己的命名规则与普遍规则不同,而且很小的时候就能意识到。3岁的时候回父亲的老家,在火车上我还很严肃地问母亲:“回去我要说自己叫欧阳月,还是张月(一个随父姓但从没用过的名字)?”母亲当时就笑了。

父母感情很好,他们是共同体。父亲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出差,我和母亲感情上更亲密。不过,她并没有因此把我“据为己有”,而是尽力调节我和父亲的关系。所以,在接触时间不多的情况下,我对父亲也有很强的认同与理解。

家庭氛围融洽,让孩子随母姓是表现之一,归根结底是我的父母互相为彼此考虑,也互相尊重彼此。不仅如此,他们也尊重小小的我。从小到大,关于我的任何事(升学、补习等)都由我自己做决定并承担责任,一直延续到上大学、读博、找工作。

78岁号啕大哭

向葵45岁湖南

大哥过生日时宴请生意场的朋友,父亲也在场。朋友对父亲说:“向师傅,您请吃菜”。

我父亲姓张,向是我母亲的姓氏。大哥随母姓,他的朋友却不知情,还按照惯例以大哥的姓氏称呼父亲。

那次生日宴回家后,78岁的父亲号啕大哭。

母亲18岁时,父亲入赘到母亲家,生了三兄妹,我和大哥都随母姓向,仅有二哥随父姓张。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在看重宗族、姓氏的农村,我和大哥两个随母姓孩子的存在,让父亲受尽乡里乡亲嫌弃,长时间压抑、委屈,父亲变得敏感多疑。

别人请客,如果只请了母亲,父亲就会大发脾气。父母一吵起来,就会拿“上门女婿”说事。只要他们吵架,我们三兄妹就没饭吃。

母亲还常口不择言,跟二哥吵架时说,你姓张,不跟我姓,我就没指望过你。二哥现在50多岁了,还常常跟我说:“我恨死了,一家人为什么要分两个姓?”

随母姓的我们,自然也成了父亲最大的尴尬和忌讳。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他从不在任何公开场合直呼我们的名字,均以“老大”“老三”代替。我是11岁时第一次深刻体会。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开玩笑地提起我的姓氏,父亲回应说,我们家是性别平等的先驱。大家一笑而过。父亲说这话的语气像自豪也像自嘲,我分不清,只记得那天他在说完后,就陷入了沉默。

爱也无能为力

林淼24岁广东

父母结婚时和“爷爷”(妈妈的父亲)口头协议:婚后必须生两胎,第一胎随母姓,第二胎随父姓。我是头胎,女孩。因此,从小,爷爷一家人对我有诸多埋怨。

“你为什么不是个带把的”就算了,他们还问过我“你为什么要出来这么早。”

我5岁时,弟弟出生了,从此家里的争吵就没断过。爷爷单方面推翻协议,要求让弟弟随母姓,还想让我改随父姓。父亲坚决不同意。我常听见他们吵架,爷爷说我已经6岁了,能做饭洗衣,改跟父姓很值,是白送给父亲家的。父亲闹离婚,宁愿独自带弟弟,也不要随母姓的我。家中能砸的都被砸碎了,我缩在墙角,不知道被谁踹了一脚:“都怪你!”

最激烈的一次冲突,爷爷偷走户口本,把弟弟的姓改成母姓。父亲发现后,大发雷霆,甚至还和大伯发生了打斗。后来,父母请了双方长辈和村里人做见证,才将弟弟改回父姓。

为弥补我心灵上的创伤,母亲不计回报地爱我。但她一个人的爱,压不住全世界的恶意。

父亲对弟弟百般疼爱,对我则冷言冷语,爷爷那边的亲戚没人喜欢我,嫌弃我是个女孩,还跟了他家姓,觉得是奇耻大辱。

如果父母的“家谱”里都没有我的名字,那么我是谁,要到哪儿去呢?

请关掉联想

王西西23岁美国

小时候,我感觉很骄傲、很特殊,一方面因为和大部分人不一样,另一方面我觉得我母亲的姓比父亲的姓好听。

妈妈的姓很稀有。从小到大每次自我介绍,都会有人感叹。我从中读出欣赏和羡慕,而我也会“乘胜追击”:“我是跟妈妈姓的哦。”

随母姓让我觉得自己很特别,暗示着我的父母思想开明,家庭氛围和谐。它满足了我作为一个孩子的虚荣心。

然而长大之后,开始进入群体生活才发现,一些人对随母姓的人是有许多离奇的负面看法的。比如遭到同龄人的恶意攻击,谣言说“你是捡来的孩子”“没有爸爸”等,我就不再主动提这件事了。

后来父母离婚了,我依然继续随母姓。这导致很多人以为我是因为父母离婚才随母姓,甚至还有人跟我说,父母就是因为我随母姓才离婚的。这种恶意想象也许是种玩笑,但真的很令人难过。

我经常感觉很冤枉,有口难辩。读高中时,有一节课讲百家姓,老师问大家“有没有同学是跟妈妈姓的?”我刚想举手,就听有同学窃窃私语:“谁会跟妈妈姓呀,又不入赘。”我想举起的手,放下了。

我身边的人对随母姓产生的多是负面的,这让我无法积极面对这件事。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改变这样的观念,随母姓或者随父姓只是每个家庭自己的选择,请关掉你的联想。

隐形的委屈

汤莹29岁江苏

父亲不是入赘,但在朋友看来,我的家庭就是“女权社会”。母亲挣得比父亲多,父亲包揽大部分家务。事实上,母亲的委屈是“隐形”的。她用一辈子的妥协和忍让来维护父亲的尊严,维持家庭氛围和谐。家里做大小决定,父亲拥有一票否决权。做生意时,母亲看好的项目,如果父亲反对,她就不去做。因此错失了很多投资机会。

父亲也在默默忍受外界的非议。4年前,爷爷去世,叔叔当着所有亲戚面骂父亲:“你是入赘的,不配来送行。”父亲去给我开家长会,头一次见的同学家长会用我母亲的姓氏称呼他“汤先生”,后来他再也不去了。有时候和人吃饭喝醉了,父亲回来跟母亲发脾气:我在家哪有地位,连女儿都不跟我姓。

母亲坚决反对我以后的孩子随母姓,因为她在婚姻中受了很多委屈,觉得这是没有冠父姓的緣故。我虽然不在意,但随母姓这事也确实波及了我的婚恋。

多年前,我在布达佩斯和异地恋未婚夫一起跨年。狂欢了一整天,结束后往酒店走,我兴奋劲儿还没过,就听见他一字一顿地说:“有件事我憋了很久。以后无论生几个孩子,都要跟我姓。”大街小巷还洋溢着节日气氛,我的心情却跌至冰点。

之后,他几乎每次见面、打电话都会追问这件事,从争吵到沉默,最终,我们选择了分手。

法律允许

李觅32岁安徽

记忆中第一次听说随母姓这事,是发生在妈妈的老师身上。妈妈说,她老师老两口德高望重,女的姓余,男的姓陈,他们的女儿叫余陈,儿子叫陈余。他们曾多次在学生面前骄傲的介绍儿女,大家都纷纷表示他们的名字太有意思了,一听就是姐弟,一听就觉得夫妻感情很好,浪漫得不要不要的,根本没人觉得男的没面子、倒插门什么的。

可能是受这方面影响,我也随了母姓。读高中时,新来的班主任做家庭调查时知道我跟妈妈姓,对我很是轻蔑。因为我们当地一般情况下只有“倒插门”才会让孩子跟女方姓。

忍受了几个月的冷待以后,在家长会上这位班主任和我爸妈碰面了。了解到我家不是父亲倒插门,而是生了两个孩子,一个跟爸爸姓,一个跟妈妈姓,她的态度立刻180度大转变。

一开始,我对自己随母姓这件事没有感觉,只是觉得要向人解释起来比较麻烦。后来遇到这些事,越来越觉得被误解倒插门的爸爸才是有大智慧的人,他根本不在意外界的猜测,且每次都以“法律允许”笑着回击。这种态度也影响了我。我们家也是很开明的家庭环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两个孩子也都一样的,并没有偏向谁。

猜你喜欢

姓氏爷爷母亲
有趣的姓氏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姓氏拆解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英国人的姓氏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