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离散数学”教学模式改革

2021-09-30刘亚婷尚顺先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9期
关键词: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改革

刘亚婷 尚顺先

[摘 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应用数学教研团队”一直致力于“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通过问卷调查,找出“离散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逐步规范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基于课程思政背景,针对“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大力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科特点的独特优势,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19187)

[作者简介] 刘亚婷(1979—),女,贵州兴义人,硕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离散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9-0096-04   [收稿日期] 2021-07-09

2019年9月29日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严把课程教学质量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说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先育德,教学改革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就是构建全程、全员、全课程的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恰当地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在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大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理解“课程思政”的精髓,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致力于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各学科特点的独特优势,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统一,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充分挖掘“离散数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和审美情操的教育熏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离散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

“离散数学”课程是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它以离散量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多门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充分地描述了本学科的离散性特点。通过对“离散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符号演算、逻辑推理、总结概括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离散数学”课程不仅是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地。本门课程涉及许多生活、生产及实践问题,是践行课程思政的好渠道,教师可以结合离散数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乐观豁达、热爱祖国、积极进取、遵纪守法的思想政治理念,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自信。当然,由于不少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高校教育重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专业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及职业道德精神养成的作用。实际上,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与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同样重要。由于地方高校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大部分学生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专业知识中去,没有真正领略“离散数学”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忽视了对课程思政的思考,长此以往,综合素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离散数学”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它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理想信念等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意义深远[1]。教师只有利用好“离散数学”课堂这一主阵地,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中汲取养分,深切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从而增强其自信心,激发其自豪感,使學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熏陶,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培育健康人格,丰富精神世界,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二、“离散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自从教育部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本科办学进行评估以来,“离散数学”课程在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等方面做了统一调整,教师在授课方式、考核评价、课时安排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时量减少等现状,使得“离散数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从课程内容选择上来看,无论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还是信息技术学院的各专业,以前都教授同样的内容,没有凸显出“离散数学”课程对各专业需求的针对性和侧重性。同时,由于“离散数学”课时的缩减,教师需要在每学期48学时的情况下讲授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优化。但目前,存在对“离散数学”课程内容处理不够恰当,无针对性、侧重性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传统守旧

一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与时俱进。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满堂灌”,教学过程中缺少双边活动,再加上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出现多媒体应用的简单化和形式化,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播放速度过快,课堂知识容量大,导致教学效果差。

(三)没有体现课程思政

原来的课程没有较好地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没有将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总是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分数,没有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恰当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中,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好对学生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猜你喜欢

离散数学课程思政改革
改革之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离散数学实践教学探索
瞧,那些改革推手
基于实践教学的《离散数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