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智慧教育

2021-10-08谢群莹北京

在线学习 2021年9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技术大数据

谢群莹 北京

智慧教育是教育在智能时代的新升华,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它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并颠覆传统学习过程与方式。发展智慧教育,可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解决当前教育的难点问题,增强国家竞争力。

关键词 智慧教育 “互联网+教育” 智能技术 大数据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渐逼近新一轮技术变革的临界点,智慧社会有望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加速到来,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因应社会转型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全球正在积极摸索未来教育形式,加速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智慧教育倡导“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变革”,致力于构建智慧学习环境、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已成为未来教育的形式之一,日益受到教育行业的关注。为了探讨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分享智慧教育的最新成果,8月18日—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际组织、高校和研究机构主办的“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以“智慧学习与教育的未来”为主题,就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创新融合,以及未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启迪智慧,培育创新人才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而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无论是培育人的理智,还是培育人的思考能力,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都是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智慧教育的核心要义也是培养人。智慧教育是教育在智能时代的新升华,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智慧教育注入了强大的势能。发展智慧教育,可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解决当前教育的难点问题,增强国家竞争力。面对新形势,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性文件,强调发展智慧教育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中发展智慧教育,以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为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

智慧教育关乎科技创新发展,与培育时代新人密切相关,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认为,智慧教育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智慧教育重在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第二,智慧教育重在融合创新,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要通过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智慧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第三,智慧教育重在科学发展,注重伦理和技术安全。“智慧教育是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支撑新时代的教育,我们不仅要关注‘物,更要关注‘人;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育。发展智慧教育要以人为本,避免‘唯技术论,要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雷朝滋说。

以人为本,满足时代之需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的技术革新往往带来教育的变革。当前,智慧教育正在促进教育变革、推动社会发展,发展智慧教育是教育大势、时代之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秦昌威强调,“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新技术革命、新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时代,要让新技术造福人类,而不是被新技术所挟持。”他表示,发展智慧教育将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的终身教育,平等面向每一个人、适合每一个人。发展智慧教育,需要未雨绸缪,应对好由此带来的复杂挑战,提前研究、提早应对,并在智慧教育的发展中,不断探索解决之道,进而确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以人为本才能造福全人类。对于智能技术的设计和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妮亚·贾尼尼(Stefania Giannini)认为,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应该以人本主义视角、人本主义方法为指导,为人类提供服务,最终提高人们的能力、保护人权并确保可持续发展,这是《人工智能倫理问题建议书草案》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智慧教育作为全球公共资源的一部分,其人本主义方法将借助创新技术,构建所有人均可使用的数字公共产品。她强调,“除非技术使学习具有包容性和公平性,否则不会使教育变得智能。展望未来,包容必须成为各项政策的标尺和重心,成为政治议程和教育中心的关键政策。智慧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伴随着重大的道德责任,以创新技术为基础的智慧教育应该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包容的、公平的和优质的教育。”

“智能技术已经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也正在重新定义知识、教育和人才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一方面,我们更要关注怎样用智能技术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智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必须要围绕着儿童的健康发展,特别关注有教育特殊需求的弱势儿童群体的发展。他透露,我国已经启动脑计划研究工程,通过对青少年儿童大脑发育的研究,可以为教育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和方法,为智能科学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提供有利的指导。

把握方向,推动智慧教育

在智慧教育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我国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情况出发,阐述了VR技术应用的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教育变革。“将智慧教育置于科技革新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关注新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赋能,以促进人的个性化成长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初心,又具有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眼光。”他认为,VR技术和AI技术的相互渗透融合,为推行沉浸式、体验式和场景式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从VR发展趋势看,要大力推动VR‘新基建,发展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可能,也为未来教育开辟新的境界。”

“互联网+”技术赋予教育新内涵,推动智慧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人类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历史转折期,在过去的30年,科技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同时带来产业革命。基于此,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认为,“互联网+”技术有六大创新方向。第一,建设教育网络空間,迎接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发展。第二,挖掘教育数据的价值,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应从“新空间、新要素、新模式、新内涵、新制度、新理念”六个方面,准确认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第三,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实践新模式,关注学校、教学、评价、教研、教学组织、教育供给、教育管理和教育治理的新模式,解决教育问题,提供教育新途径。第四,规范在线教育新业态,使其成为支撑未来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推动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原有教育体系无法适应新时代、个性化终身学习需要的矛盾,大胆创新,着力推动“互联网+教育”。第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新观念和思路来管理复杂的网络关系。她强调,“互联网+教育”是科技生产力引发教育变革的起点,要抓住这六个创新方向,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智慧教育的发展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它充分利用技术的硬件、软件以及服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有效性和发展适应性。智慧教育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社会变革,解决复杂问题,是人机协同的教育。”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馆长王珠珠认为,推进智慧教育需要处理好六大关系,即试点区域和全局发展、个人终端和网络学习空间、教师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模式改革与学习空间、伦理关系、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她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的设计,是技术发展的追求和落脚点。”

示范展示,推广智慧模式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智慧教育的发展,需要做好示范区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实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区域教育水平。通过智慧示范区探索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进而形成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此,2019年起,我国教育部遴选出20个区域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培育)工作,率先探索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提出将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推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区在全国的建设,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反馈了专家对各区域实地考察的结果定位和建议,分享了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典型案例。他表示,为了进一步发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寻找更好的智慧示范区建设经验,在下一步工作部署中,将设定六个维度的任务,包括信息素养、教学、测评、支撑环境、资源、治理。同时,在后续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中,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注意动态迭代、做好总结凝练。

全国各省市地区均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湖南省、北京市、南昌市、广州市、银川市等地均建设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全面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周林介绍,“当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东城区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首善标准推进教育现代化,用智慧教育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引领示范区,共建共享的新型现代化生态,实现东城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他表示,东城区智慧教育示范区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1+7+N”智慧教育体系,打造区域教育发展新动能。

作为教育部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之一,南昌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学在南昌”品牌。南昌市副市长龙国英详细介绍了以智慧招考为突破口的“南昌新模式”,以及在智慧招生、智慧考试、智慧作业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她表示,“教育是最大民生,要用智慧招生的数据,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同时,南昌市构建全市的智慧作业、智能采集和数据决策分析系统,做到作业减负增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决策部署,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化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既给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带来了机遇,也向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他指出,智慧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颠覆传统学习过程与方式,教育界要主动应对智慧教育的新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吴玉军表示,随着世界各国教育界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的新常态。“智慧教育不仅提供了解决当下教育问题的新途径,还为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弥补教育鸿沟、解决教育个性化等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持。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常态背景下,智慧教育要确保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人们终身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智能技术大数据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关于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