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X线平片及CT诊断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效果研究

2021-09-28孙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5期
关键词:平片踝关节韧带

孙辉

(唐山弘慈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支撑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踝关节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损伤类型[1]。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引发踝关节反复扭伤造成脱位,加重患者痛苦,这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运动功能,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球类运动、短跑比赛等都极易引起踝关节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多以外伤为主,发生于各个年龄层。踝关节受到损伤后应该引起重视,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确地诊断踝关节的损伤部位、范围、程度,及早进行治疗,避免损伤后因诊断不及时而影响患者日后的工作生活质量[2]。本文通过对158例我院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为有力的参考依据,现做出具体报告。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8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58例患者中男性95例,女性63例;年龄10~80岁,平均(37.84±3.5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且图像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曾发生外伤史,踝关节肿胀、压痛,接受X线平片、CT检查。

1.2 方法

X线平片检查:使用上海X光机。做好检查前准备后,进行X线平片检查,取踝关节正位片、侧位片。拍摄正位片时,患者应为仰卧位,患侧下肢自然伸直,以沙袋固定,足稍跖屈,脚踝轻度内旋;拍摄侧位片时,患者应为侧卧位,患侧靠近台面,患侧膝关节微弯,外踝贴紧暗盒,膝部下方用沙袋垫高固定。

CT检查: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机。做好检查前准备后进行CT检查。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足部先进,扫描球管电压设置为130 kV,电流设置为50 mA,层厚设置为4 mm,螺距调节至1 mm,间隔为4 mm。将容积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渠道输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形后处理,利用3DVR技术、多平面重建MRP技术等,进行三维骨重建。在拍摄过程中,根据实际要求取任意角度方位旋转观察。

1.3 指标判定

观察并记录经X线平片、CT确诊为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患者例数,并记录CT及X线平片显示骨折的例数。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X线平片检查检出率为69.62%,CT检查检出率为82.27%,X线平片检出率明显低于CT检查,其中X线片显示骨折的有98例,CT显示骨折的有105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158例患者检查准确度比较(n, %)

3 结论

踝关节对人体起支撑作用,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外踝关节面形成关节窝,距骨滑车位于中间,关节中前后部位相对松弛。踝关节的内外侧一共有6条韧带,可防止距骨外翻。但是由于外踝距腓、跟腓韧带相对薄弱,在运动中容易发生距骨内翻的情况[3]。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被称为运动损伤。踝关节运动损伤是一种由于热身运动不充分,或运动过程中动作不标准出现动作变形或错误、运动过量造成关节过度磨损等情况引发踝关节损伤的病症。轻度的运动损伤通常表现为部分韧带纤维的撕裂,通过静养便可恢复。而踝关节受损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韧带完全断裂、韧带及骨质撕脱、关节脱位等情况,踝关节失去原有的运动功能,只能通过石膏或手术治疗,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临床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过程中,确诊是关键的环节。患者在踝关节受运动损伤后大多疼痛难忍,急需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缓解疼痛。医生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骨折,来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确诊速度及确诊准确度对于损伤的治疗至关重要。清晰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可以为医生确定具有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提供基础以及保证,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患者具体受损伤的部位、周边组织状态、是否存在炎症等,避免患者因为确诊失误而耽误病情,出现踝关节不稳加重患处受损程度的情况,对患者后续工作以及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负担[4]。

目前X线平片是最为常用的检查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手段,其成本低廉,给患者造成的治疗负担小。并且X线平片的拍摄已经经过了多年的临床应用,具有操作简单、人员操作经验丰富的优点。但是在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检查中却存在不足之处,由于踝关节的生理结构复杂,导致X线平片的骨影像重叠部分较多,对踝关节的解剖显示不充分,部分骨折线不能清晰展示[4]。X线平片对于踝关节骨折虽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对于软组织、韧带以及关节面的诊断基本无价值。X线平片在拍摄时要求小腿内旋,患者在运动受损后通常患部剧痛,难以维持同一动作配合拍片,会出现重新摆正体位反复拍片的情况,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影响成片质量。且X片显示精度不高,部分成片效果不佳,会影响医生的判断。以上几种因素导致X线平片出现误诊、漏诊的概率偏高,不利于医生进行临床诊断。随着医学技术及影像技术的进步,多排螺旋CT检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关注,为诊断踝关节运动损伤提供了新途径。CT检查为无创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操作简单的特点。需要患者重新摆正体位的情况很少,患者的接受度高,可以一次性扫描多角度的踝关节立体图像,能直观地观察踝关节具体受损部位、受损类型,以及是否存在移位、关节积液等情况。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因解剖结构重叠而出现的误诊错诊。本研究结果表明,X线平片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检查准确率为69.62%,CT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检查准确率为82.27%,CT对诊断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效果明显更好。通过对国内文献进行研究,学者李朝俊[6]曾对X线平片、CT诊断颈椎病的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了CT的诊断效果更为显著的结论。学者黄巍显[7]曾对CT扫描诊断在脊椎骨折临床诊断中较X线平片的优越性进行分析,得出了CT扫描的优越性更加明显的结论(P<0.05)。姚中川[8]曾对50例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实施X线平片、CT及MRI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得到了CT能够诊断骨折,MRI能够良好显现骨髓及软组织病变情况(P<0.05)。以上三位学者的结论和本研究类似,说明了CT检查在诊断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表现较X线平片更为出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然而,CT的成本较高,会加大患者的经济压力,将CT检查作为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并不现实。总体而言,X线能检查出大部分骨折的情况,且价格低廉,可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但极易发生漏诊或错诊;CT检查程序较为简单轻松,可以减少患者痛苦,且成像效果好,可以直观观察患处受损情况,但价格高昂,不适合用做常规检查[9]。除此之外,这两项检查都无法显示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同时其在对软骨、肌腱以及韧带损伤的检查和诊断中X线平片和CT的表现都不够理想,临床上需要通过MRI技术来辅助确诊。MRI是当今最好的关节无创性检查手段,但扫描时间长,且费用高昂,需要患者长时间配合,有精神障碍症状的患者难以完成MRI检查,可视情况将这几种方法有选择性地使用。

综合以上观点,本研究分析了X线平片及CT诊断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效果,得到了CT症断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检出率更高的结果。CT显示关节清晰解剖方面表现出色,而X线平片对运动性损伤诊断价值稍低,但在成本方面更具性价比,临床上在进行检查方案选择时应进行多方面权衡。

猜你喜欢

平片踝关节韧带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经高频超声分析跟骰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