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痉挛MDT:“华山派”的又一绝技

2021-10-12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华山医院痉挛骨科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华山医院痉挛MDT 团队通过立体化康复评估模式,制定阶梯式连续性的最优诊疗方案,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诊治。

今年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痉挛状态多学科诊疗团队成立5周年,痉挛状态MDT团队负责人、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自豪地说:“在痉挛的治疗方面,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个团队是难以复制的。”

为何难以复制?首要的原因是该团队由华山医院的康复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这4大国内顶级学科的专家组成,可谓是“华山派”的天团组合,且各个身怀绝技,如果其中有一个学科不够优秀,那么痉挛状态的MDT就很难收获让人满意的效果。而国内这4个学科都能成为顶尖的医疗机构寥寥无几。

次要的原因则是经济效益的考量。相比每个学科的专家单独出诊,进行一次MDT可谓是“赔钱的买卖”,一方面,MDT进行的时间比单独出诊要长很多,另一方面,痉挛状态MDT门诊的挂号费和普通专家挂号费差不多。所以,国内外也并没有多少医院管理者会积极主动地张罗一个冷门的“痉挛MDT”。

事实上,在这个团队成立之初,马昕就考虑到了经济效益问题,但本着尽力解决疑难杂症和学科之间互相学习的想法,还是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在马昕看来,痉挛这个病,很有必要进行MDT。

痉挛状态是上运动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由于脊髓或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综合征。存在痉挛状态的患者群体庞大,包括小儿脑性瘫痪、脑外伤后痉挛性偏瘫、脊髓损伤后痉挛性截瘫、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多发性硬化等。

马昕告诉记者,痉挛状态的治疗康复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容易反复。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单学科进行治疗,缺乏精准的多学科干预,很难使重症患者完全康复,治疗效果十分有限。

而在MDT诊疗方案中,包括规范化的康复评估、步态分析、影像学评估、药物选择干预、SDR、神经外科神经调控治疗、骨科矫形手术、肉毒毒素注射,以及术后的康复全程监管。前期实践证明,MDT模式对痉挛状态的患者在运动功能、疼痛管理、生活自理能力及被照顾者管理等各个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改善,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经过5年的发展,这套一体化诊疗理念开创了痉挛状态多学科诊疗的“华山模式”。

马昕介绍,在诊疗精度方面,MDT团队优化了痉挛状态的就诊流程,实行电子化、网格化的信息库管理,建立痉挛状态患者的就诊信息库,提前筛选真正适宜多学科诊疗的痉挛状态患者,避免其他患者盲目就医。在诊疗优度方面,痉挛状态患者诊疗的基本流程为“康复评估—MDT会诊—诊疗方案实行—康复再评估”,为增进患者评估的优化与数据整合,建立了痉挛状态评估的电子化康复评估模板,方便数据及时输入以及诊疗时患者信息的随时调取。

据悉,这5年中,痉挛状态MDT门诊的就诊人数已达近500人次,其中,开展神经外科SDR、SCS手术214例,骨科足踝矫正、肌腱松解手术40余例,康复医学科住院及门诊注射肉毒素与康复治疗患者50例,神经内科疾病诊断及药物干预调整患者100余例。患者回访满意率100%。

同时,团队专家多次组织或受邀参加国内外神经内外科、骨科、脑瘫康复等学术会议,并针对痉挛状态相关专题进行大会发言。开展“谈痉论道”系列网络线下线上学习班3期,向祖国西北、西南、华中地区推广痉挛状态的MDT服务。团队成员发表相关中文核心、权威期刊、SCI论文1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委创新科研项目1项、市残联科研项目1项,申请专利与实用专利3项。2019年还荣获上海“公益之申”公益品牌最佳人气奖。

当问及下一步工作时,马昕说:“我们要‘冲一下’指南,用华山模式引领全世界的痉挛治疗理念。”

上海华山医院痉挛状态MDT 团队成员。

猜你喜欢

华山医院痉挛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华山医院分院回归背后的难题破解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现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新靶点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一份病史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