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巡视工作对军队审计的启示思考

2021-10-08王纯洋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1年7期

王纯洋

摘要:笔者在多次参加的各项巡视工作中,切身感受到巡视工作在实施监督中的一些特有优势,对加强和改进军队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巡视震慑效应更强大,启示我们必须在扩大审计影响上下功夫;巡视工作方法更灵活,启示我们必须在精准施审上下功夫;巡视协作配合更紧密,启示我们必须在融合结合上下功夫。

关键词:巡视工作;军队审计;启示思考

习主席在军委会议中指出,“要加强军隊巡视工作,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及时发现违法违纪线索,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狠抓正风肃纪,军队“四风”问题和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根本遏制,不敢腐、不易腐、不想腐的机制建设还任重道远。作为反腐败工作的职能机构,军队审计、军队巡视两者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借鉴还不够,合力作用还没有完全彰显出来,实践中因相互间信息共享沟通不够、协调配合不力等问题,影响了反腐败工作的力度和效果。因此,为更好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要求,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资源整合,加大监督工作的配合力度,相互取长补短、互增有无,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强军兴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在多次参加的各项巡视工作中,切身感受到巡视工作在实施监督中的一些特有优势,对加强和改进军队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巡视震慑效应更强大,启示我们必须在扩大审计影响上下功夫

巡视是《党章》赋予各级党委的重要职责,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在军队建立巡视制度十分关注,在实践中摸索开展军队巡视工作。近几年,各级巡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全军官兵的坚决拥护。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每次进驻被巡视单位之前,都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动员,并在解放军报刊网站等媒体上广而告之,公布举报电话,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巡视结束后,又在一定范围内对巡视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通报,使广大官兵及时了解巡视工作动态和巡视工作成果,较好地传导了压力。军队审计工作也应大胆学习借鉴巡视工作的宣传攻势,大造舆论,敢于碰硬,刮起必要的“审计风暴”。一是重视审计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及时公开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结果,主动接受军队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要对拒不整改或屡审屡犯、屡禁不止的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公开曝光,形成震慑效应。二是抓好问题整改。“审而不改,不如不审”。同前,从审计工作实践来看,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既有被审计单位整改不积极主动,也有审计自身督改不力所致。要重视审计回访,像巡视工作那样,多搞几次“回头看”,杀他个“回马枪”,做到真访实访严访。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逐一进行核对,不放过一个疑点线索,做到问题不见底、整改不到位绝不收兵。对拖着不改、顶着不改、敷衍了事等问题,一经发现一律通报,毫不客气毫不手软。三是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属地管辖、近前监督、主动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审计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结合审计任务定期进行法规宣讲,通报近年来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对典型案例、严重问题要指名道姓,收到“审计一事、震慑一群、教育一片”的效果。

二、巡视工作方法更灵活,启示我们必须在精准施审上下功夫

实践中笔者感到,每次巡视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果,最重要的是带着问题去、盯着线索查。正如习主席比喻那样,专项巡视就是“侦察兵”“110”,哪里动静大、反映多.就派巡视组到哪里。相比审计工作,一方面,功课做得更足,每一次巡视都提前把有关情况摸清,把巡视方案制订细,把巡视力量调配好,确保不打无准备之仗;另一方面,重点更加突出,既“精确制导”也“自动寻导”“带题不定题,巡中来选题”,根据被巡视单位的不同类型、业务特点,提出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比如,在巡视预备役部队时,重点关注训练费中误工补贴、伙食补助有无虚报冒领或利用假训练项目套现等问题;科研院所重点关注外协外包合同真实性、合规性,有无利用虚假合同和人员工资套现、设置“小金库”等问题。军队审计要学习借鉴巡视工作方法灵活的特点,在科学统筹、精准施审上使劲用力。一是加强审前调查。就是要像作战打仗一样,重视战场勘察,把敌情、地形等特点搞清楚,从而全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机构没置、职能任务、内控制度、财经管理等基本情况,对建设计划、经费账目、信息数据等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审计重点、锁定问题疑点、评估审计风险、制订应对方案,打有准备有把握之战。二是突出审计重点。根据审计任务和项目特点,确定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不能千篇一律、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开展装备建设项目审计,突出关注装备调配、使用管理、维修保障和质量效能等重点;开展医院财经管理审计,突出关注为军服务、财务收支、药材设备、经费收缴、成本核算等重点,集中兵力火力,提高审计质效。三是重视审计创新。巡视工作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在方法手段上注重创新,这也启示我们要创新审计方法,推动审计改革转型。当前,就是要强力推行联网审计,紧前协调采集审计对象、行业部门、协查单位等数据,形成审计数据“资源池”,加快推进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模型构建等工作,切实以创新力提升审计力。

三、巡视协作配合更紧密,启示我们必须在融合结合上下功夫

巡视工作注重各部门协调配合,通常抽组军委、战区和军兵种多方面力量,特别是善于发挥审计机构的尖兵作用。例如,在力量配备上,通常是组织、纪检、财务、审计混合编组;在情况准备上,巡视工作充分借助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来信来访、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配合协作上,巡视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分工不分家,一个人发现重大问题整个小组“扑上去”,一个小组发现重大问题全组“飞过去”,共同参与协同完成。审计工作也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发挥综合效应。一是发挥监督合力。充分利用纪检、巡视成果,规范与纪检、巡视工作的协调机制,建立工作计划互商、信息资源共享、定期协调沟通等制度,使纪检、巡视与审计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由组织、干部、纪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审计工作协作配合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相关职责,着力推动纪检、组织、干部等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线索的互联互通,形成“移交问题,问责处理、信息反馈”的完整链条。三是强化军民融合。加强与驻地审计、银行、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联系,建立军地审计查证协作机制、军地审计联席会议、社会审计资源利用机制,推动实现问题线索互查互助、联审联办,为审计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当然,审计和巡视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双方需要互相取长补短,以达到更高质量的监督水平。在此,笔者仍要点明巡视工作的其他几点需要军队审计学习借鉴的好的经验,仍需审计人员注意。一是重视审计统筹,完善审计监督方式。审计可以借鉴巡视工作的监督体系。目前各地各部门都规范了人财物集中管理的制度,因此,各审计机构的统筹审计强度也在提高。通过由上到下的方式进行审计,这样可以避免外在因素导致监督不高效的情形。二是完善审计二次监督程序。巡视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时通常会趁被巡视单位放松警惕时搞二次突击。因此,审计工作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原则就是何时整改完全何时结束这次监督。在审计中,经常出现被审计单位不予重视,表面做一套,背后做一套的现象。因此审计机关应当多多采取杀回马枪的做法,使那些对待审计整改敷衍了事的人无机可乘,然后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整改。三是借鉴巡视部门配合。巡视工作注重部门配合,审计工作也应如此。应该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起一种审计配合制度,明确各自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通过利用巡视成果,建立一个巡视审计配合的长效制度。

四、结束语

十八大以来的各种经验让我们逐步意识到,巡视和审计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巡视工作的经验和优势对军队审计的借鉴和影响进行归纳总结,当然,两者都有各自的长短处,只有将双方联合起来,相互借鉴,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监督水平的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乔林,杜风军,张普选,等.“审计”巡视工作的相互关系[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6(2): 25-26.

[2]丁爱民,建立审计巡视强强联合机制初探[J].审计与理财,2016(10): 26-2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