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告状”行为的案例分析

2021-09-26吴家丽

新校园 2021年4期
关键词:墨迹校长事情

吴家丽

作为小学班主任,我每天都会接到不少学生的“告状”,“告状”的内容也特别丰富。可以说,处理学生的“告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告状”,与其本身心智不成熟密切相关,多数时候他们“告状”是对问题认识不清。班主任处理学生“告状”,不仅要处理好事情本身,更要帮助学生心智成长。

一、案例

那天,第四节是我的语文课。第三节书法课还没下,我就来到教室,等待从书法教室归来的学生。不一会儿,下课了,两个满脸写着委屈的女孩来到我面前很认真地说:“吴老师,你看刚才书法课,于同学把我们的校服上洒上墨了。”我连忙低头查看:“来,快让老师看看,墨迹多不多?能不能洗掉?”两个女孩连忙揪起自己的校服,把并不大的墨迹指给我看。

看了那不大的墨迹,再看看两个女孩的表情,联想到被告状的小男孩是平时比较老实的学生,我心中对两个女孩的“告状”需求已经知道个大概。于是,我关切地说道:“据我观察,这个墨迹不大,应该比较容易清洗掉。是不是你们担心回家之后会受到家长批评,比较着急?”看到了两个女孩轻微地点了一下头,我马上说道:“这么小的墨迹,一看就是不小心溅上去的,你们能给我说说是怎么溅上去的吗?”

两个女孩开始如实叙述了起来。果然不出我所料:是小于写字时收笔力量过大“殃及”了邻座的两个女孩。“原来是这样呀!吴老师今天早上在餐厅时,两位女老师把一碗豆浆洒在了我的白毛衣上,弄得我的毛衣湿了一大片,你们摸一摸,现在还有点湿呢!”两个孩子还真是摸了一下,一脸惊讶。我继续说:“急着赶回来上课,他们给我擦了擦,我就回来了,我想上完课给校长说说这件事,你们觉得呢?”

两个孩子先是一愣,然后其中一个说:“得让校长批评那两个老师。”我把“求助”的目光转向另一个孩子。她似乎为了更好地帮我处理好这件事,紧皱着眉头,一脸认真的样子,过了一会儿才说:“吴老师,你看你的衣服也没有很湿,不用给校长说了吧。”“可是毕竟她们弄湿了我的衣服呀!”我依然很“困惑”地看着她俩,心里也有些担心她俩会被我“说服”去找校长,然后故意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那两个老师也帮我擦了,也给我道歉了。”

两个孩子眼睛亮起来,对我说:“吴老师,人家都道歉了,你就不要去给校长说了。人家心里可能很内疚呢!”火候已到,我赶快说:你俩教会了我宽容呢!要不我也帮你们处理一下你们的事吧!咱们先问问小于是怎么回事吧?”正在两个孩子犹豫之时,小于已经来到我身边。

我一问,小于一脸茫然还不知道自己闯了祸,但是知道之后他马上道歉了。两个女孩子很不好意思,微笑着说:“没事,没事。”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我也愉快地开始了自己的语文课。短短的课间,我把这件事处理好了。

二、分析

处理小学生的“告状”,要讲究智慧。

1. 重视和接纳,打开沟通之门

在接到学生“告状”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通过语言、行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所说的事情被重视和接纳。在以上事件处理中,我连忙低头查看的动作和语言——“来,快让老师看看,墨迹多不多?能不能洗掉?”都是对学生所说事情的重视和接纳的表现。每次面对学生“告状”,教师都能以这样的态度重视,学生就能感受到被信任和关爱,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前提。

在上述事件中,我不仅表达了对事情的重视和接纳,还透过两个学生的表情和动作看出她们的委屈,她们的诉求是希望得到安抚。在处理事件时,能及时觉察到学生的诉求,就更容易以关爱和接纳的心态对待学生,学生自然而然对教师就更多一分信任与坦诚,因而叙述会比较客观、全面,从而更加便于教师了解客观情况和学生的真实诉求,为事情的处理打好基础。

2. 换位思考,取得信任

小学生之所以“告状”,他们是渴求安抚,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教师如果从成人的视角来看,就可能会流露出厌烦。因此,这时候恰恰需要从学生的视角换位思考,赢得他们的信任。例如,上述事件的处理中,我关切地说道:“据我观察,这个墨迹不大,应该比较容易清洗掉。是不是你们担心回家之后会受到家长批评,比较着急?”在对话中,我站在学生的视角,说出了她们的担心——家长批评,后来又指出墨迹不会造成那样的结果,帮助她们消除了担心,为后续处理做好了铺垫。

3. 巧妙引导,启发学生自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处理小学生的“告状”事件,一旦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教师就要尝试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该怎样处理这件事,引导他们实现自我教育。可巧妙地将学生从事件中抽离出来,让他们客观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在上述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联系自己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帮忙处理,学生“旁观者清”,自然明白应该宽容对待别人的不小心。

4. 满足学生心理诉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事情处理到学生明白道理之后,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如果仅仅如此,还有些不足。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之得到满足。上述案例中,两个女孩最后明白男生于同学不是故意的,不予追究,但是作为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她们仍然需要情感的抚慰,所以我还是叫来了事件的引发者小于,让他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然后就自己的行为进行道歉。事情到这里,可以说处理得比较圆满——“两个女孩子很不好意思,微笑着说:‘没事,没事。’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

三、总结

面对小学生的“告状”,教师要看到事件背后的诉求,予以学生接纳和重视,更要看到事件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走出事件本身,以旁观者的身份处理事件,进而满足其心理诉求,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者單位:山东省济南市阳光100小学)

猜你喜欢

墨迹校长事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刘国勇
“泼”出精彩 用好PPT中的墨迹技法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墨迹天气上市,也许不是什么好消息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把事情写具体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