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视角提升法治教学实效

2021-09-26吴玉婷

求知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吴玉婷

摘 要: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完善期,小学生也应成为法律的学习者和践行者。法律知识专业性强,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因此,抓好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采用适切的教学方法,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学为例,对小学法治教学的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法治知识;教学方法;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4-0058-02

引 言

法治知识具有数量多、专业性和规范性强等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法律知识更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因此,在进行法律知识教学时,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以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欲望,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迁移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传授法律知识到培育法治意识和观念的转变,使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真正达成法治教育的目的[1]。

一、提升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的必要性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2020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中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他在会议中还特别强调了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2016年6月,国家颁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指出,要形成较为全面的法治教育体系。同年9月,道德与法治课程替代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在中小学开设,把六年级上册教材设置成《法治教育专册》,其他册次教材也在根据实际内容渗透相关法律知识。至此,法治教育正式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

(二)法律知识特点的必然要求

法学门类广泛,知识量极大,仅小学教材中就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且法律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其中涵盖了大量专业名词和术语,理解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学习法律知识需要一些相对专业的人士进行指点。学校作为青少年儿童接受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可以较为系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促进法律素养真正落地[2]。

以“权利”与“权力”为例,两者的读音虽然完全相同,但其内涵却大相径庭。(1)行使主体不同:权利行使的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3)推定规则不同: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而权力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4)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

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因此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没有相对專业的解释,那么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要将专业性、规范性强的众多法律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念,是离不开专业系统的指导的。

(三)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

“学法懂法守法,要从娃娃抓起。”法律看似离我们遥远,实则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小学生,也享有基本的权利,也应履行基本的义务,不应损害他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合法权益。

《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提出每个儿童有固有的生命权。当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他们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的法律条文不仅保障了少年儿童的受教育权,也明确规定了受教育的义务。所以,在享有各种权利保障的同时,小学生也必须自觉去履行自身的职责,认真完成学业任务。

二、提升法治课堂教学实效的教学方法

(一)生活化教学:法治学习生活化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要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小学生真正适应眼前的生活。小学生年龄小,普遍缺乏生活经验,很难理解抽象的法律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将法治教学生活化。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拉近小学生与法律之间的距离,使专业的法律知识不再令小学生望而生畏,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也便于学生将生活经验与法律知识联系起来。

选择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新闻案例:“两名旅客乘坐动车途中,在动车厕所内吸烟,不料两人当场被抓。派出所民警依法对成年旅客处行政罚款500元,对未成年旅客也进行了批评教育。”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两名旅客没有履行何种义务?没有履行这项义务为什么要被罚款?结合自身乘坐动车的经历,学生了解到在动车上吸烟很可能会触发设置在动车各处的烟雾报警器,给列车运行和旅客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由此,学生不仅理解了在公共场合尤其是禁烟区吸烟的危害,也明确了即使是未成年人也应履行这项义务。

“湖北武汉一名一年级学生在卤菜店的案板下坚持上了一个多月的网课。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这则新闻案例中,这名小学生没有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只能在阴暗狭小的空间里学习。学生看了这则实例之后,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比,以这名小学生为榜样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坚定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信念。

列举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进行教学,一方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体验式教学:法治学习活动化

杜威提出转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学”。儿童天性活泼,喜欢玩游戏。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法律条文,使法治知识、意识和信仰真正深入学生心中。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