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运用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1-10-13丁晓艳

考试周刊 2021年7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丁晓艳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批判性思维的作用,运用多种辅助教学策略,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设置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生活辨析相接轨等策略,将学生带入各项情境模式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设计

一、 引言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初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所忽略,导致学生自身无法主动积极学习,数学基础认知不牢固,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此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提供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质疑,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其始终都强调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意识与水平。如若想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究水平,则不仅需要让学生自身具有数学知识体系,还需要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意识,而后促使学生在个体意愿的强烈驱动下主动完成探究行为。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往往都是在静态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效进行整合,而后反复向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自身数学知识积累量,此种教学策略虽然会有一定成效,但是却严重桎梏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数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建设学生的思维倾向,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对数学教材进行探究,给予学生持续且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二)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初中数学教材主要是由代数以及几何两部分构成,并且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代数部分需要应用几何解题、几何部分需要应用代数解题的情形。此种现象的发生就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掌握几何与代数两部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必须学会应用知识迁移的策略将几何与代数知识点进行融合关联。如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题海战术策略,虽然也可以获得知识整合的成效,取得一定程度效果,但是此种教学策略更注重学生静态知识的积累。如若初中数学教师想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则必须培养学生形成可以独自进行知识整合、迁移以及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批判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当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后,其可以将知识迁移作为数学知识点学习的中介,将反思与批判作为知识最终学习的归宿。

(三)提高学生数学实践水平

当初中数学教师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时,必须着力克服数学课程自身具备的形而上学的原则,促使学生在意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下增强自身批判性思维意识。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 批判性思维概述

批判性思维属于一种极为高级的思维形式,其主要特征就是反思,学生如若想要牢牢驾驭此种思维能力就需要判别哪些问题需要进行修改、哪些需要信任,学生自身需要具备较强的实事求是精神。学生首先需要主动发现问题,而后对问题开展带有批判性的探究,最后能妥善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必不可少。数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自身需要具备极强的逻辑性,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掌握数学概念与认知,同时还可以指引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应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灌输批判性思维意识,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

四、 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引者与组织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课堂中为其进行专业指导,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批判性思维就是应用一定的思维评价标准,对思维积极进行改善,是一种十分科学的反思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师往往会利用问题引入批判性思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初中学生自身往往不具备主动批判的能力与意识,无论是教师课堂教学策略还是数学教材内容,学生都不会主动地产生质疑。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建立主动思考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当初中数学教师讲解“勾股定理”知识点时,就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与探究,并为学生布置一道课前问题:“如今有一架斜依在墙上的梯子,地面距离梯子顶部的距离为4米,此时,梯子下滑了1米,那么梯子的底部会出现哪些变动呢?”依据教材之中的勾股定理概念,学生之间会展開激烈的探讨,由于学生自身解题思路的不同,会彼此之间进行知识点的辩驳,教师可以从旁给予合理指引。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生活真实案例,并指引学生进行激烈的探讨,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由于自身差异性会导致意见发生分歧,从而促使课堂进入激烈的辩驳环境中。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若要保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就必须辩驳其他同学观点中存在的错误,在不断的辩驳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地达成学习共识,从而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打造课堂活跃氛围

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展现自身个性,如若学生仅仅进行死板的记忆与模仿,将会导致学习过程十分枯燥沉闷,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充分探究学生想法,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大胆发表看法,勇于质疑问题,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当初中数学教师讲解“圆”知识点时,就可以布置下列问题:“现有一个圆,半径为10厘米,在圆中具有两条平行弦,分别为9和13厘米,现求两弦之间的距离。”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学生往往会将思路局限于两条弦分别处于两端的情形上,从而忽视两条弦也有可能同时处于一端的现象。数学教师在布置数学问题时,先为学生布下“陷阱”,而后再指引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与思考过程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习惯性运用批判性的思想对自身数学认知重新进行审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初中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