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关于本区域英雄人物的认知度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1-09-29杨肇文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杨肇文

【关键词】区域英雄人物 小学生认知度 现状分析 应对策略

为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探索出英雄事迹融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提高小学德法的教学实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服务。2020年6月笔者随机对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内一所中心小学(无锡市蠡园中心小学)的学生进行了全员问卷调查,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共有1291个,回收有效问卷1291份,回收有效率为100%。根据性别划分,收到男生问卷692份,女生问卷599份。份数根据年级划分,一年级占17.27%,二年级占18.75%,三年级占18.82%,四年级占20.14%,五年级占11.46%,六年级占13.56%。问卷主要从小学生对本区域英雄人物的当前认知度、未来学习意愿度、内涵认知度三个方面人手尝试了解目前小学生在红色教育方面的学习经验和实际需求。

通过数据比对,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本区域内英雄人物事迹的当前认知度不足,但学生对于本区域内英雄人物事迹的未来学习意愿度较高,而学生对于本区域内英雄人物事迹的内涵认知倾向随着年级不同也各有见解,有待提升。

一、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于本区域内英雄人物事迹的当前认知度不足

1.学生对“新四军”概念认知不足

对1291个样本分析得知,小学一到六年级的男生对新四军的了解程度普遍高于女生,且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男女生对新四军的了解程度都成正相关趋势上升,即年级越高的学生,对新四军越了解。随着年级的增长,男女生从一年级41.27%的人“完全不清楚”,通过小学阶段情感价值的培养与提升,到六年级下降到5.19%。

2.学生对“抗日战争”概念认知不足

通过分析不同年级男女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得知,不同年级学生對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无明确正相关,但是从性别分析,男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女生。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研究,年级越低,对抗日战争完全不清楚的人数越多,随着年级的增长,男女生对抗日战争完全不清楚的人数逐渐趋于零,由此可见,年级增长与对抗日战争了解程度的人数有绝对相关性。

3.学生对i-'kL战时期的英雄人物认知度不足

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学生对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的了解程度成正相关趋势上升,即年级越高的学生,对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了解得越多。“完全不知道”的人数从一年级的38.12%下降到六年级的0。“知道很多”的人数从一年级的4.48%增长到六年级的55.43%,上升幅度非常明显。根据最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安排五年级下学期有近代史内容的专项学习,但五年级还有个别学生对抗战时期的英雄人物“完全不知道”,“知道几个”的学生也占一定数量,引发笔者思考:实际的教学中是否上足、上好相关内容,在学生所能接受的心理与能力阶段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师课堂教学中对于相关历史、英雄人物的渗透尚显不足

从“教师是否讲解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数据来看,中高年级教师更注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相关内容的引导,低年级还不普及,从年级情感认知上看,基本呈正相关状态分布。

由数据可以看出,一、二、三年级与四、五、六年级形成分水岭,教师课堂中经常讲到相关话题的占比一、二、三年级分别是13%、18.18%、12.76%,而四、五、六年级分别是43.85%、44.59%、52.57%。若数据随着年级逐步提升,大概率是学习内容的递增和学生本身获取知识途径增加所致,但是四年级之后,数据大幅度地提升,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其主要原因是教材编排中突然出现大量相关教学内容。例如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总共6课,19个课时,其中13课时进行百年屈辱史、抗战史、军党史的学习。集中教学有利于加深理解,但是小学全学段6年中仅13课时的学习,学习量尚显不充分。

(二)学生对于本区域内英雄人物事迹的未来学习意愿度较高

1.不同年级学生都对抗战历史表现出浓郁的学习兴趣

由不同年级男女生了解抗战历史的意愿情况统计图可知,各个年级的男女生都有非常强烈的想要了解抗战历史的意愿,各年级男女生中表示“非常想”的人数始终居高不下。而各年级段中,男生较女生又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学习意愿。由现有样本分析可知,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对自己所在的国家抗战史的了解都充满了强烈的意愿。以本次问卷调查为契机,发现小学生自主调查且探究的意愿强烈,这是本课题深入开展的最重要前提——学生探究的内在驱动力。

2.各年级学生对于学习英雄人物精神都表现出强烈意愿

由数据统计可知,虽然年级不同,但不同阶段的学生想要学习英雄精神的个人意愿非常强烈,1291份调查问卷,接近90%的学生表现出正向积极的思想倾向,通过了解区域内英雄人物事迹来学习英雄人物精神的这一做法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这也为更好地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寻找到来自基层的学情基础。

3.当前学生获取军事国防知识的途径较多元

当代小学生低年段受限于识字能力,更倾向于接受电视、电影、网络环境下的图文信息,通过阅读书籍获取相关知识的人数较少,但是随着年级的递增,阅读人数的增加态势比较明显。中年段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途径选择上,分布更为均匀,视听、阅读、直接听讲等途径接受面广。高年段学生,阅读和直接听讲的人数比例已比较接近,多媒体网络的影响呈现出上升趋势。

4.学生获取喜爱的军事国防知识的途径更倾向于课堂学习和阅读

分析学生年级与接受获取知识的途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年级与喜好获取知识的方式相关性不大。四年级学生更乐于通过多元的途径来获得信息补充。六个年段的学生都表现出更喜欢通过上道德与法治课和阅读故事书的途径来获取军事国防知识,对于社团活动和参观实践的形式喜爱的人数则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红色教育方面学生本身更倾向于故事性的学习与渗透,乐于听故事,乐于听教师讲抗战史。

(三)学生对于本区域内英雄人物事迹的内涵认知度各有见解

1.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更加倾向人生价值意义层面的理解

各年级段的学生对抗战英雄们最吸引自己的精神感悟是不同的,随着年级的增长,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更加倾向人生价值意义层面的理解,低年级更倾向于理解故事中人物表现出的“机智勇敢”,而高年级学生更能体会“视死如归”的精神,从关注表面的“故事情节”到关注内在的“人物品格”,学生发生了价值观认知上的提升与转变。数据也同时显示,“坚忍不拔”的品质似乎很难从某些典型事例中得到充分展现,而身处于新时代的学生尚缺乏对于这种品质的认识,“机智勇敢”有本身天赋影响的成分,“视死如归”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太需要小学生去完成,而“坚忍不拔”的品质则是学生未来投身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也非常重要。由此笔者思考,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侧重教育的长期性、现实性,发掘更深入的特质与情感价值导向。

2.学生一致期待通过学习增强意志力、培养爱国爱党情怀

我们试图探寻学生对未来自我学习成果期待的考量:“意志更坚强”“更加爱党爱国”“军事知识更丰富”都是学生在学习了解无锡籍女新四军老英雄们的事迹后对自己情感价值提升的愿景,其中“更加爱党爱国”是选择人数最多的,由此可见,学生角度认为自己通过德法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更多抗戰英雄方面的故事,更可以较大程度地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党爱国的自觉性与崇高使命感,学生的期待与我们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这是可行性的最好证明。

而另一选项“意志更坚定”呈现出与学生年龄的正相关性,越高年级的学生越理解人物事迹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个人精神品质的锤炼。

由此看出,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英雄人物故事,有利于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的长期培养,并有助于激发学生坚忍、坚毅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的理解走向深入,走向现实。

三、应对策略

(一)适当补充教育资源,弥补红色教育资源匮乏造成的学生认知不足

经分析,我们初步感知到学生对本区域内英雄人物事迹的认知度较为不足,但是了解国防安全等知识的途径丰富,听长辈、老师讲的是一部分,书上获取的也是一部分,电视、电影、网络等方面获取的信息也不少。由此可见,当下军事国防知识已慢慢渗透至全民化,这将成为意识形态教育领域的必然趋势,但是就目前调查的结果而言,学生对本区域内英雄人物事迹的认知仍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我们适当补充教育资源,抓紧时间抢救性发掘可利用资源,完成红色资源的梳理,完成教育资源的筛选,继而为在国家课程中弥补进地方特色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与铺垫。

(二)探究多种融入途径,满足学生对于红色精神高涨的学习意愿

从本次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不论哪个年级的学生,对了解新四军、抗日战争、国防军事知识等均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意愿。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和融入是研究顺利开展的前提,小学思政教师要抓住这一良好心理学情基础,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逐步探索项目化、综合化、活动化的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途径,真正做到“课题进课堂”,由此探究多种融入途径引导学生发现与效仿英雄榜样,探索现有情感价值以外的更深、更远的品德提升,发展好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课堂之外的大环境中也应注重社会整体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与建设,深入社区、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进行课堂教学相关的作业布置与指导,积极进行家校合育以及社区宣讲等,对于网络、书本等传播的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与感悟,充分发挥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暗示作用,达到在校时间之外的课堂延伸。

(三)系统化分段式引导,逐步树立积极向上为主导的正向价值观

由数据统计结果可知,年级越低的学生,对新四军、抗日战争等名词事件了解得越少,甚至完全不清楚。但是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表现出了强烈想要了解相关国防军事等知识的意愿,而各个年级的学生对英雄品质的理解、人生价值的理解各有侧重。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开展对区域英雄人物事迹渗透的同时,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启蒙引导,为根植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做依托;分年段在相关品质培养教学内容中阶梯型渗透,逐步系统化;高年级开好、开足集中教学板块内容,扎实有效完成一到六年级红色教育的全覆盖。从了解英雄故事,到认同英雄品质,再到践行英雄精神,逐步牢固树立积极向上为主导的正向价值观。

猜你喜欢

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