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关注课堂提问

2021-09-26颜勇

新校园 2021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

颜勇

在学生素养体系当中,数学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当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加强问题探究、融合生活实际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核心知识、数学关键能力、数学思维品质与数学理性精神的融合,它融“三维目标”于一体,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问题与情境、交流与反思、思维与表达、知识与技能等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数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如何有效地学?教师怎么智慧地教?这是教学的永恒话题。数学是基于数学知识与技能之上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态度,它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因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不能依赖模仿、记忆,仅仅在知识点和能力点、知识和能力的细节上做文章,而是要抓住数学本质,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

课堂提问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发现问题的起点,也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先对学生原有掌握的知识做全面的了解,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问题讨论,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和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的目标。

三、目前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纵观目前的课堂提问,笔者结合自身的听课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 主体地位不明确,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是纵观目前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问”,学生被动地听,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甚至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问题缺乏思维性,学生思维受到抑制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思维”的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现在的教学提问,教师在备课时没有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在课堂提问时,随意性很大,甚至是脱离学生实际,这种提问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时间一长甚至会让学生养成随意应付的坏习惯。

3. 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无法起到培养学生思维力的作用

笔者在平时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过于简单,有的又过难。过难的问题往往是个别学生的课堂,容易让更多的学生不知所云,课堂出现冷场;有些教师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设计的问题又过于简单,无法体现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真实的学习情况,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当然也就达不到提问的实质性目标。

四、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表面上看是聚焦新课标理念,有问有答,但是纵观有些数学课堂实则是不顾学生实际,把过去的“满堂灌”变为了“满堂问”,过多的课堂提问压抑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有些教师过分关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实际,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常常是教师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同时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那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怎样的数学课堂提问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升数学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问题情境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是实现数学課程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产生渴求与同伴协作、交流、探究新知的欲望,有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展开。因此,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丰富多彩的数学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他们提供真实、可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不断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现在有一个礼品盒,盒长12.6 cm,宽8 cm,厚2.1 cm,如果用彩色包装纸将它们包装在一起,想一想会有几种包装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包装方式?为什么?这个问题来源于生活,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找到了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2. 加强问题探究,在探究中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学习需要探究过程,合理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自己解决数学新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探究式学习不仅是一个知识摄入的过程,而且包含着一个综合的体验过程。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能力。

3. 融合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关系的基础知识学科,它对学生今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怎么做”,从而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真实生活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最好的资源,当学习内容越贴近他们的实际,学生就越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自愿接受知识的意愿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把教材上所教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动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并不枯燥,而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对于其今后的生活有巨大帮助。在数学应用题中,有许多联系到实际的知识点,如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生产分配方案、商品打折利润等。教师可以创设学生去逛超市的一个情景剧,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算一算他们身边的“价格”。创设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让他们学会了如何生活,这正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

总之,数学课堂离不开有效的提问,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了解核心素养的性质、内容及特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引领,通过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注:本文系苏州市吴江区第八批学年课题“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情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