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寨高肥力田水稻不同种植密度的农艺性状及产量

2021-09-24龙求志龙胜碧龙景权马星桃杨凤桃罗永莲

农技服务 2021年7期
关键词:肥力田块纹枯病

龙求志, 龙胜碧, 龙景权, 马星桃, 王 坤, 杨凤桃, 罗永莲

(1.贵州省锦屏县敦寨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 锦屏 556799; 2.贵州省锦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 锦屏 556799)

村寨高肥力田是指在农村村寨中或周边,由于农村生活废水、畜禽粪便等生活物质长期渗入,从而形成的一类稻田土壤,在水稻土中的占比3%~5%。这类稻田由于土壤肥力较重,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农户种植水稻一般少施甚至不施化肥。与其他稻田比较,村寨高肥力田的水稻秧苗分蘖能力相对较强,生长旺盛,肥力重的田块有贪青现象。在村寨高肥力田的水稻种植上,其种植密度不统一,导致水稻的产量相差较大。在水稻种植上,密植可以控制水稻分蘖数量,减少无效分蘖;但由于村寨高肥力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高,水稻分蘖能力强,密植容易导致水稻透风透气差,使小气候环境恶化,容易滋生病虫害,从而导致减产。故确定适宜的水稻种植密度十分重要。通过在村寨高肥力田块设计不同水稻种植密度,探讨水稻生长表现及产量,为科学确定该类型田块适宜栽培密度、挖掘水稻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敦寨镇平江村开展,当地海拔410 m,年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 336 mL,无霜期310 d。试验田块为该村龙立成责任田,地处村寨旁边,田边南北两则为村民住房。土壤潮沙泥田,由于长期受村寨环境及生活排放物影响,田块泥土颜色失去原有土种颜色,颜色较深,总体肥力表现较高,土壤养分经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检测,其pH 5.61,有机质41.4 g/kg,全氮2.64 g/kg,有效磷96.9 mg/kg,速效钾101 mg/kg,缓效钾85 mg/kg,交换性钙2 360 mg/kg,交换性镁216 mg/kg。

1.2 试验品种与肥料

试验用水稻品种为蓉18优2348,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由四川众智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2015年9月通过审定。

村寨稻田土壤养分较高,肥料主要按照当地农户习惯施肥用量。基肥施用农家厩肥200 kg/667m2,菜油枯20 kg/667m2,25%复合肥(N∶P∶K=9∶5∶11)25 kg/667m2,追肥施用尿素(N含量46.4%)5 kg/667m2。

1.3 试验设计

贵州省锦屏县当地百姓习惯采用稀植,其种植密度一般为4 000~5 000穴/667m2。试验根据当地习惯,设计5个不同密度处理。以当地村寨高肥力田块习惯栽培密度作对照,处理1:4 000穴/667m2(CK);处理2,5 800穴/667m2;处理3,7 600穴/667m2;处理4,9 400穴/667m2;处理5,11 200穴/667m2。试验小区长7 m,宽3 m,面积21 m2。处理1栽培规格为33.3 cm×50 cm(6行、21穴/行),处理2栽培规格为26.9 cm×42.9 cm(7行、26穴/行),处理3栽培规格为23.3 cm×37.5 cm(8行、30穴/行),处理4栽培规格为21.2 cm×33.3 cm(9行、33穴/行),处理5栽培规格为18 cm×33.3 cm(9行、39穴/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间距0.3 m,重复间距0.4 m。

1.4 试验方法

2020年4月15日浸种,采取湿润育秧方式于4月19日播种,5月21日施入农家肥并翻犁,5月31日施复合肥并耙田,6月1日大田移栽,6月15日施追肥。6月17日用烯啶·蚍蚜酮、蚍虫啉防治稻飞虱,6月22日和7月3日用烯啶·蚍蚜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氨基阿维菌素配合高性能展着剂防治到纵卷叶螟。9月19日收割。

1.5 考察项目

按照水稻试验技术规范,主要调查水稻分蘖动态、分蘖率、成穗率、亩穗数、植株性状(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收割后统计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村寨高肥力田水稻不同种植密度的产量

从表1可知,处理3和处理4的产量较高,分别为674 kg/667m2和658.1 kg/667m2,较对照高128.9 kg/667m2和113 kg/667m2,增幅为23.6%和20.7%;其次是处理5和处理2,分别为605.4 kg/667m2和566 kg/667m2,较对照高60.3 kg/667m2和20.9 kg/667m2,增幅11.1%和3.8%;处理1最低,为545.1 kg/667m2。

表1 村寨高肥力田水稻不同种植密度的产量

对各处理产量进行差异性分析表明,处理3与处理4无显著差异,处理3和处理4与其余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处理5与处理1和处理2之间差异显著,处理1与处理2之间差异不显著。

2.2 村寨高肥力田水稻不同种植密的分蘖动态

水稻试验田统一于6月1日大田移栽,在各处理移栽穴均苗基本一致情况下,对穴植株分蘖动态定点调查发现,移栽7 d后(即6月8日)处理1和处理5开始出现分蘖,当水稻移栽12 d后各处理全面进入分蘖状态,其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4进入分蘖的旺盛期(图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于7月14日达到分蘖高峰期,处理1和处理5于7月19日达到分蘖高峰期。处理1~处理5的最高苗株数分别为72 800株/667m2、83 520株/667m2、91 960株/667m2、113 740株/667m2和112 000株/667m2;分蘖率分别为396%、335%、269%、281%和233%。分蘖率总体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图1 村寨高肥力田水稻不同种植密度的分蘖动态

2.3 村寨高肥力田水稻不同种植密度的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种植密度对水稻农艺性状影响较大。其中,水稻分蘖最高苗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苗株,处理1最少,为72 800株/667m2;处理4最多,为113 740株/667m2,两者差距达40 940株/667m2。有效穗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处理1的有效穗数最少,为63 600株/667m2;处理5最多,为99 680株/667m2,两者差距达36 080株/667m2。成穗率表现中间大两头小态势,处理2和处理3较高,分别为94.4%和90.1%,其次是处理1和处理5,分别为87.4%和89%。株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处理1最高,为114.9 cm;处理5最低,为102.4 cm。穗总粒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处理1最多,为394粒/穗;处理5最少,为293粒/穗。空秕粒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处理5最多,为88粒/穗;处理1最少,为16粒/穗。结实率随种植密度增加明显降低,处理1最高,为95.87%;处理5最低,为70.08%。不同种植密度的千粒重和全生育期差异不明显。

表2 村寨高肥力田水稻不同种植密度的农艺性状

2.4 村寨高肥力田水稻不同种植密度的病害发生情况

水稻病害的发生除受水稻品种、气候等因素影响之外,种植密度也是影响水稻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试验田进行调查发现,水稻病害除纹枯病外无其他病害发生。纹枯病的发病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处理1~处理5的纹枯病发病率分别为8.6%、9.8%、10.5%、12.9%和13.5%(表3)。

表3 村寨高肥力田水稻不同种植密度纹枯病的发生情况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村寨高肥力田块水稻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其中,最高苗、有效穗、穗空秕粒和纹枯病随水稻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分蘖率、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随水稻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处理3和处理4的产量较高,分别为674 kg/667m2和658.1 kg/667m2,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说明,村寨高肥力田块适宜种植密度为7 600~9 400穴/667m2,与常规田块比较种植密度应适当减少。

水稻生长及产量受不同地区、气候、土壤养分状况以及栽培密度等因素影响较大,试验探讨了村寨高肥力田块特定土壤因素条件下水稻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的影响,丰富了水稻栽培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肥力田块纹枯病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
2015年河南禹州市甘蓝田间试验
鄂东南崩岗洪积扇土壤性质分异规律
土壤肥沃耕层构建模式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