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州维吾尔族心房颤动患者中血脂水平的研究

2021-10-08司马依阿吉帕提瓦依孜亚吾东巴吾东武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窦性心维吾尔族房颤

司马依阿吉·帕提瓦依 孜亚吾东·巴吾东 武云

845350 阿图什,新疆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一科(司马依阿吉·帕提瓦依);835000 伊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普内科(孜亚吾东·巴吾东);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内科(武云)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律失常。心房的规律有序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且不规律的颤动波。心房快速无序的颤动使之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致使心房泵血功能受损或丧失,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体循环血栓塞等并发症。房颤几乎继发于所有器质性心脏病[1],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生危险也不断增加,60岁时的发病率约为1%,而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发生率可达10%[2]。虽然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们针对房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至今房颤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前期有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及慢性肾脏疾病等均为房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血脂异常是房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关于血清血脂水平与房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研究报道却寥寥无几,且结果并不统一。本研究旨在探讨血脂水平与房颤的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维吾尔族患者中明确诊断为房颤的患者。排除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依据上述标准,共369例患者被纳入房颤组,并将同期住院422例无房颤的患者纳入窦性心律组。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的采集 采集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史等。

1.2.2 实验室指标的测定 患者入院隔夜空腹8~12 h后,采集所有患者的血样。检测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血浆空腹葡萄糖。同时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房颤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一般资料

房颤组患者年龄较窦性心律组大(P=0.031),高血压患病率高(P=0.007),TC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01)。见表1。

表1 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

2.2 房颤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房颤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血清TC(OR=6.646,95%CI:2.956~14.943)和高血压(OR=1.934,95%CI:1.263~2.964)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见表2。

表2 房颤发生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包括房颤的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在临床上,房颤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相比较易发生栓塞性疾病可能,严重者可能致残或致死,合并有房颤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更易诱发临床死亡事件[3]。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房颤患者有4~5倍的脑卒中风险、2倍的发生痴呆的风险、3倍的发生心力衰竭风险,全因死亡率可高达40%~90%[4]。因此,为了能更有效地防控房颤引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需要对房颤发生发展危险因素予以重视,并采取提早预防措施。

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近些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向,可能与工作、学习压力、长期吸烟、饮酒、饮咖啡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5]。房颤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高,尤其是在70岁以上者。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房颤多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的情况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房颤组患者年龄比窦性心律组患者大,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疾病,并且心脏病史较久,而导致心脏扩大尤其是左心房扩大,最终引起患者心肌重构而发生房颤。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的TG、TC、LDL-C水平升高,而HDL-C水平下降。与其他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类似,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6-7]。目前对于血脂异常与房颤之间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其结果并不统一。在一项横断面研究中,与没有房颤的患者相比,发现房颤患者血液循环的TC、TG和HDL-C水平降低[8]。另一项研究发现,血脂水平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9]。在日本的一个大型队列中,发现HDL-C水平降低与房颤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而这种关联在女性中最显著[10]。在两个大型基于社区的队列研究中,调整相关危险因素之后,高TG和低HDL-C与房颤发生风险相关,而LDL-C和TC均与房颤的患病率无关[11]。本研究结果显示,房颤组血清TC和LDL-C水平均较无房颤组高,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后TC仍表现为房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存在差异,可能由以下几方面来解释。首先,不同种族间的遗传背景差异可能是主要原因。本研究仅纳入了维吾尔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应同时纳入同期住院的汉族或其他民族患者,进行不同民族对比分析可能得出的结论更具可靠性,此部分也是本研究的局限性之一。其次,除了遗传背景不同之外,维吾尔族人群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也可能是重要原因。与同一地区居住的汉族人群相比,维吾尔族人群较多食用牛羊肉、咸奶茶,较少食用蔬菜等,呈现出高脂肪、高蛋白、高盐的饮食结构。因此,同一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其他民族高。

虽然我们研究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但是我们在纳入研究对象时,并没有严格考虑到因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等病史有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其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同时,排除冠心病的标准不够严格,排除冠心病应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来判定,但是本研究中,我们仅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以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来排除冠心病,故此为本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与此同时,本研究还表明,高血压在房颤组患者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并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亦为房颤发生主要危险因素。这与先前的报道保持一致[2,6]。

总之,本研究表明血清TC在房颤患者血清中升高,通过对血清TC水平检测,对评价病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房颤发生与TC水平的确切关系、TC对房颤患者转复后复发的预测方面尚需更多具有说服力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窦性心维吾尔族房颤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如何看懂体检报告中的心电图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窦性心律,心跳应该是多少次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预防房颤有九“招”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
窦性心率震荡与QT离散度对老年男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猝死的预测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