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21-09-26陈木标

老区建设 2021年16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乡村振兴

[提 要]近年来,柑村村致力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助推乡村振兴的成效显著。然而,柑村村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红色讲解员队伍短缺、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比较传统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完善相关基础服务设施、打造优秀红色讲解团队、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方法等举措,将为柑村村进一步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优化路径。

[关键词]柑村村;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作者简介]陈木标,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广东湛江 524088)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地方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广东南路革命策源地柑村为例”(pdjh2021b024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纪念场所、不同时期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称。”[1]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则是地方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时期从事革命活动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英雄事迹等资源的总称,是极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地方红色文化资源除了具有红色文化资源本身的功能与价值外,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属性,是當地发展的特色优势资源。革命老区村庄作为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富矿,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乡村振兴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反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更加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发展动能。

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对于乡村振兴的二重意蕴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物质与非物质的价值功能,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财富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开发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还能助推地方的乡村振兴,主要体现出物质财富贡献、精神价值引领的二重意蕴。

(一)物质财富贡献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物质层面主要有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烈士纪念碑等。这些特色资源如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将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比如,通过开发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来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这不仅可以完善乡村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还能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员前往当地进行参观学习以及进行物质消费等,为乡村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进而可有效地整合利用乡村地区的各种资源,辐射带动交通运输、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产品深加工、餐饮、民宿、手工艺术品、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经营服务,延长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不断优化乡村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基础产业转型升级,拓宽乡村地区的致富道路,吸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返乡就业或者创业,增加当地民众的经济收入,使乡村民众的生活愈加富裕,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二)精神价值引领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精神层面主要有革命英雄人物先进事迹、革命精神等,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与革命英雄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等高尚的精神品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能为革命老区村庄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2],其具有精神引领的重要价值。当前,我国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还是落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在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上,遇到各种困难、面对诸多的风险挑战无可避免。基于此,革命老区村庄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红色精神,能够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工作本领,在乡村振兴建设的征程上披荆斩棘,为加快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而努力拼搏。

二、柑村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柑村村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物质和精神的重要价值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柑村村积极开发利用和保护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发展现状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柑村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笪桥镇柑村村是广东南路革命的战斗堡垒村,是茂名地区参加革命人数最多、为革命献身人数最多的革命老区村庄。柑村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柑村村乡村振兴新的发力点。近年来,柑村村致力于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主要是建设和完善了一系列革命纪念设施,先后修缮了革命遗址橘山小学、柑村革命烈士陵园,建设了南路革命纪念园、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化州英烈园等红色景观,吸引了周边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与政府机关部门的党员干部以及大中小学师生等群体前来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自2019年6月开馆以来,吸引了茂名、湛江、阳江、广西等地区10多万人次到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红色旅游,成为粤西地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柑村村更成为主要阵地,500多批次近6万人次前来学习。[3]

(二)柑村村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效

柑村村自2017年被列为广东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村庄以来,充分挖掘和保护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下,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红色村建设,营造了“全村上下一条心,共建美丽新柑村”的良好氛围。村里的基础设施、乡风文明以及群众生活环境等方面得到不断地改善,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1.红色旅游发展推动了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依靠产业振兴的乡村振兴才能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创业机会,增加其经济收入,巩固乡村脱贫攻坚的成果。革命老区村庄通过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带动农业基础产业的发展。随着柑村村革命烈士陵园、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建成,吸引了一大批外来人员前往参观学习以及开展红色旅游活动,为柑村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柑村村以此为契机,改变了以往单一种植甘蔗、黄瓜等低经济效益的农产品的做法,着力种植嘉宝果、火龙果、释迦果等高经济附加值的特色品种。此外,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生态养鸡场以及南药种植等,打造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带动其他服务产业的发展。柑村村以打造红色村的特色品牌为契机,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前往当地进行参观学习,游客在此期间也进行物质消费。柑村村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多次举办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会、发展农村电商以及商贸等服务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产业振兴。

2.红色景观打造促进了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的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在于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所以,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红色革命老区村庄的生态环境也值得关注。[4]柑村村以“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了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投入,改善村里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在居住环境方面,柑村村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村容整治有机结合,先后建成了柑村革命烈士陵园、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等红色景观,以及柑村大戏楼、柑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为村民打造娱乐、健身的乐园,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此外,还扩改了笪桥镇至柑村村的水泥硬底化乡道,以及在笪桥圩至柑村村的道路两旁安装了带有党建元素的路灯。村巷道也实现硬底化以及路灯的铺设,同时也对村中部分旧房屋墙体进行绘画美化,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生态环境方面,柑村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除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还建成了污水处理站和垃圾收集站以及公共厕所,使得柑村村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优美。柑村村于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3.红色文化教育塑造了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文明的乡风有助于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增强乡村内部的凝聚力,使广大村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乡村振兴建设发力。因此,实施乡村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仅要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更要培育文明乡风[5]。柑村村在培育文明乡风方面,除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之外,同时也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文化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在村里打造一系列红色景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大力弘扬革命优良传统,使村民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鼓足干劲,积极参与乡村的全面振兴建设;另一方面,外地人员前来当地参观学习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能够使广大村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外来人员面前的言行举止是代表村集体的形象,从而更加自觉地约束自己,严格遵守村规民约。总之,红色文化教育在柑村村内部形成了一种村民们潜移默化地学习革命历史和传承革命精神的民风,有效地促进村里的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支撑。

4.红色革命实践引领了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政治基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将乡村治理體系具体化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指出了乡村社会治理要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村的有效治理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乡村社会治理方面,老一辈革命党人就乡村社会的治理进行了相关实践与探索,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治理实践经验,对今天乡村的有效治理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柑村村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了党的革命优良传统,深入学习总结革命先辈的乡村治理实践经验,在带领广大村民进行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始终把全体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精准扶贫方面,柑村村实行全体党员挂钩帮扶到户,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此外,还积极发动和组织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使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增强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参与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助力乡村有效治理。

5.红色村庄建设带来了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满足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种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生活层面,在精神方面亦有需要。随着村民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满足之后,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综上所述可知,红色文化资源以其丰富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对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以及治理有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实现村民的生活富裕同样具有促进作用,“生活富裕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包括精神生活的富裕”[6]。柑村村大力开发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打造红色景观发展红色旅游,推动当地的产业兴旺,有效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不但拓宽了村里脱贫致富的渠道,还有效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创业问题,增加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使得村民们在物质生活层面逐渐富裕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修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柑村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设施,使得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红色村庄建设带来生活富裕的成效显著。

三、柑村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柑村村通过开发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其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开发利用模式单一,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不足

柑村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通过保护与开发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来发展红色旅游,使其成为柑村村乡村振兴建设的特色优势。但柑村村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开发利用模式目前仅停留在建造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传统红色教育基地层面,缺乏开发其他相配套的红色旅游项目以及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致使游客到柑村村红色教育基地仅仅是进行参观学习,即只是单向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可以说,柑村村红色旅游的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对红色旅游的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长此以往,该村的红色旅游吸引力将很难得到提升。

(二)基础设施尚未完善,游客旅游体验有待提升

柑村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虽实现了村巷道硬底化,铺设了路灯,以及修建了公共厕所与污水处理站等,村里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但从发展红色旅游角度来看,当地与旅游项目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一是交通运输服务设施不完善,柑村村距离笪桥镇域中心和主干国道比较远,缺乏直达柑村村的旅客运输工具,不方便游客的交通出行。二是柑村村服务于游客的住宿、饮食以及其他休闲娱乐的服务设施比较匮乏,游客旅游体验感得不到满足,导致游客在当地停留的时间比较短。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红色旅游的经济附加效益的发挥。

(三)红色景观分布零散,红色讲解人员队伍短缺

目前,柑村村已打造了多处红色教育基地,主要有柑村革命烈士陵园、南路革命纪念园、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化州英烈园等,加上革命英烈故居与其他革命遗址等红色景观的零星分布,在外来参观学习交流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就需要配备大量的讲解员。然而,由于经费短缺,很难配备充足的讲解员。另外,由于柑村村地处粤西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加上工作待遇不佳,优秀的讲解员更是难以招聘到。目前主要有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配备了固定的专业的讲解员,其他革命英烈故居与革命遗址等零星分布的红色景点则比较欠缺讲解员。

(四)宣传方式比较传统,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不高

柑村村在红色文化宣传方面,主要是采取传统的宣传形式,比如通过修建革命历史类纪念场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另外,革命纪念馆里边的布展形式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展示,主要是运用革命历史实物和图片,并附上必要的文字介绍等,缺乏相应的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作为支撑,而未能将革命历史材料建立相应的电子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革命历史资料的保管和传播。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参观者也不能进行线上参观学习,影响了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广度,使得柑村村的红色文化知名度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柑村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7],深刻阐明了利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性。在乡村振兴视域下,柑村村应深入挖掘、充分利用好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柑村村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资源,具有重要的物质财富价值和精神财富价值。柑村村应立足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实际,对其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延长红色旅游的产业链,增加其经济附加值,进一步助推当地的产业振兴。一是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进文化旅游公司,参与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開发,比如制作红色历史舞台剧、微电影等一系列红色文化影视作品,吸引游客的眼球。二是大力开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柑村村除了打造革命纪念园、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景观之外,可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如,开发形式多样的红色旅游工艺品、红色旅游纪念品,以及设计具有红色文化元素的海报、日历等,将红色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用品有机结合起来,使无形的红色文化有形化,不仅有助于传播红色文化,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是打造“重走革命足迹”类的红色主题休闲体验项目,寓教于乐。将当地的各类革命遗址进行扩改,模拟当时革命先辈开展革命斗争的活动场景,让游客亲身体验革命先辈所度过的艰辛岁月,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教育。通过诸如以上的措施,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二)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红色景点承担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历史使命,能够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红色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则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往红色景点进行参观学习,而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则离不开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柑村村如要深入开发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相关项目,那么完善当地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则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柑村村要完善红色旅游的配套服务设施,才能推动当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柑村村至笪桥镇域中心和主干国道的旅客运输服务设施,解决游客前往柑村村的交通难题。当地应加强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汽运公司的合作,争取增设柑村村至笪桥镇中心乃至化州市区中心的公交路线,或者开设柑村村至茂名其他红色景点的红色旅游专线大巴,提高柑村村的通达性,为游客提供便捷、安全和舒适的运输服务。二是完善游客的住宿、饮食以及其他休闲娱乐的服务设施。柑村村可以通过发展民宿、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客栈等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通过建设农庄、农家乐等项目为游客提供餐饮休闲服务。这不仅可以解决游客的住宿、餐饮以及休闲服务的问题,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感,还能延长游客在当地的停留时间,促进消费,进而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进一步助推村民的生活富裕。

(三)加強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红色讲解团队

红色讲解员队伍是红色精神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支优秀的红色讲解员队伍,对于助推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播以及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柑村村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要着手解决红色讲解人员队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要着力建立健全红色讲解员队伍建设机制,设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资金,纳入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确保红色讲解员队伍的选拔、引进和培养有充足的经费保障。除了招聘社会人员担任讲解员之外,还可以与粤西各高校进行合作,联合培养大学生红色讲解员。比如,从高校里边选拔高素质的大学生担任讲解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将其打造成为一支高素质的红色讲解员队伍。这样不仅能减少聘请专业讲解员的资金支出,同时还能将红色育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充分发挥政校协同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动本村革命先烈的后代担任讲解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这不仅可以壮大红色讲解员队伍,还可以提高革命英烈后代参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使柑村村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四)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柑村村应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扩大当地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一是创新革命纪念馆的布展形式。在以传统的图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的基础上,应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表现形式予以呈现,建立红色景观的线上展示平台,“运用全景观展技术,采取多媒体互动叠加图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8],对革命纪念馆现场进行360度全景展示,使观众能够通过线上的方式一览革命纪念馆的全貌。二是以广东南路革命斗争历程为题材,拍摄相关的微电影、短视频,讲述与南路革命有关的革命故事,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和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这样有利于红色文化突破传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红色文化传播变得更为迅速、更为高效。三是借助于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与地方、省级以及国家级新闻媒体的合作,在各级新闻报纸、电视台等平台上宣传当地的红色文化。这不仅可以扩大柑村村红色文化的传播广度,还能提升柑村村红色文化内涵的感染力,使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以及深化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五、结语

柑村村作为广东南路革命老区村庄,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对待柑村村的红色文化资源,我们不仅要把它保护好,还应把它利用好。那么,如何把柑村村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柑村村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需要直面的问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柑村村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极具物质财富和精神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又为柑村村的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优势支撑。为此,我们要在全面审视当前柑村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做好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功能价值,使其成为助推柑村村革命老区村庄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艳景.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及其开发利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6).

[2]安阳.汲取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力量[N].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03-31(06).

[3]詹翔闵,全良波.重塑红色基因图谱 助村民走上致富路[N].羊城晚报,2021-04-07(A02).

[4]杜慧中,高巍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作用的思考——以赣南老区安远县为例[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0,(12).

[5]甄敬霞,张磊.以文化扶贫巩固新疆脱贫攻坚成果[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20,(1).

[6]涂平荣,刘修发.乡村振兴与农民政治参与的内在机理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9,(5).

[7]习近平.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8]张玉玲.“金课”视域下基于双平台的高校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10).

[责任编辑:马丽莎]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