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刚:与时间赛跑,为健康加油

2021-10-09吴颖

上海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李刚神经内科溶栓

吴颖

大脑,是人体中最为精细、也最为神秘的器官。它的工作包括接受触觉、视觉和声音信号的输入,并负责语言、推理、情绪、学习、运动的精细控制,还有其他许多方面功能。1 000亿个神经元、上万亿的突触连接形成迷宫般大脑网络,任何脑部疾病都可能导致严重残疾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近年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以下简称东方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刚孜孜不倦探寻神经密码,为患者守护这“最高司令部”。

《上海医药》:大脑是神秘的存在,人类可能一直并未探得其究竟。有人说,作为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一些天赋,您认为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什么是最重要的?您为何选择此领域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

李刚: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时候,因为对医学并没有很了解,还没有学医的打算。但是高考填报志愿时,受到家庭影响,报考了医学院。在我印象中,医学的前期学习过程是非常枯燥和辛苦的,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背诵、记忆、梳理、掌握。但慢慢地接触临床以后,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进一步更深刻地认识到医生的价值,发现当初读书时的各种艰难和挫折,更加深了我对健康和生命的体会和领悟。我认为选择医生作为职业,不仅需要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初心”;还需要不断地保持学习,不断锤炼技能、探索专业,加深自己的领悟,才能成长为一个有独立决策力的好医生。由于神经解剖的復杂性和疾病的难治性,对神经内科医生的逻辑思维严谨度和基础知识体系的完整度要求更高,要成为一名好的神经内科医生,不仅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的强逻辑大脑,还要有后续持续的学习和训练。我也是被神经病学追求严谨逻辑的工作风格所吸引,选择了该专业方向。

《上海医药》:脑卒中的救治工作需要抓住“黄金时间”,需要救护人员与时间赛跑,您觉得在脑卒中工作中最需要重视哪些地方?东方医院在脑卒中救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刚: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城市居民致残和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大脑缺血每延长1 min,就有190万神经元因缺血缺氧死亡,所以脑卒中抢救贵在争分夺秒,脑梗死患者接受溶栓和取栓治疗越早,疗效越好。优化诊疗流程,及时为有指征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的指南要求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NT时间控制60 min以内。DNT时间是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急诊到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即Door to Needle Time,简称DNT。DNT越短,体现出一个医疗单位的溶栓管理水平越高。目前国内多数医院的DNT时间仍旧在60~90 min左右。

由于我国各个城市及医院对急性卒中救治流程规范度不一、急救体系建设进度不一,大多数卒中患者无法在推荐的治疗时间窗内,到达医院并接受规范的溶栓治疗。据资料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DNT时间明显长于发达国家,其中主要延误在院前急救送院、到院后医生接诊、影像检查到给予溶栓治疗等各过程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救治的全过程涉及环节多、部门多、人员多,全过程缺乏统筹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为改善脑卒中救治的这些现状,我们东方医院神经内科在2016年牵头创建了以神经内科为主体的脑卒中中心。以优化DNT为抓手,不断优化脑卒中急救的全流程,通过提高院前急救衔接度、精简院内急救环节、提高院内救治环节效率等措施缩短静脉溶栓DNT。通过对社会加强科普、健康宣教等工作向脑卒中高危人群普及急性脑卒中超早期就医治疗的手段和价值来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比例,从而提高了我院对急性脑梗死救治的水平,减轻了脑卒中对患者的致死致残程度,为社会和患者带来更多康复希望。

我院卒中中心于2017年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始了进一步规范化建设,整合了神经内、外科、急诊科、影像科、康复科、检验科等多科室的力量,实现了多学科协作的无缝衔接,对提高我院卒中中心的质量及技术水平、提升医院卒中中心的国内及国际影响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东方医院脑卒中中心常规开展静脉溶栓、动脉机械取栓、支架置入、球囊扩张、脑出血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及介入栓塞手术等先进的高端医疗技术,急性脑血管病的救治水平走在上海市前列。通过开设脑梗死超急性期电子化绿色通道,进一步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DNT中位数时间缩短至30 min以内,极大地提高了脑梗死的急救效率,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从而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同时,通过对接120急救中心,对院前急救人员进行脑卒中专项课程培训,重点指导院前急救人员对中风患者的识别诊断,通过线下、案例式的宣讲,大大提高了120急救人员对急性脑卒中的识别率、从而可在救护车上向东方医院脑卒中中心团队进行病情预报、提前让院内急救团队做好急救准备。患者从120急救车一落地即进入了我院的脑卒中绿色通道,神经科、急诊科、护理部、收费处、影像科、检验科、药房等各个团队一路绿灯对患者进行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治疗,从而以最快、最优的流程确保中风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东方医院脑卒中中心通过不断探索和优化脑卒中的救治流程,创下了“28 min救助模式”的骄人成绩,在不额外增加人力等成本的基础上,使国内的急救模式一样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上海医药》:循证医学证实,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请问李教授目前脑卒中康复治疗处于一个怎样的现状?

李刚:作为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脑卒中每年会“吞噬”掉我国约330万人的健康,每年有154万人死于卒中。在我国75%的卒中患者将会丧失劳动力,甚至失去生活能力。一连串的数据令人揪心。在生活工作等巨大压力前,没有人可以完全被排除在330万人之外,尤其是脑卒中多发的中老年人群。所以脑卒中治疗任重道远。卒中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发病前预防、卒中急救以及卒中后康复。其中,卒中康复治疗是卒中患者回归社会与家庭的必由之路。经历急救后的脑卒中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尽早接受全面、专业、规范的康复治疗,抓紧前3个月甚的黄金康复期积极康复、从而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由于经济和社会等原因,我国在康复治疗体系和康复治疗方法、规范与普及程度方面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加之我国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接受康复治疗的意识较为淡薄,导致丧失劳动力甚至失去生活能力的患者比例较高。其中重症脑卒中患者有更强烈的康复需求,因此早期康复介入十分重要,包括认知障碍、吞咽障碍、营养不良、ADL(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心理障碍等方面的评估和训练。同时,也需要专科医生和护士来进行康复介入,完善在护理阶段的康复治疗。未来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架构要实现包括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以及社区康复的三级康复体系,以充分应对重症脑卒中所带来的后续问题。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的理解、接受度,完善康复体系的早期干预、全程干预模式,从而更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

多年来,李刚教授一直致力于探索和优化“脑卒中急救流程”,精简各环节、实训各人员、协调各部门、整合各学科资源,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高效的、协调的脑卒中急救体系,用快速、优化、高效跑出了脑卒中急救的“最佳速度”,从而为每一位脑卒中患者更多节约1 min急救时间、抢救更多一个脑细胞、挽救更多一点脑功能,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保护和福音。

李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脑血管病院前院内急救、血管内治疗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学术/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专业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组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秘书等,曾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首届上海市“仁心医师”提名奖、“沪疆杯”优秀援疆建设者、上海市“展两翼”临床医学重点专科负责人、浦东新区优秀共产党员等。

猜你喜欢

李刚神经内科溶栓
The Channel Tunnel
李刚作品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Testing Photons Coupled to Weyl Tensor with Gravitational Time Advancement∗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你捡到钱了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