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21-09-26徐艳

新校园 2021年4期
关键词:青蛙幼儿园游戏

徐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呢?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在幼儿园里,他学会了很多很多。可见古今中外无不把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

一、养成教育渗透于环境中

1. 充满爱和尊重的精神环境

在我园,爱心、细心、耐心、关心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见面时的一个拥抱、如厕完帮助幼儿掖好衣角、夏天运动后准备好擦汗的手帕、冬日出门前的一件马甲等细节中。尊重幼儿,尊重个体差异,就是把幼儿看作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对待,允许他们犯错,给他们选择的权利,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同时,重视师表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我们倡导“以爱育爱,以美育美”,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爱和爱人。

2. 富有人文关怀的物质环境

在创设幼儿园大环境时我们有意将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有礼貌、守秩序、讲文明等图片打印出来,用镜框装裱悬挂于一至三楼走廊,让教师每次带孩子上下楼时都能和他们看看讲讲,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上下楼梯口一旁的小脚印就像一位小小领路员,悄悄告诉孩子们:上下楼,靠右走。班级环境创设更是根据每个班孩子的特点,活动区外小班的脚印、中班的圆点、大班的数字,暗示着活动区的人数。书架旁有孩子们自己制订的读书规则,墙饰中有图文并茂的进餐要求,门旁、盥洗室里都有安全标志,是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的。所有这些都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遵守秩序,由他律变为自律。

二、养成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

《纲要》指出要把幼儿情感、态度的发展放在首位。每个领域中都有养成教育的目标。如健康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语言领域——“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社会领域——分别将“自信心、同情心、爱心、责任感、规则意识”作为领域的五项目标;科学领域——“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艺术领域——“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案例:放生小青蛙

中班“水中的小动物”主题活动中,家长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孩子们在教室里和小蝌蚪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小蝌蚪在孩子们关切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渐渐地变成了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小青蛙不适合在鱼缸里生活了,老师问孩子们该怎么办,大家一致同意放生小青蛙。于是,四个中班的小朋友一起端着鱼缸来到水库边,依次和小青蛙道别,有的幼儿说“小青蛙,你要多捉害虫”,有的说“小青蛙,等星期天我让爸爸带我来看你”。最后他们依依不舍地将小青蛙放归大自然。相信那一刻环保的种子、爱的种子一定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三、养成教育渗透于升旗活动中

每周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是大多数学校及幼儿园的惯例,但长期单一不变的形式使这一严肃的活动似乎流于程式化,以致部分学生、幼儿不感兴趣,不积极参与,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我园改革升旗仪式的组织方式,每学期由大班轮流担当“国旗班”,每班一个月。升旗仪仗队中有护旗手、升旗手、指挥、演奏员、音乐律动的领演员。升旗仪式的改革,受到了全园幼儿、家长的好评。在每周升旗活动结束后的谈话中,孩子们纷纷表示现在要好好学习本领,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为五星红旗添彩。

四、养成教育渗透于生活活动中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我们从小班开始就让幼儿练习自主取餐和自己叠衣服,一方面培养其自理、自立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锻炼幼儿手眼协调、持物平衡走等身体动作方面的能力。从中班开始设立值日生和天气预报员,从小培养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如离座后随手将椅子推进桌下;用餐后漱口擦嘴;如厕后整理好衣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正是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决定了一个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将来成为一名文明的、高素质的公民奠定了基础。

五、养成教育渗透于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一个人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往往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也更愿意遵循规则以及接受制约。一次良好的角色游戏,犹如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小社会,幼儿在交往中必须协调与伙伴的关系,学习自己处理游戏中的纠纷,调节自我,理解他人,从中体验社会生活准则,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比如:银行游戏中,扮演顾客的幼儿需要遵守排队等候的规则,扮演职员的幼儿需要有礼貌地招待顾客,办理存钱取钱的业务时必须认真仔细,培养了幼儿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建构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具有创造意义的游戏,有时需要几个同伴来完成某项作品,他们会共同商量,然后协调合作。有时因材料不够用,孩子们会相互商量、讨论、合作,共同解决材料短缺问题。有时孩子们会请同伴来欣赏自己的作品,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特别是男孩子对建构游戏情有独钟,他们在合作中也会有矛盾冲突,但很少会出现肢体冲突,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冲突往往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作品,所以会看到他们争执、商量、达成一致,最后又一起投入到建构中。建构游戏让孩子们学会物件用完以后归放原处,不影响干扰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的结构成果,学会合作,懂得爱护玩具及各种活动材料,等等。有些表演游戏本身就包含了养成教育的内容,如“小猪变干净了”中就有爱清洁讲卫生的教育内容。

六、养成教育渗透于节日活动中

如何充分利用节日资源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是我园的一项研究课题。我们曾组织过爱心捐助活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曾组织过制作小礼物活动,送给为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人(医生、交警、售货员、保洁员、司机等)。引导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幼儿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九、十月份节日比较集中,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因此,我们将这两个月的主题定为“爱的节日”,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爱家人、爱老师、爱祖国的情感。十一月份的感恩节是西方的节日,老师们认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正是现在的孩子们所欠缺的,于是在感恩节期间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学习手语儿歌《爱心》,制作爱心卡送亲人,向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做一件表达谢意的事等。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到园长室、传达室、财务室、食堂,向关心他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表示感谢,场面非常感人。

七、养成教育渗透于突发事件中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教师应该具有抓住教育时機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技能。所以当突发事件来临时,老师就要分析这件事有没有教育价值?如果有,如何来开展教育活动?如高铁上“霸座”事件的发生,正是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的好时机。针对这一事件,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该如何找座位?在火车(汽车)上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为什么?

八、养成教育渗透于家庭生活中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在教育实践中为什么常常会出现5+2=0的结果呢?在园5天养成的习惯经过双休日后完全消失甚至逆转,为什么会一个小宝两个样呢?原因就在于家园配合不够,要求不一致。要想达到1+1>2的教育效果,就要把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家园联系栏、家长会、接送孩子时面谈、电话、微信、QQ交流等都是家园沟通的好方式。家长开放日,更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全面开放,全面感受”,即从7∶45的入园活动到11∶30就餐结束,全面向家长开放。开放前,各班都将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时间、内容、目标要求、观察要点一一列出,让家长知道不应该只关注孩子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老师教的知识学没学会,更要观察孩子在园的整个生活,感受幼儿园养成教育寓于一日生活的教育理念。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过去绝大部分家长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现在对幼儿园实行的养成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赞赏,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我们逐渐达成一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相信养成教育这条路能够给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给每个孩子在人生起跑线上“把好关”,我们希望所有的幼教人都能把养成教育化作那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烟台高新区益文幼儿园)

猜你喜欢

青蛙幼儿园游戏
爱“上”幼儿园
小青蛙捉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谁能叫醒小青蛙?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青蛙便签夹
想念幼儿园
骄傲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