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型利钠肽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2021-10-08王会强安佰云周桂玲潘红王春燕任晓晓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血管心脏发生率

王会强 安佰云 周桂玲 潘红 王春燕 任晓晓

276826 日照市人民医院泰安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王会强),手术室(安佰云),市北分院外科(周桂玲),心内科(潘红),心胸外科(王春燕),回访中心(任晓晓)

大型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有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2]。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纳入663 635例成人接受非心脏大手术、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术前应用修订后的心脏风险指数(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RCRI),发现院内死亡率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1.4%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7.4%[3]。一些研究发现,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有利于评估对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4]。因此,术前检测BNP可能能识别出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进而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5]。故本研究拟纳入行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其短期预后情况,并分析其血清BNP水平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36例患者,男性162例(68.6%),平均年龄(52.6±20.7)岁。纳入标准:(1)年龄为18~80岁;(2)行非心脏手术,包括妇科、胸部肿瘤、骨科、普通外科等;(3)临床资料完整;(4)同意随访。排除标准:(1)年龄<18岁或>80岁;(2)伴有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或Ⅳ级)或严重肺脏、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者;(3)合并其他手术;(4)不同意随访。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病史、实验室检查、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和出院时药物治疗情况等资料。通过全自动化分析仪(瑞士罗氏公司,Cobas 6000)及配套试剂盒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BNP水平(正常值:0~100 pg/ml),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3 随访

主要通过门诊复诊、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随访12个月。本研究将MACE[4]定义为预后不良,MACE包括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及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预后不良组的MACE事件发生情况

随访期间,共有24例(10.2%)患者发生MACE,中位发生时间为85 d。其中8例(4.7%)为恶性心律失常,7例(4.1%)为心肌梗死,5例(2.9%)为行再次血运重建,1例(0.6%)支架内血栓,3例(1.8%)因心力衰竭入院,无死亡。

2.2 预后不良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心功能和治疗情况等基线资料均相似,但空腹血糖、BNP和心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表1)。

表1 预后不良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3 BNP预测发生MACE的效能

ROC曲线显示,血清BNP评估患者发生MACE风险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最大约登指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6(95%CI:0.73~0.91)、87.1%、75.8%、0.61、221.3 pg/ml。

2.4 亚组分析

根据血清BNP最佳截断点值为221.3 pg/ml,将患者再分为高BNP组(59例,BNP≥221.3 pg/ml)和低BNP组(177例,BNP<221.3 pg/ml),两组分别有13例(22.0%)和11例(6.2%)患者合并MACE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MACE发生率发现,较低BNP组,高BNP组的MACE发生率增高2.356倍(HR=3.356,95%CI:1.424~7.909,P=0.006)。见图1。

图1 高BNP组和低BNP组的MACE发生风险分析

3 讨论

所有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均应评估心血管围手术期心脏事件的风险[5]。然而,使用RCRI等不同的风险预测工具对心脏并发症的预测风险存在很大差异[6]。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中预后不良组的MACE中位发生时间为85 d。其中多数为恶性心律失常(8例)和心肌梗死(7例)。预后不良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心功能和治疗情况等基线资料均相似,但空腹血糖、BNP和心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术前检测BNP有助于筛选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既往研究证实,RCRI等模型可简单评估患者的心脏并发症的风险[7-8]。对于低危的患者,无须进一步检查。对于高危患者,需要进一步的心血管检查明确可能存在的心血管风险[8-9]。既往研究发现,对于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在诸多心脏标记物中,仅有术前或术后的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或术后的肌钙蛋白水平与术后发生MACE事件的风险明显相关(均为P<0.05)[10]。研究证实,BNP或NT-proBNP有助于发现行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术前血浆NT-proBNP≥113 pg/ml患者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8倍[11]。另一项研究发现,术前检测BNP≥189 pg/ml是术后发生MACE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OR=34.52)。BNP有助于识别出60%的零风险(MACE发生率为0%)患者(BNP=0~100 pg/ml)、22%的低风险(MACE发生率为5%)患者(BNP=101~200 pg/ml)、14%的中风险(MACE发生率为12%)患者(BNP=201~300 pg/ml)和4%的高风险(MACE发生率为81%)患者(BNP>300 pg/ml)[12]。近期的另一项研究中,发现NT-proBNP和RCRI评分联合预测围术期发生MACE事件的价值并不优于单独应用NT-proBNP,二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95%CI:0.819~0.932)和0.882(95%CI:0.827~0.937)[13]。本研究发现,血清BNP评估患者发生MACE风险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最大约登指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86(95%CI:0.73~0.91)、87.1%、75.8%、0.61、221.3 pg/ml。根据血清BNP最佳截断点值为221.3 pg/ml,将患者再分为高BNP组(59例)和低BNP组(177例),发现较低BNP组,高BNP组的MACE发生率增高2.356倍(HR=3.356,95%CI:1.424~7.909,P=0.006)。因此,综合应用BNP,更有利于指导危险分层和进一步的治疗[14-17]。

本研究有一些局限性。本研究的为回顾性研究,纳入的病例少、样本量有限,且时间跨度大,治疗方案的变化可能影响预后。综上所述,非急诊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血清BNP与患者发生MACE密切相关,高血清BNP患者预后较差,但需要更多研究证实。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心血管心脏发生率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