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PACK框架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2021-09-27吴迪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吴迪

摘要:推动信息技術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更加坚持发展的方向之一。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是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的必备框架。文章基于TPACK框架,从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设计页眉页脚”一节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科教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TPACK;教学设计;页眉页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9-0235-0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确保其高质、有效的实施,是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目前,该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均表现出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并未深入融合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下,强调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近年来我国推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原则[1]。从我国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任友群学者认为,更多的是技术对教育的“单向融合”,而非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TPACK框架强调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技术与教育有效的双向融合。基于上述分析,论文尝试采用TPACK框架,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设计并实施,以期实现教学技术、方法和内容的深度融合。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个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其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计算思维等信息化的综合素质。该课程在各院校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习者方面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和所在地区条件的限制,很少接触或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另一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操作系统、常用的软件和工具等。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不足。部分学生不能意识到计算机对专业、生活的服务作用。主要表现在抗拒计算机学习,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专业课。

1.2 教学内容方面

该课程内容涵盖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具体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组成与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求解方法、多媒体技术等,知识覆盖范围广、实践性能力要求高,但安排课时有限,部分课程内容需要设置由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频繁,教学内容有时会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实践需求。

1.3 教学方法方面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大多学校是在机房中进行教学,教师在前面讲授和演示,学生聆听后统一操作,由于学生基础差异,以及,教学形式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针对目前现状,[3]张红艳学者基于“分层目标”理念设计并创建网络课程。[4]张杰学者将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融于教学,根据学生岗位技能需求设定课程目标,将知识点按模块划分,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导学方式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5]张国荣学者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思路。各学者在解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存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整体思路均是从如何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角度为出发点,提出教学改进策略。

2 TPACK框架概述

TPACK 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由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两位学者Mishra和Koehler在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进行的为期五年的研究后,于2005年首次提出,[6]并于2006年在《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教师知识的一个框架》一文中详细论述了TPACK框架中的七个元素,其中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以及四个由核心元素相互组成的复合要素(如图1)。

3 基于TPACK框架下“页面布局之设置页眉页脚”教学设计

上文分别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该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教学内容三者并未真正融合,针对该问题,论文从提出背景、构成元素两方面,对TPACK框架进行分析,欲基于TPACK框架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页面布局之插入页眉页脚”一课进行案例分析。

3.1 TPACK框架分析

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具备信息通信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种知识交互形成“融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简称TPACK)。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马修 凯勒教授在接受我国学者采访时,针对TPACK 研究的起源、现状、问题与未来趋势等问题阐述了个人建议,他提到,[8]TPACK模型的提出是面向研究者和教师专业发展人士的,希望利用TPACK框架能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地实施。因此对于TPACK框架的分析便显得至关重要,如表1所示,是对Mishra 和Koehler七元素模型的二维分析。

3.2 基于TPACK框架下“页面布局之插入页眉页脚”的分析

“页面布局之插入页眉页脚”是具有理论和实操双重性质的一节课程。理论部分是指页眉页脚是什么和其适用情景。实践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在计算机中插入和编辑页眉页脚的方法。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需要利用的技术手段存在差异,因此在利用TPACK框架对该部分内容分析时,将对这两部内容分别进行分析。

如表2所示,是基于TPACK框架对理论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如表3所示,是基于TPACK框架对操作内容进行分析。

4 小结

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技术手段、教学方法三方面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设置页眉页脚课程教学策略与措施,实践结果证明,基于TPACK框架的课程教学,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促进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任友群.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解读之一[J].电化教育研究,2018(6):27-28,60.

[2] 钱宇华.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识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83-87.

[3] 张红艳.基于分层目标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95-98.

[4] 张杰,刘凯,赵媛.OBE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2):44-47.

[5] 张国荣.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新思路[J].大学教育,2013(7):135-137.

[6] Mishra P, Koehler M.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J].Th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6,108(6):1017-1054.

[7] TPACK:一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框架.[DB/OL].[2015-2-5]. http://www.jiaojianli.com/448.html.

[8] 张宝辉,张静.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视点——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马修.凯乐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3(4):4-11.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