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高职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21-09-26毕静明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4期
关键词:高职课程实践创新物流管理

【摘要】本文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针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到高职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展开深入地研究。在了解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确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来完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从而为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十九届四中全会;高职课程;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物流管理

前言:实践教学是现阶段高职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并且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造成影响。所以在针对实践教学模式展开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将《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力打造走在前列的高职院校》作为核心,充分认识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准确地把握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由于目前物流行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而言需要将十九届四中全会中的创新精神融入到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当中,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极强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1、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1.1物流人才需求量猛增

现阶段,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势头异常凶猛,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开始抢滩登陆,以至于大部分的物流企业会计用工单位均出现了物流专业人才需求量缺口剧增的现象,并且物流专业人才很早就被我国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列为了近10年紧缺人才。根据我国人事科学院所公布的相关数据可知,全国缺物流人才超过了60余万,北京缺20万,上海缺20万,深圳缺12万,而物流产业的一线作业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需求更是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1]。

1.2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实际上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物流行业有着一定的偏见,加上很多物流人员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导致物流行业的员工素质与专业技能参差不齐,致使提升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成为了现阶段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学科的建设时间和起步时间都相对较晚,所以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十分迫切。

1.3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从现阶段物流管理学科的专业性要求及用人单位所反馈的相关信息来看,物流管理专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理论性及实践性要求较高,并且相关用人单位还要求毕业生在具备极强职业性与技术性的同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实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零对接[2]。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并未对实践教学环节提起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当进入单位实习或者工作后并不能直接上岗,无法很好的满足物流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2、现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2.1“校企合作”模式

所谓“校企合作”实际上就是学校与物流企业之间所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更加重视学生的培养质量,还重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重视学校与企业资源及信息的共享,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这种实践性要求极强的专业来说是非常适用的,能够结合双方的实际需求来有针对性的引进企业模式、校企互动模式、交替模式及“订单”合作模式等,让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内学习理论知识,還能够深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4]。

2.2“案例教育+讲座”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是模拟或者重现生活场景的方式,将学生纳入到案例场景当中,并通过讨论和分析展开学习的一种方法。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接受和理解新理论、新技能是尤为重要的。而案例教学模式可以选取国内外的一些经典案例或者极具特色的案例进行研发,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展开案例分析,并让学生通过案例能够了解物流业务在运营过程中所有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来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此外,高职院校还应选择讲座的形式邀请此方面的专家及合作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办讲座,让学生能够接受最新的知识。

2.3“软件模式+竞赛”模式

有很多学校因为资金及场地的限制只能够通过构建物流管理实验室或者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方式来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利用软件模仿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了解企业的运营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竞赛,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比赛当中,一般竞赛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物流技能竞赛、物流知识竞赛、物流专业创业大赛等[6]。以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3.1明确培养目标

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坚持改革创新的提出,推动着各大高职院开始积极的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当中,也就是要培养出一批既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也具有系统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人才,并且掌握英语语言或者多门小语种语言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现代物流及供应链分析、设计、运营等相关知识,促使学生可以在企业、政府部门或者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工作,成为可以面向涉外企业或者从事国际物流工作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3.2加强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脚步十分迅速,已经成为了与国际相接轨的重要学科,所以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及相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外语能力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尽快适应国际发展需求,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在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既要融入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会议精神,也要重视和全面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特别是像广西等与国外相接壤的地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英语、泰语以及越南语等语言的培养。

3.3增强“双师型”师资力量

“双师型”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对于专业课教师的特殊要求,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种素质及能力:一是,与文化课教师一样具备较强的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有一定教研能力、教学能力等素质;二是,要向工程技术人员一样,具有较为广播的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能够通过极强的组织生产及科技推广能力来指导学生就业创业[7]。因为物流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有所差异,对于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选择“双师型”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

3.4加强联合培养院校建设

在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要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重视并加强联合培养院校的建设工作。因为联合培养模式是彻底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主体单一局面的有效手段,能够促使学生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成长,既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4、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4.1构建物流管理教学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基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是需要与物流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相结合为基础,而后依托于学校实验室或者校内实训基地作为核心来展开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构建。这样一来就能够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供给素质教育及职业认知平台[8]。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校内实训基地需要具备计算机实验室、物流实训基地以及语言实验室等,以此来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和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4.2以培养目标为依托,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人才,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高职院校相对而言目的性与侧重点相对更加明确。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为物流一线输送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随意开展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期间需要将这一目标贯穿始终。为了能够更高的落实这一目标,高职院校方面不仅明确时代需求,还需要将十九届四中全市精神融入其中,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的真实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确保自身的教育能够有的放矢[9]。首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需要深入到物流管理的实际运营当中,实现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实地调研及分析,制定出符合当前实际教学需求及国家精神的实践教学新标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聘请相应专职人员来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讲师,将自身在工作中所积累和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能够内化于心。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一般,并且学习能力相对偏弱一些,加上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以培养职业人才为重点,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故意弱化理论学习的心态,这样的错误认知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改变学生这一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并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

4.3细化物流专业分类,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就整体角度而言,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采购、运输、生产、保管以及销售等多个门类,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一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体现的非常彻底。目前,物流领域地发展非常迅速,不仅深入到了各个村镇,还与国家物流相接轨,真正的实现了物流国际化发展,所以对于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例如:合格的物流从业者需要在了解物流管理工作的同时,涉及到一些管理、采购、销售以及电脑操作等多种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在其他方面所有涉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复合型人才并非是面面俱到,而是去粗取精[10]。所以不要过于盲目的认为只要多学习一些技能就能够在毕业后顺利的找到好工作,而没有就一个方面着力,久而久而呈现出本末倒置的结果。因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本身就需要面临着复杂的设备操作流程等问题,所以单纯的依靠理论讲解是无法全面理解和突破物流行业的瓶颈的。所以高职院校方面需要通过直观且有效的指标,并结合十九届四中会全所提出的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带领着学生们参与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4.4深化“校企合作”制度,構建利益共同点

如果说学校的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那么企业就是锻造人才的“练兵场”,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和做好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基于原本“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合作,构建好双方的利益共同点,确保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才的培养,并保证能够在学生毕业后顺利完成人才输送目标[11]。特别是向物流管理专业这一类具广阔发展市场的专业,高职院校更应该重视校企合作的重点,并利用校企合作作为契机为学生搭建起有力的平台。但是在这一期间也需要注意避免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合作。因为很多时候企业方面是迫于要求和压力而不得不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或者就业机会,但是在实际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并不用心,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学生进入到企业实践实习也不过是获取一些皮毛知识而言,得不到任何经验积累。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的思想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参加单位实习时并未认真对待,而是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工作和学习,从而导致所学习到的技能都是浅尝辄止,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方面想要真正的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就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要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与企业方面签订实习合同,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企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实现利益共同点,例如:物流运营机制,可以让学生自己承担实践学习期间的一切责任,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经营,实现互惠互利[12]。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扩大企业的服务范围,还可以选择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到岗实习,并付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不仅能够让企业获取到充足的劳动力,还能够实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人员结构的目标。由此可知,校企合作发展是提升企业知名度,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结论: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特别是目前日益昌盛的物流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上近几年来物流体系的逐渐完善,物流市场及相关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物流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以构建物流管理教学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目标为依托,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细化物流专业分类,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制度,构建利益共同点等方面作为入手点,让高职教师在认识到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必要性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高职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其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知识经济,2019,488(04):130+132.

[2]杨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農机化,2019(022):157.

[3]曾玲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物流管理教学的运用探析[J].知识文库,2020,No.481(09):88+92.

[4]邹建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008):142-143.

[5]吴露.基于CBE的创新应用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就业对接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1):167+170-171.

[6]何道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关于"双创"实训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9(03):133-133.

[7]李禄,陈爽.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财富时代,2019(11):135-135.

[8]梁竹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021(002):51-56.

[9]陈玲.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06):61-62.

[10]别文群,缪兴锋.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9(009):17-20.

[11]孙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9(03):151-152.

[12]崔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改革研究与实践——以"仓储作业与管理"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19(22):82-82.

课题名称: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三进”高职思政教育路径探析。课题编号JYC201908

作者简介 :毕静明(1986-04)女,汉族,山东文登人,研究生,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高职课程实践创新物流管理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GIS云服务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慕课对于高职课程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