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灵动教育浸润学生的心灵

2021-09-26刘红岩

新校园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本评价课程

刘红岩

青岛燕儿岛路第一小学创建于1994年,是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17年9月1日,学校挂牌成为青岛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学校与青岛大学合作,在传承与创新中,重心打造灵动校园文化。“灵”——既是灵魂、心灵,也是灵性、智慧,是一个人感知世界、判断世界的方式和态度。“动”——是流动、浸润,是一种状态;是行动、心动,更是一种力量。“灵动”教育就是用轻柔的方式浸润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灵性,成就学生的智慧,让教育与生命灵动共鸣。在灵动文化的引领下,学校构建了适合学生生长与发展的灵动课程。

一、建设目标

1. 学生发展目标

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敢于大胆地展现自我,感受其中的快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充满乐趣的学习中成长为基础扎实(教学)、习惯良好(德育)、爱好广泛(特长)、眼界开阔(定位)、合作共赢(品质)的优质人才。

2. 教师发展目标

打造课程建设团队,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加强课程实施管理,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不断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强化教师课程意识,使教师在参与、合作、发展的课程构建体验中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感,实现专业成长。

3. 学校发展目标

彰显学校特色,让丰富多彩的课程润泽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突显自我特长;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优化教学手段,增长灵动智慧;构建结构合理、富有灵动特质的课程体系,打造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灵动校园。

二、结构与设置

1. 课程框架

灵动课程包含四大板块,分别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和发展课程(如图1)。

(1)灵动基础课程:基于标准的校本教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起点是细化课标,着力点就是尊重课堂,开展“‘1+X’基于核心素养的灵动课堂”向纵深发展的教研主题研究,开展“探究学科整合、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核心素养”,进行横向跨学科整合的教研主题的研究。

(2)灵动拓展课程:开设拓展性校本课程。学校结合已有的课程特色和优势资源,将拓展课程分为“人文、艺彩、科创、炫动”四大板块(如图2)。

人文课程有:语墨沙盘、英文绘本、自然拼读、悦读时光、漫谈三国、光影赏析、相约手语、趣数游戏、智数学堂、初识敦煌、数学阅读、红十字救护、节气密语、齐鲁风情。人文综合类课程,多为基础类课程的延伸,旨在拓宽知识领域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启迪学生的心灵与智慧。

科创课程有:科创工坊、智能科创、发现自然、科创实验。课程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调查、访问、操作、服务劳动技术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艺彩课程有:十字绣艺、艺美童声、创艺建模、艺巧编织、欣艺剧社、艺趣彩绘、艺海布贴、海艺智坊、美艺写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展示学生的艺术魅力。

炫动课程有:炫彩竞技、炫灵篮球、炫酷足球、炫艺空竹。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与能力并使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良好生活习惯。

(3)灵动实践课程: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育“知行合一的龙之骄子”为目标,使学生成为言有规、行有范,具有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合格小公民。

课程包括庆典仪式课程、动感中队课程、缤纷节日课程、主题教育课程、五彩假期课程五大板块(如图3)。

庆典仪式课程包括: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建队日、毕业典礼。以规范的仪式、隆重的氛围,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升华情感,明晰担当。

动感中队课程包括:汉字的由来、剪纸文化、皮影戏、文房四宝等。体现班级的一班一品,是具有班级特色的中队课程。

缤纷节日课程包括: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开展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习。

主题教育课程包括:围绕学雷锋日、植树节、教师节、建军建党节等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

暑假期间还增设了五彩假期课程板块,课程包括:蓝色海洋、绿色健康、红色经典、黄色读书、橙色安全。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让学生的假期有目标、重实践、更丰实。

(4)灵动发展课程:是还在积极构建的一个板块,主要是进行STEM课程及海洋嘉年华的综合性课程的探究。

2. 课程设置

三、课程实施

1.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以“打造有质量课堂”为目标,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紧抓教学五环节的质量,努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基于标准的校本教学,起点是细化课标,着力点就是尊重课堂,开展“‘1+X’基于核心素养的灵动课堂”向纵深发展的教研主题研究,精心打造“五自”灵动课堂;开展“探究学科整合、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核心素养”,进行横向跨学科整合的教研主题的研究,各学科组采取实证教研的方式,可采用项目学习、跨学科、知识重组等多种角度开展教学研究,关注课堂广度与深度,增加课堂密度。

2. 拓展性课程及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规划课程,全员参与

学校根据灵动文化及灵动课程理念,制订课程实施方案,灵动课程做到人人参与。全校教师人人要有课程研发意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填写“课程研发意向表”,学校汇总、筛选,组织学生填写“课程意向表”,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基础上,确定每学年的课程内容。

(2)学生申报,学校统筹

开学第一周向学生宣传实施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学校课程的积极性,推送微信课程介绍,让学生家长了解新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下发选课表,填报志愿,每位学生可填报第一、第二志愿,便于班内协调,班级选课表汇总到年级组长处,进行汇总及第二次协调,最后由教导处汇总进行第三次协调。

(3)纳入课表,保证实施

学校根据课程计划,将灵动拓展课程排入总课表,每周四下午第三时段,下发到每个班级,公布课表、授课教师、课程内容、学习地点、站队顺序、进教室行进路线等。

(4)规范课程,关注过程

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拓展课程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一样,建立课程班级、合作小组,加强考勤管理,每堂课填写出勤表,落实学生未参与的原因。教师要制订课程纲要、学期课程计划、教学进度,完成课时备课、课后反思,进行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校本课程,精心备课上课,并根据实际及时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校定期开展课程交流教研活动,研讨教学策略。学校提高教师的课程驾驭能力。

(5)及时评价,成果推送

教师定期检查、记录、反馈学生课堂情况,填写好课堂评价表,学期中以微信形式推送展示学生的成果,学期末以视频形式面向全校师生、家长进行展示。

四、课程评价

1.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1)学业评价(量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习态度、参与度与完成度兼顾,具体实施如下,如表2所示:

① 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计为学时学分(A)。出勤率低于60%无学分,超过90%计满分。占学业总成绩的20%。

② 课业完成情况评价,计为课业学分(W)。占学业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态度、完成作业的情况。

③ 课程结业成绩,计为成绩学分(G)。占学业总成绩的40%。

④ 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T=A+W+G,并分为A、B、C、D、E五个等级。

(2)激励性评价(质性评价)

依托“小龙人”评价,推行(电子)五彩灵卡(五轮风车,中轴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评价体现,五轮分别由五种颜色代表五种类别的“灵动”课程评价体现,如图4),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课程过程性评价仍可依据具体科目特点继续采用“小龙人”评价方式,并作为学期、学年对学生“五彩灵卡”评价的主要依据。“五彩灵卡”评价区分度则以色彩深浅和教师的描述性评价相结合。六年中,学生先后选修几个类别的课程,风车轮便会由几种颜色组成,旨在激励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的同时,也能广泛涉獵不同领域,提高综合素养。

2. 对教师实施的评价

(1)加强课程教师团队建设,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及专业水平,学校将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培训);请进来(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入校指导);老带新(通过师徒结对等名师带教形式,培养青年教师);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具备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的教学能力)。

(2)教师要建立文本和电子档案,制订课程纲要、学期课程计划、教学进度,完成课时备课,课后反思,进行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学期中以微信形式推送展示学生的成果,学期末以视频形式面向全校师生、家长进行展示。

(3)注重表现性评价,形成“四课制”,即青年教师展能课、骨干教师特色课、学科组长示范课、拓展课程创新课,促进教师相互交流,提升课堂品质。

3. 对课程的评价

教师的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等。

五、课程保障机制

1. 组织保障

校长为项目推进第一责任人,成立学校课程推进领导小组,形成课程管理网络。

2. 制度保障

在课程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规划目标的具体要求,不断完善课程规章制度,努力形成课程制度文化。

3. 经费保障

学校在软、硬件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适时添置课程所需材料,落实评价奖励机制,确保课程有效开设,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第二附属小学,青岛燕儿岛路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校本评价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