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藏族民居建造及修缮标准化研究★

2021-10-12

山西建筑 2021年20期
关键词:夯土砾石砌块

李 萨

(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0)

0 引言

云南藏族民居作为一种极具民族性的民居样式,与藏族居住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民风民俗密不可分。云南藏族民居的建造及修缮决定了其建筑的特色及居住质量。

云南藏族民居的建造过程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性,但也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及规范标准。

1 准备工作

根据房屋大小和经济实力考虑所准备的建筑材料。

1.1 建筑材料

木材作为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及围合材料,主要采用松木及杉木,数量不足的需要从外地购买。所用木材部分直接使用原木,部分需要稍作加工。作为建筑的主要围合材料,夯土和砾石通常都是就地取材[1]。而对于夯土和砾石的选择,除了当地居民的主观意愿外,还受到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块石较多的地区,选择用砾石建造房屋,而土质较好的地区,选择夯土建房。

1.2 工具

云南藏族民居的建造需要用到的工具较为简单,包括刨、锯、锤、木质夯锤。在夯实墙体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到木柱、木板作为墙体夯实的模板。室内装修、窗户檐口等部位的精致装修则需另请工匠进行处理。

1.3 宗教仪式

云南藏族全民信教,宗教仪式也是修建房屋的重要准备工作。当地每个乡基本都有寺庙,居民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如结婚、生子、葬礼等,都需要请喇嘛念经祈福。修建房屋之前也要请喇嘛到新建的房屋选址地进行一个简单的念经祈福仪式。

1.4 人员准备

云南民居修建,绝大多数体力活是家人及亲戚朋友帮忙完成,只有一些精细的木工活需要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

2 房屋选址

云南藏族民居选址,峡谷地区的房屋通常选择在山腰和山脚靠近水源的地区以及地势较为平缓的区域,以方便正常的生产生活及农牧作业。平原地区则多数选址交通便捷,距离草场较近的区域修建房屋,以方便放牧。

3 修建时间及周期

云南地区属高原气候,特别是迪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4.7 ℃~16.5 ℃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达到24.1 ℃,而最冷月平均气温低到-7.7 ℃,一年当中最低温度可以达到-27 ℃,这对民居修建民居制约较大。6月为农忙季,7月、8月放牧,收青稞。每年4月,天气转暖,这个时期是新建或修缮藏族民居的高峰时间。

云南藏族民居工匠多数为当地居民,因此一般到虫草和放牧期,房屋修建工作会停止,如果九月之前无法完工,冬季通常会停工,房屋建修工作顺延到下一年。特别是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的家庭会一年修筑一层,第二年再修一层,直到完工,有的家庭修到第二层时开始入住,室内装修陆续完成,有些家庭整个修建过程需要5年左右。

4 房屋修建工序

云南藏族民居按照居民的意愿对房屋进行修筑设计,房屋的营造工序也采用当地传统工序。

4.1 定向,做基础

云南藏族民居在考虑定向时通常把地形地势作为定向标准,也与周围房屋的朝向保持一致[2]。云南藏族民居的传统度量工具较少,通常使用成年人张开双臂的长度作为度量尺寸的标准,尽管精度相对较差,但是当地民居建筑较少按照图纸放样施工,施工精度要求也相对较低。

云南藏族民居建筑的地基处理方式较为简单。建筑首层没有内墙,只有全结构柱和围合墙体,因此多数建筑在处理地基时,仅仅对墙体下方地基进行开挖处理,而不对土壤进行加固及垫层处理。

云南藏族民居基坑挖深不超过1 m,宽度在0.8 m左右,略宽于墙体宽度。基坑开挖至硬土层以下即可。对土壤条件较弱的地区进行土壤夯实处理并填以较大的砾石以增强基础强度。

4.2 砌墙体

基础完成之后,便开始修筑外墙。外墙砌筑需要占整个修建工期的一半以上,而且施工难度也较大。云南藏族民居外墙主要有夯土墙及砾石墙。

4.2.1 夯土墙做法

夯土墙做法最为普遍。夯土墙的制作需要使用专门的模具完成,墙体厚度通常为0.8 m~1.5 m,自下而上收分。制作过程一般不使用铅垂线来确定垂直度,而多由目测来确定,由于墙体本身较厚,不易出现倾斜。在房屋周围开挖夯土,就近取材[3]。

根据房屋定向情况,用模板确定墙体位置,两块模板之间的距离则决定墙体的厚度,通常越高的房子,墙体也会越厚并向上收分。在模板外沿,采用较细的木柱,插在地面固定,其作用类似于脚手架。夯土墙的最下层通常填入一层大砾石作为垫层用于持力层,以提高房屋的稳定性。支模完成后就将加工过的土倒入模板中进行夯实,为了增强夯土黏结力,夯土中会掺入小石块、小树枝和草木等材料(如图1所示)。

土倒入模具后,用木质夯锤进行夯实。由于整个建造进程耗费大量木材,为节约模板,模具尺寸通常宽度都在50 cm以内,每次夯土墙高度都在30 cm~50 cm,模具内的墙体夯实后,再把模具继续往上提升。模具两边需要用木柱脚手架进行固定,将模具移至合适的高度,然后用绳把模具固定于木柱上,模板高度随着施工进度不断往上升,下一段墙夯完后继续升高模具进行施工,从而让夯土墙的高度不断上升,也就是滑模施工。

4.2.2 砾石墙做法

砾石墙体耐风蚀抗雨水冲刷的能力较强、施工简单,建造周期较短,但取材要求相对较高。砾石墙体的厚度为0.6 m以内,砌筑方式多种多样。有大砾石中间填小砾石,也有大砾石中间加夯土填充的,有经过处理的方形砾石堆砌,也有未经处理的毛石直接堆砌。

用方形砾石砌筑房屋,先将处理好的较大的砾石进行垒砌,大小不一、规则各异的砾石,在砌筑过程中需要保证外墙的整体性和平整性。

4.2.3 夯土砌块墙

相对于夯土墙和砾石墙,夯土砌块墙的施工过程相对较为简单,因为之前已经做好了标准尺寸的夯土砌块,只需将夯土砌块如砌砖一样垒砌而成即可,夯土砌块墙体厚度通常也在0.6 m以内。夯土砌块最大的优点即为施工简单、周期短,但砌块准备工作则相对较为麻烦。夯土砌块由于整体性和稳定性都较差,抵御雨雪天气的能力又不及砾石墙体,多被用于临时性的墙体。

4.3 做门窗

云南藏族民居门窗用木质制作[4],在墙体砌筑时,木工同时开始制作门窗。墙体砌筑时,预留门窗位置。待门窗砌筑完成后再将事先已经做好的门窗进行加工。通常室内的门窗装饰较少,而室外的门窗窗台及窗沿处都要进行装饰处理,加上特有的藏式波洛,形成独特的藏式门窗形制(如图2所示)。

4.4 架梁柱

云南藏族民居结构类型为叠柱式和双柱式,施工方法类似。

首先将准备好的木柱置于柱础之上。柱子选用直径20 cm~40 cm之间的木材,有处理为方形的,也有直接使用原木的。首层层高一般为2 m左右,柱子也基本截至一样长短。由于施工过程中没有脚手架,导致营造时柱子的稳定性无法保证,因此在立柱时,常将两根柱子用木板临时固定起来,或者在地面采用斜撑的方式,暂时保证柱子的稳定性。

当房屋外墙砌至一层高时,需同时将梁搭于外墙之上,再用钉将梁与柱连接在一起对柱起到稳定的作用。尽管是框架结构的承重体系,竖向荷载通过梁传到柱再传至地面,然而由于没有斜撑支点,刚性较差,房屋整体抗侧移能力较弱。将梁搭接至外墙,则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为保证房屋整体性,直接传递荷载至结构柱的主梁通常为一根整木,或者首尾相连进行搭接;而主梁上的次梁则不需要首尾相对。

4.5 做楼面

云南藏族民居由于次梁间距较小,用小尺寸木块均匀铺次梁上[5]。这层木板上再铺一层草木相当于保温隔热层。在草木之上再铺上一层5 cm~10 cm的土层,夯实作为最终的楼面层。

4.6 内装修

内装饰包括门窗檐口处理、梁柱雕花、室内彩绘、家具设计、地板处理。对梁柱、门窗檐口进行雕刻。这项工序根据各家经济实力,可以逐年完成,因此房屋装修往往成为整个房屋建造过程中周期最长的一个环节。

5 修缮及维护

5.1 墙体维护

云南藏族民居不仅修筑时间长,投入的人力物力同样很大。很多家庭倾尽积蓄修筑房屋作为自己宝贵的财产。一座修筑良好的藏族民居其正常的使用寿命可达上百年。云南藏族民居一段时间需要进行必要的修缮维护。

墙体长期受到雨雪冲刷、阳光暴晒,砾石墙体的大砾石中间所填充的小石头和黏土等,常常会由于雨水冲刷而损失,需要及时补充[6]。夯土墙由于墙体厚度大,即使雨水冲刷几十年,依然可以保证房屋的正常使用。墙体维护时,在房屋外墙增加斜撑,以防止墙体向外倾覆,房屋墙体之间也使用锚固措施。

5.2 屋面维护

屋面作为另一个受雨水侵蚀较为严重的部位,屋顶维护也是房屋修缮过程中的重点。

屋顶材料使用夯土,而夯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为了保证屋顶的防雨性能,屋面夯土材料比楼面厚一倍以上。除了在屋面边缘处用石片压实加以保护外,还要对屋面夯土进行现夯实。

5.3 室内维护

房屋承重体系及梁柱的木框架为主要承重,梁柱的结构稳定性危及整个房屋。梁柱搭接不牢固,或者变形,都会引起结构变形。落地柱下面土地不均匀沉降,更是整个房屋的安全隐患。柱子出现安全问题时,会额外增加一根柱子。室内陈设多以木质材料为主,可以使用防伪涂料保护室内陈设。

6 结语

云南藏族民居在营造和修缮时,充分发挥了当地独特的地域性特色,使用当地特有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展示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云南藏族民居其独特的营造技术代代相传。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没有复杂的工具,却修筑出了牢固的民居建筑。对云南藏族民居建筑营造过程进行一定的整理与总结,有助于云南藏族民居建造的标准化研究。

猜你喜欢

夯土砾石砌块
考虑砾石颗粒形状及含量影响的砂-砾石混合物离散元模拟直剪试验
现代夯土建筑材料特性及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砾石聚合物仿石艺术地坪施工技术
Task 3
双护盾TBM隧道豆砾石注浆层防水性能研究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北宋东京开封外城的历史演革
一种便于搭砌的挡土墙砌块
竹筋夯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商代西北方国的文明遗珍 山西吕梁高红商代夯土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