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在财政转移支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25张建根邢书霞

科技风 2021年24期
关键词:转移支付信息管理区块链

张建根 邢书霞

关键词:区块链;转移支付;信息管理

一、绪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一方面,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为中央在缩小地区问财力差距,优化地区间资源配置,贯彻特定的政策目标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极大地保证了地方政府的基本财力,切实增强了基层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能力,充分保障了基層政府正常运转。

鉴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庞大的资金规模、较高的支出占比比重,以及在保证中央政策顺利执行、切实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预算法要求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然而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而是各级行政区划建有独立的预算管理系统,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数据分散保存在各级行政区划的信息系统内,数据汇总和信息公开主要依靠数据报送和政务公开。因此任何一级行政区划都不能及时账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对其全流程监管的手段。

当前财政部正在推进《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管理规范》和《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技术标准》建设,各省正在抓紧推动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旨在以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为指引,整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绩效管理等业务环节,贯通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并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控制规则嵌入业务系统,促进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

以上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重点实施级次在省级财政,因此形成了以各省级财政为中心的数据中心,依然是各级财政独立管理,上下级数据衔接依靠数据推送和报送的模式,没有彻底解决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过程中交易数据易篡改、缺乏公开透明机制、监管困难等固有问题。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过程涉及各级财政部门、各级预算部门等,正好契合了区块链多方参与、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等特点。本文将尝试探讨“区块链+财政转移支付”,分析区块链技术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优势,针对推广应用中面临的困难提出对策建议。

二、区块链的技术优势

区块链技术作为多种新技术的组合应用,相对于传统的账簿系统,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一是去中心化,基于区块链的交易,采用点对点通信的方式,任何节点既是授信单元,又是被授信单元,没有中央管控的授信中心,并且部分节点不可信,甚至是恶意的都不影响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从而建立起没有“绝对中心”信托机构的信用机制。二是公开透明,在区块链技术下,所有的交易信息都保存在区块链中,形成交易账簿,账簿又在每个节点上都保存有完整副本,因此形成分布式的账本,打破了传统信息系统的信息壁垒,任何记录在册的交易都可以被所有节点查看,实现了交易数据的公开、透明。三是不可篡改,区块链通过分布式存储、时间戳证明、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等技术应用和机制设计,任何节点对账簿内容的任何篡改都会被其他节点发现,改变了传统信息系统数据改变无法被发现的困局,从而确保了整个系统的不可篡改性。四是可追溯性,区块链中的数据一旦经记录即不可修改、删除,并且按交易时间顺序前后排列,因此对区块链系统内交易的每一次操作都留有痕迹,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链式结构追本溯源,一笔一笔进行验证。五是公平高效,智能合约在满足事先约定的交易条件时自动执行,不以人为因素终止,因此不仅减少了人为操作,同时也避免了违反合约甚至恶意毁约情况的发生。整个合约的设立、存储、读取、执行的整个过程是公平高效的。

三、财政转移支付信息化遇到的瓶颈

当前,我国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部门基本都建设了本级预算管理系统。部分省(市)信息化系统可以自动下发和接收转移支付指标,但系统之间并没有建立共识机制,仍是中心化的信息系统。因此财政转移支付信息化发展存在以下不足:

(一)业务办理时间过长,难以及时发挥资金效益

当前转移支付资金管理虽然有信息系统支撑,但大量业务办理环节本质上还是记账系统,最终依靠资金文件确认,信息系统仅作为线下办理结果的记账工具,智能化程度低。并且业务管理流程冗长复杂,使得信息系统操作和确认的环节过多,任何环节的耽搁都增加整个业务的办理时间,因此转移支付业务办理时间过长,一些紧急情况(比如救灾、救险等)可能无法及时拨付转移支付资金,以致影响资金的使用,无法及时发挥资金效益。

(二)人力资源大量浪费,难以充分减轻基层负担

转移支付资金对账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年终结算的重要工作内容。为规范对账流程、提高对账质量,往往上级财政部门要安排专人明确具体措施,制定对账格式和对账要求,提前下发对账清单和对账表格,对下级财政开展对账培训,做好业务指导;下级财政部门要明确专人跟踪落实对账工作,跟踪上级要求,账务业务口径,学习填报要求,协调各资金管理处汇总资金文件,填写各类对账表。大量繁琐的对账工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给年底本来就承担繁重的工作的人员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三)统计数据缺乏信用,难以全面利用数据价值

当前各级财政都有本级的预算管理系统,上下级之间没有互联互通。因此上级不能直接掌握下级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数据采集或数据报送的方式。无法避免重复报送,报送不及时的情况,甚至发生恶意谎报、漏报的情况。最终上级财政无法全面掌握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全部情况,甚至掌握了错误数据,也就将无法进行资金效益分析,无法对转移支付政策的制定、评价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最终降低数据的信用度,继而难以发挥数据的潜在利用价值。

(四)业务数据容易篡改,难以实现监督审计功能

在各自为政的信息系统中,难以打破“数据孤岛”造成的信息壁垒,很难追踪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下达、使用的完整情况。因此监督部门或审计部门在对转移支付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监督审计时,为掌握全部数据,相关部门需要组织协调大量的数据采集、清洗、整理等准备工作,耗时耗力,而且因为数据可信度不高,不仅极大降低监督审计工作质量,而且无法建立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全方位监督模式。

猜你喜欢

转移支付信息管理区块链
高校就业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浅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限制因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完善市县转移支付资金因素法分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