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着爸妈游少林

2021-10-01刘丹丹

雨露风 2021年8期
关键词:缆车爸妈

刘丹丹

家乡和我工作的地方相距上千公里。第一次趁着五一假期从南到北,一路风尘,恰好赶上了一树槐花的青春。岁月的童话结成一簇簇洁白的花朵,在眼前摇啊摇,初夏的人间,莫名叫人心动。衣食不足的年代里用以果腹的树叶花香如今倒成了我们向往的珍馐美馔,爸妈早就摘选好了槐花儿和香椿叶,凉调煎饼包饺子,香椿小菜配稀饭,槐花包进饺子,独有的风味令人念念不忘,当真是一菜可解乡思。千里虽同风,花开不相似,旧时光换了新模样,长大的孩子,离去,归来,家在这里,根就在这里,灵魂便不会走丢。

步履蹒跚的父亲,躬着腰的母亲,为了我们的回归张罗着我们爱吃的饭菜,古稀之年的他们,除了年轻时出城串亲过,后来的生活范围就在这十里八乡了,半辈子围着这几亩农田。阳光、泥土、五谷,这是中国农村的朴实日常,勤恳节俭成了骨子里的习惯。对于这个世界的变化和了解都来自电视,“旅游”两个字,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没出现过。如今年纪大了就更不愿意动了,他们习惯了给予,却没有机会习惯接受。不是他们不想不愿,更多的是怕花钱给孩子添麻烦,要说人生遗憾,我们这代都不抵父母这辈人的牺牲和隐忍。

距家只有一百多公里的少林寺。这次趁着提前休假,便心心念念地带爸妈去看看。以前,家里没有条件,现在条件好了,他们却老了。我还未回老家就电话软磨硬泡着爸妈要一起出游,因为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以后。也许,人生也就这么一次机会,可以和爸妈一起出城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便是一次很短暂的出行。

清晨六点钟我们出发,妈妈提前吃了晕车药。那天,雨后的阳光出奇的灿烂,颇有夏天的味道,一路顺畅到达景区门口。听了那么久的功夫传说,终于有机会站在嵩山少林,置身在这天下第一名刹的峰峦山光中,内心说不出的激荡。象牙白的寺门并不雄伟,古色古香如牌坊般屹立在广场中央,颇有种往前一步是净土,退后一步是红尘的边界感。一脚踏过去,就像融入了这隐隐天地里,敬畏之心油然生起,积累了很久的期待终于如愿以偿。

给爸妈拍照留念是此行最重要的事,来过才能成为回忆。陪着爸妈慢慢地听风看竹,走入少林寺,古今交错的气息迎风扑面,老的根、旧的尘、历史的墙壁上满是沧桑。塔林、题碑、乾坤风云的每个字里都藏着久远的故事。古朴简雅的寺庙,林木成风,砖沉瓦厚,日月风露滋养出寺庙独有的醇净灵气,佛法万象,即便站在这里深呼吸,沾沾这上亿年的万古仙气也是一种洗礼般的领悟。冲着享誉世界的少林寺三个字,虽然还不是人多的时候,但寺院台阶前拍照合影的人络绎不绝。我等俗人,终究避不开证明“到此一游”的存在感,我见缝插针地给爸妈快速拍了几张照片便入寺参观。

古树老藤,盘旋在千年寺庙里福荫众生,见证了岁月跌宕的浩瀚。几方石碑立在寺院中,历史的风尘晃入眼前。寺院一直熙攘,所有的游客都聚集在此,显得分外热闹。庙宇大殿以门为界,香烛自取,慕名而来的游客在门前跪佛叩神。眼中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佛门圣地高僧如林,在这香火繁盛的寺庙里,我们这些显得尘缘执念微不足道。也不知道祈福有没有抵达神灵,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自渡才是最深的修行,被俗念缠身的我们,在欲望的宿命里患得患失,虽然道理都明白,但不代表能放下。

禅寺佛台前,我所有的祈愿都给了父母。不知为何,我偶尔想到年迈的爸妈会很惶恐,近两年来,也许是听多了生离死别,害怕他们有一天也会经受疾病苦痛,害怕有一天我们终将天人永隔。此时此刻,我真希望佛祖有灵能够听到我内心的声音。敬香拜过,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扶着妈妈走下台阶,也不知道爸妈都许了什么愿。妈妈常说,心中有佛,自我向善,繁缛形式并不重要。我想,慈悲无边的佛祖也一定会了然众生之心,并护佑通透善良的人一生安康顺遂。

从景区门口到乘缆车处几百米远,可是对于不常出门的爸妈来说,我还是会担心他们身体吃不消,我们一路走走歇歇补充能量。经过形状不一的塔林,被眼前高大庄严的古塔碑座震撼,站在那仰望了很久。在这个特别的墓园里,古往今来的高僧长眠与此,谁也说不清曾发生过怎样的波澜,一代代的他们静静地守护着这古寺檀香的方外禅心,年复一年晨钟暮鼓伴着青灯黄卷,任凭来来往往的行人访客,路过或驻足,都无关紧要,他们或许早已入佛成神。信仰,只和自己的内心有关。

缆车索道,爸妈是第一次乘坐缆车,滑进半空,透过玻璃俯瞰漫漫青山风光,想来对于他们也是很特别的体验。坐索道的人不多,来回都有空车,我们四个人坐进去有些宽敞,爸爸倒不恐高,悬坐在半空时还拿手机拍周围的美景,妈妈略微有些紧张不太敢动,所幸缆车行速平稳,并没有颠陡摇荡。20分钟的时间里,缆车在山脉中慢慢悠悠,山林前后左右的青黄色就像涂彩的画卷般将我们包围,我这个家里的摄影师自然不会放过此时的美景,直到看见书册崖的壮阔。

神奇的书册崖形成于1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石英岩的岩层经褶皱变为直立形状,书册崖因此得名。远远看去山脉的身体就像天地间封存起来的一本神秘地质史书,等着后人来打开。敬畏大自然的力量,是人类起码该有的认知,只是很多人忘了我们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这里的沙石草土,奇峰怪石,似乎都带着上亿年的沧桑,遇见后世的我们,恍惚间分不清谁在穿越。

走过书册崖,连接着五座山峰崖边建起的小小栈道,弯弯曲曲上下兜转。三三两两的人们,前行的和返回的在此擦肩,爸妈一听需两三个小时才能到三皇寨便决意返回。我们不断遇见折返的游客,也干脆放棄前行,回到乘缆车处与爸妈汇合。工作人员说,这边基本没有人走到终点的,引来在场游客的一番吐槽。其实,是否走完全程并不重要,来过、见过、经历过、还有些累,对于爸妈来说,也是能够回味很久的生活记忆,这就够了。

匆匆旅途,略见一斑风貌,碎片化的记忆也是一段真实的追寻,那些自己来不及印上去的足迹,总有人在抵达,一代又一代流传。中午的阳光洒下来,一位寺僧盘坐在大树下翻阅着书卷,很是专注,忽然觉得岁月静好。路途上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家在爬山,我笑着跟爸妈说,你们这还算年轻的呢。山风吹过来,我看到了爸妈荡漾的笑容……这些细细碎碎的偶然画面,恰恰成了路上最温暖的遇见。大概,这是爸妈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第一次和我们一起走去远方,没有诗酒,也无浪漫,就那么慢慢的。平淡如素,简朴如常,家人在身边,就是最好的时光。

今年回家格外觉得变化大,绿化生态铺满城、村村通公路、一元钱的公交直达市内。多年没有见面的儿时小伙伴也有了重逢,友情尚暖,互相聊着这些年的思想变化,谈着乡村里散落的亲情。一别多年,物是人非是常态,很多人和事逐渐模糊遗忘,但记忆里重要的部分是不会掉色的,就像对家乡的眷恋。父母在,才叫回家。

猜你喜欢

缆车爸妈
判断:缆车朝哪开
乘坐缆车
高空缆车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小熊当当和爸妈爸妈玩
我爱爸妈
缆车
缆车
我和爸妈比玩具
听爸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