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万吨级矿石船靠泊大连港矿石码头探析

2021-10-01马连胜王立财大连港引航站

珠江水运 2021年17期
关键词:大连港锚地航段

马连胜 王立财 大连港引航站

2008年以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为了降低海运费波动给公司矿石出口带来的风险,开始订造40万吨的超大型矿砂船。为应对该类船舶对我国沿海港口运输市场的影响,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5年发布《关于港口接靠40万吨矿石船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了40万吨矿石码头布局方案,其中涵盖4个港口5座码头共7个泊位。大连港大孤山港区铁矿石专用泊位1个包属其内,截止到2021年6月大连港引航站引领40万吨矿石船220余艘次。

未来随着40万吨铁矿石船越来越多地投放到巴西—中国航线,该船型正逐步成为沿海港口铁矿石运输代表船型之一。大连港大孤山港区作为环渤海地区主要接卸港区,40万吨矿石船挂靠该港区的频率将不断提高。为保障引航安全、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大连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的航道、潮汐、海流特征,结合该类船型的操纵性特点,总结引领要点,以期为同类船舶安全靠泊提供借鉴。

1.大连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概述

辽港集团大连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是我国40万吨级铁矿石进口码头之一,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国际铁矿石物流分拨中心。

1.1 航道概况

矿石码头位于大孤山南端,黄海之滨,面朝黄海,西侧为大连湾及三山岛,东侧为新港LNG及新港30万吨VLCC泊位,自然水深均在-20米以上,通航条件良好,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

泊位设计航道水深-23.7米,经疏浚后港池水深为-25米,调头区设计水深-23.7米,调头区宽度为850米。

1.2 潮汐情况

参考胡超魁等关于《大连新港附近海域的水动力环境特征分析研究》的结果,基于表1的潮汐参数观察数据,利用潮汐性质判别公式,得出本港潮汐属性主要为规则半日潮特征,但由于计算结果接近于0.5,所以该域亦呈现出不规则半日潮性质。

1.3 海流特征

(1)流向。NO.1号观测站涨潮流流向多为W—N向,落潮流流向多为S—SW向;NO.2号观测站涨潮流流向多为 NW—SW向,落潮流流向多为NE—E向;NO.3号观测站涨潮流流向多为SW向,落潮流流向多为NE向。

(2)流速。NO.2 号观测站流速最大,流速多为30~60cm/s;NO.3观测号站流速次之,流速多为20~50cm/s;NO.1号观测站流速最小,流速多为10~40cm/s。航道、泊位附近高潮顶及低潮底前后1小时内流速最大,涨落潮之间的换流时间流速最小。

(3)小结。根据观测数据发现本海域海流有往复流特质,其中NO.2号观测站和NO.3号观测站海域往复流特征明显,整体来说流速表层最大、中层次之、底层最小。受海底地形、岸线和防波堤等建筑物的影响导致各个观测点数据略有不同。潮流观察点,如图1所示。

图1 大窑湾潮流观察点分布

大连港矿石码头建于大孤山东南端,岸形对于流速流向有很大的影响(如图2)。泊位的走向为NE/SW,码头泊位为栈桥式结构,与海图20米等深线重合,泊位以外调头区水深基本稳定,而泊位与岸线之间水深迅速减小,等深线变化比较明显。而且,潮流经过此处时部分流水受岸线影响,形成回头流,并对潮汐的主流向造成干扰。主要表现一是泊位附近的换流时间明显比K3号浮筒外的主流晚,经常是调头区以外已经换流,而码头附近没有换流;二是泊位东北端受岸形影响,回头流明显,对船艏靠拢造成反推现象;三是小潮汛的换流时间比大潮汛的换流时间要晚,在航道南端及三山岛东侧由于岛屿遮蔽流速会变缓。

图2 矿石码头地理位置

2.VALEMAX型船舶简介

VALEMAX 又被称为China max,VALEMAX型散货船,是指由淡水河谷设计的40万吨载重吨的超大型矿砂船(VLOC),如图3所示。

图3 VALEMAX型散货船

2.1 船型特点

该船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尺度的矿砂船,载重量为40万吨,船舶结构尺度为:船长360米、型宽65米,设计型深30.5米、夏季满载吃水23米、满载海上航速14kn、续航力为25000海里,为单机单桨尾机型船舶,特殊直鼻首。

2.2 设计特点

VALEMAX矿石专用船具备典型的肥大粗短型的设计特点,与一般的货船相比,不同之处如下所示。

(1)长宽比(Lpp/B)小,方形系数(Cb)大,舵面积比(AR/Ld)较小。由于船宽与吃水比例较大,船型显得“肥、胖、短”。

(2)单位载重吨与主机功率之比较小,其FULL ASTERN速度也仅能达到FULL AHEAD的30%左右。

2.3 操纵性特点

VALEMAX船舶操纵主要特性包括:

(1)满载质量及惯性大、制动时间长。VALEMAX型船舶重载靠泊时,由于船体质量大,纵向和横向移动的惯性也大,停车冲程和倒车冲程都大,其满载情况下的停车冲程不小于4海里,停船至少为50~60分钟,靠离泊时船舶横移困难,因此需要足够的大马力拖轮协助进行停船、转向、减小惯性。

(2)旋回性好,追随性、航向稳定性较差。追随性差、航向稳定性差、旋回性较好是VALEMAX型矿砂船的典型特点。施小舵角时应舵能力较差,对舵的响应非常慢,施舵后,一旦船艏开始偏转即意味着转向惯性业已形成,因此不易稳定在新航向上。淌航丧失舵效的时间一般较早,船速为3kn左右的时候,就已很难自己保持航向。

(3)浅水效应、岸壁效应明显。由于超大型船舶体量较大,浅水效应和岸壁效应较明显,船体下沉量相比于小型船舶,同一航速下的下沉量增大较明显。

(4)受风、流作用影响明显。超大型船舶更易受风、流的影响。在港内,满载航行、靠离泊过程中,急流造成的漂移可能酿成搁浅、碰撞事故;空载时,强风压对船舶操纵影响明显。

3.大连港矿石码头VALEMAX矿石船引航操作规程

大连港引航站高度重视VA LE MAX型船舶的引航,针对该类型船舶操纵性相比于普通船舶具有操作困难、受流影响大、引航时间长的特点,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引航操作规程,以确保引航安全,更高效地服务客户。主要内容如下。

3.1 作业标准

(1)风速:≤7级(14m/s);

(2)浪高:顺浪≤1.5米,横浪≤1.2米,周期<8s,并且能够满足拖轮正常作业的需求;

(3)能见度:白天≥1海里,夜间≥2海里,且处于稳定状态;

(4)富余水深:≥10%最大吃水;

(5)夜间时段,引航员若认定当时的通航环境无法保证靠泊安全时,可终止引航。

3.2 引航员登船前的准备

(1)拖轮配置:除执行《大连港船舶引航拖轮配置标准》外,还应考虑靠泊拖轮总马力不少于3.5万匹的实际要求;

(2)明确协助拖轮在指定时间、地点候船;

(3)通知码头方做好准备:跑吊、夜间照明、开启靠泊仪等。

3.3 引航员登离船地点、时间

(1)靠泊登船地点:锚泊船应选择锚地待泊点处登船;直接到港船舶,在规定的指定登离轮点处(38°52´N、121°56´E)登船;

(2)时间:应选择船舶进入调头区及靠妥码头时,保证其整体过程为顶流靠泊作为计算时间起点,具体时间由当日值周科长确定。

3.4 引航员登船后的操作

(1)保证有效的通讯联络畅通,并应守听交管中心及引航作业频道;

(2)主动向船长详细了解船舶状况,特别是主机性能,并介绍靠泊方案;

(3)护航拖轮就位并进行有效护航,包括带缆一同行进或附近伴航;

(4)船舶进入航道前至少1海里应带妥拖缆;

(5)通过导助航设备,必要时利用拖轮协助观察,以确定流向及流速,并在合适时机进入航道;

(6)靠泊 推荐拖轮带缆方式为:艏艉外舷侧各带2条拖轮,船艉中间带1条,另余1条拖轮作为机动准备,且拖轮马力应合理搭配;

(7)靠毕码头,通常采取艏艉各42222的系缆方式,且由“中间向两头”带缆。

3.5 靠泊重点环节

(1)重载靠泊应选择南流水时段顶流进行;

(2)建议:重载靠泊进入航道船速<3节,进入掉头区船速<2节;要求:拢岸法向速度<8厘米/秒,靠拢角度<3度;

(3)船舶进入调头区,初始横据不宜小于300m,当横距泊位约150m时,应尽可能减少艏向与码头夹角,最终保持平行靠泊;

(4)码头附近,前后拖轮应提前放缆,有效控制船舶拢岸速度。

4.VALEMAX型船舶靠泊大连港矿石码头各航段分析及操纵要点

以该类型船舶自锚地起锚直至靠泊完成(如图4)各航段为例,分析靠泊VALEMAX型40万吨满载矿石船引航方案及操纵要点。

图4 VALEMAX型矿石船靠泊计划航路

4.1 起锚至出锚地航段

40万吨级矿石船一般情况下都是锚泊于大窑湾新港货轮锚地东南端,据泊位大约距离为10海里。引航员一般都是在高潮前4小时登轮,引领船舶驶出锚地,航向接近270°,此时锚地流向NE偏E,船舶左船艏顶流航行。锚地航行时由于船舶质量大,加速较慢,因此,应充分考虑流水对船舶的影响,对锚地锚泊船尽量远离通过,抢足上流,避免低速时被流水压向锚泊船。时刻观察锚地船舶动态,及早联系避让,低速用舵避让船舶时应本着“早、大、宽、清”的原则,早用舵、大舵角、早回舵,及早用车舵抑制转船惯性。一般情况下,自起锚到出锚地距离约为4海里左右,船舶速度控制在6~7节左右。

4.2 控制航速航段

驶出锚地后,调整航向对准大三山岛南端,此航段大约3海里左右,大船在此阶段根据潮汐换流时间控制航速、选择恰当的进航道时间段。因为潮差不同,换流时间有所不同,依据多年引领经验,总结如下:当潮高在2.6米以下时,应在高潮前1小时进航道;潮高在2.6~3米时,在高潮前1.5小时进航道;潮高在3米以上时,应在高潮前1.5~2小时进航道。可以采取低速航行,或者停车淌航的方式减速。该航段为左艏顶流航行,航段减速到4节左右为宜。

4.3 转向航道航段

第三航段以距DS3号浮1.5海里开始转向,将30米等深线置于船舶左侧通过,船首向通常为330°左右,此阶段由于潮流受到大三山岛的遮蔽,大船受流影响减弱,当驶过三山岛后,受到水道NE流影响加大,及时调整航向克服流压影响。此航段控制船速不高于3~4节为宜。当船位于小三山水道时应将大船航向稳定下来,观察流向流速的变化。通过观察,判断此时流场是否处于换流前的缓流时段,即是否为涨潮流。如果确定换流,即可继续靠泊。若判断NE流仍然较强,可以采用停车淌航,拖轮协助减速维持船位,等待缓流或换流以后靠泊。此航段应将拖轮带妥,通常为右侧带四条拖轮协助大船顶拖靠泊,船尾中间带一条拖轮协助减速,左侧保留一条拖轮机动。

4.4 靠泊航段

第四航段即靠泊航段,控制大船通过K 2和X 2航道入口时速度应低于三节,船位位于航道左侧1/3和1/2通过,根据流速及流压调整航向,保持船首位于K3和K5之间,始终控制船舶右首适当迎流,当流压造成大船向泊位漂移过快,及时调整航向,减小迎流角。应注意大船由于浅水效应及低速舵效较差,调整航向时应果断,避免小角度调整,必要时及时进车和拖轮协助,控制大船的转向惯性。如果惯性过大应及时通过反向用舵或者拖轮顶推抑制,避免船舶左侧迎流。大船进入调头区速度应控制在2节以下,如果停车淌航造成舵效较差,无法保向,可短暂进车,同时船尾拖轮倒车来保持航向。船舶入泊以后,应注意泊位前段的离岸流造成的入泊困难,通过调整入泊角和拖轮顶推抑制大船右转。及时调整船舶与泊位走向的交角,当距泊位一倍船宽时,调整大船与泊位平行,通常使用右侧船首尾的两个拖轮放缆,中间三条拖轮负责顶推随时调整入泊速度和角度,接近泊位时的速度为8cm/s。

5.结论

40万吨级矿石船靠泊大连港矿石码头是个复杂的作业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员、环境、设施、管理),需综合考虑、有效应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引航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积累引航经验,每次执行引航任务,都应提前了解船舶状况,做好引航方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准备应对措施。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引航方案,保障引航作业安全。

(2)对引航水域的气象、水文,以及其变化情况要了如指掌,针对大连港矿石码头,重点关注流的变化规律,以便实操中有的放矢。

(3)基于VALEMAX型船舶设计、操纵性特点,引领过程中合理控制船速、航向,通常引航员会采取大船船尾拖轮倒车制动,大船主机微速进车保持舵效,这种方法既有效解决了淌航丧失舵效的影响,又能有效地控制船速、保持船位。

(4)经常学习理论知识,跟踪引航工作的相关新技术,丰富理论水平,与时俱进,以适应船舶智能化、大型化需求。

猜你喜欢

大连港锚地航段
长江江苏段港口锚地现状及发展建议
天津港船舶定线制与优化锚地规划的思考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六、七、八号锚地启用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六、七、八号锚地启用
基于双重容量识别标准的航空网络关键航段识别方法
航班计划对延误波及变化的影响分析
八大港口半年报出炉:大连港营收大跌
“张譬”号开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