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指导团队长效机制建设探究

2021-09-24李稳国谭伟石肖卫初胡赛纯邓亚琦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团队建设激励机制

李稳国 谭伟石 肖卫初 胡赛纯 邓亚琦

摘要:本文针对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指导团队存在的问题,结合基于作者团队多年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指导实践经历和经验,从职称评定、奖励绩效、年龄与学历结构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解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激励机制建立、组织机构完善、指导团队人才梯队建设、团队成员分工与协作以及团队氛围与人文关怀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指导团队长效机制建设策略。该策略在本校电子与信息类专业多年的实践成效表明其有效性。

关键词:团队建设;人才梯队;学科竞赛;创新项目;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2-0212-03

Abstract: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guidance team in the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project, the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guidance team is studied and analyzed from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reward performance, age and education structure based on practical. Furthermor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project guidance team is proposed by building excitation mechanism, team member cooperation, team atmosphere and humanistic care. The practice results on the major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in our university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rategy is effective.

Key words:Team building; talent echelon; subject competition; innovation project; incentive mechanism

學科竞赛和创新项目研究是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它对于造就新一代具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意义深远[1]。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实践的获奖学生,由于在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上占有优势,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已经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2]。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实践的作用绝非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可替代,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信息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4-5]。此外,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研究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可以有效推动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建设,促进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是检验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水平的重要途径[6, 7]。对于定位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本科院校来说,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研究无疑地可大为促进其应用型创新人才质量的培养;而指导团队又是保证科竞赛和创新项目有效、高质开展的最重要环节之一[8]。为此,对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教师指导团队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与探究并构建长效机制成为必要。

当前,高校院校普遍存在的指导教师动力不足和结构层次不合理等问题,由此导致教师团队稳定性和连续性缺乏。本文通过总结多年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指导经验和调研同类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以电子和信息类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构建学科竞赛与创新项目指导团队长效机制策略。

1 研究总体框架

科竞赛与创新项目指导团队长效机制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首先,基于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指导经验及同类高校调研结果,从师资结构和师资动力方面分析指导团队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分析,探究合理的专业指导团队组建方案及指导团队激励制度与团队氛围方面的建设;最后,探讨如何构建稳定连续的教师指导团队长效机制。

2 教师指导团队问题解析

学科竞赛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工作必然是团队作业。然而,目前学科竞赛教师指导团队普遍存在指导教师动力不足及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1 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问题

当前无论是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本科高校还是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主要表现在职称评定、岗位晋级、科研奖励、人才计划、绩效奖励等方面,均严重偏向各类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科研论文发表、专利申报,本文以作者所在本科高校及调研的本省教学型兄弟院校为例展开具体分析。1)在职称评定方面:指导学科竞赛可作为职称评审量化加分项,但是分值较小,如教育部的八大竞赛的国家一等奖加分分值相当于一篇EI或CSCD收录文章、一个国家二等奖仅相当于指导国家级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很显然指导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的难度和工作量要大得多;除此之外,指导学科竞赛还有累积加分限制,造成的结果是比如一年度取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多个奖项后,后续的指导工作在职称评审量化加分无效,这将大大消减指导教师的积极性;2)绩效奖励方面,只有取得一定的奖项且按照奖项大小给以一定的工作量,如果指导学科竞赛没有获得任何奖项连最基本的工作量都没有,缺少弹性机制,然毕竟学科竞赛是一项知识或技术性创新竞技性群体活动,获奖比例远小于50%;3)在人才计划方面:即使校级的人才计划也没有对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考量;4)其他如岗位晋级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均不重视学科竞赛方面贡献。综上所述,本科高校在重科研轻教学理念下,在职称评定、岗位晋级、科研奖励、人才计划、绩效奖励等方面对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方面普遍不够重视,进而导致指导教师积极性缺乏、动力不足,特别是职称压力大的年轻教师普遍不愿意参与(或轻度参与)学科竞赛方面的实践教学。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团队建设激励机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