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你眼里有光、心中有爱

2021-09-23胡涓兰

师道 2021年8期
关键词:试卷情绪妈妈

胡涓兰

总是这样,夏天来临的时候,花裙早已做好准备。晚风轻轻掀动垂落的裙边,连同长湖里的落日。这时候,手拿一本约翰·戈特曼的《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坐在水边最喜欢的亭台里,泡上一壶清茶,翻开书籍,看着夕阳透过头顶的绿叶,缓缓地在页面上留下斑驳的金色光影,心中便无端升腾起一丝道不尽的惬意和温情——那一张张可爱迷人的小脸蛋缓缓浮上心头,在眉眼间跳跃欢脱,他们或喜或嗔,或悲或恼,无一不像一朵朵小花在蓝天下恣意生长、蓬勃昂扬,绽放其独特、明亮的光彩。

捶背的孩子

一下课,他们便围上讲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个平时很腼腆的男孩子离我一尺远,笑嘻嘻地看着我身后那几个小姑娘帮我捶背。我问:“咋啦,我的亮哥儿?”

他略显羞涩地说:“老师,我可以帮你捶捶背吗?”

“不可以,你是男生,而且你一身汗味,手又重!”我还没有开口,后面那几只“百灵鸟”就推远他。他讪讪地低着头,要走开。

我注意到他瞬间沮丧晦暗的眼神,想起他父亲平时对他管教过于严格,使得这个孩子缺乏自信心和表现欲,难得他主动靠近我……于是立刻制止其他孩子,站起来拉起他的手,说:“老师很想你帮我捶捶背,我相信你一定会轻一点,因为我是女士,后背比较薄。”

他的眼里转瞬间又散发出光亮,你若看到,便会明白,什么叫“眼里有光”。

他在我后背捶开了,动作很轻柔。还不停地问:“老师,可以吗?你痛吗?”

其实对于我来说,是可以再重一些的,但是我还是摸摸他的手,说:“真好!宝贝儿,你捶得真舒服。回家可以帮妈妈捶一捶,相信她也会很喜欢的!”

上课铃响了,我再一次感谢他,并且说:“你真好啊,捶得好温柔啊!知道爱护女士,是一个很有风度的、很温暖的男孩子。下次如果你做完作业,就可以上来帮我捶背啦!”

他很高兴地回到了座位上。

看着他充满跃动的脚步,我不禁想到:倘若我刚才稍微疏忽一点,这孩子的元情绪就会显露出来,他潜在的自卑和怯懦使他比别的孩子多了一些渴求——得到旁人的呼应和肯定。好在他的这些情绪波动通过眼神传递给我,使我能够捕捉和觉察,并迅速解读、做出反应,对他的情绪进行调节,及时减轻他的心理负担,使他得到了一个被需要、被肯定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过程,从而迈出了与我交流、共情的第一步。也引导了这孩子如何敞开心扉,友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做一个温暖自己和他人的人。

染上网瘾的孩子

一个孩子因为网瘾,不愿意上学,还以“跳楼”威胁妈妈。于是,我带着同事驱车去到他们家。进屋之前,我先跟他妈妈约好:“我可能会在劝说之后,趁热打铁把他直接带去学校,你同意吗?”他妈妈很乐意。因为我知道,能够任性到不上学的孩子,情绪自我管理的边界一定比较模糊,我必须首先给他划清这条界线。

去到他家,孩子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妈妈找来钥匙,锁是开了,可是孩子却在里面用东西顶住了门。我一边用力推,一边说:“羲宝,老师穿着高跟鞋,而且手腕受过伤,你不要太用力哦,要不我摔倒了,我这把老骨头就稀碎啦!”对于处于情绪波动高峰期的孩子,我很清楚过于强硬其实是对情绪的压制和漠视,很容易说出威吓、训斥的话语,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怯懦和压抑。而应该利用轻描淡写式的对话缓解气氛,弱化矛盾。

果然孩子顾及到我的身体,把门轻轻松开一条缝,我趁机挤了进去。

只见孩子已经哭得有些虚脱了,满脸通红,不停抽泣。我一把揽住他的后背,让他把脑袋靠在我肩上,帮他擦眼泪,又拿来了水:“咋啦,宝贝儿?你一定很难过。妈妈说你不乖,我不相信,我的羲宝是最听老师话的孩子呀!”

“老师陪你坐一会儿,就10分钟吧!因为这节课本来是我的课,而你在家,老师过来了,教室没人上课啊,万一有人打架了可怎么办?”看似简单轻松的话语,特别是“你一定很难过”这句话,其实已经传达了我对他情绪流露的接纳,对他抵触心理表现出平和的包容和理解;同时也划出了正确的情绪边界——你要上学,并通过别的同学在教室无人看管的具体事例,增加他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我一边说着,一边帮孩子找袜子替他穿上,顺势把他带出屋子。他略微迟疑,我继续说:“别用力啊,你家地板可真滑呀,早知道今天要来你家,我就不穿高跟鞋了!但我知道羲宝是老师的小暖男,在教室还经常帮我拿水杯呢!一定不会让老师摔跤的!”我继续用具体的小事情称赞他,使我的表扬不至于空洞模糊、苍白无力,借此唤醒孩子内在的善良和热情,唤醒他之前愉悦的情绪,以缓解目前僵持的局面。

他果真不敢用力挣脱。

同事用手势暗示我要拍照,怕日后要留作材料使用。我无语,大家心情都七零八落的,叫我怎么好意思开口让孩子和家长配合我拍照呢?

我继续搂着孩子的肩膀,一边哄一边逗,顺势说道:“来,周老师,帮我和我的羲宝拍张照片,纪念一下宝贝儿第一次由老师上门领他去上学的画面。拍好发给妈妈保管,将来给羲宝的儿子看看,他这么厉害的爸爸当年居然有闹着不上学的‘光荣历史!”妈妈和孩子居然都笑了,于是周老师趁机拍下了照片。

……后来,孩子陆陆续续几次反复,我都尽量引导他妈妈进行疏导,鼓励她不着急,不放弃。这是一场心理角逐,我鼓励家长要多发展孩子其他有益的兴趣爱好,同时要求孩子父亲必须加入这场“情绪疏导战”之中,以平衡亲子关系。我知道,每一个有情绪问题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个存在同样问题的家长。因此,除了要引导孩子调控自己的情绪,也要引导家长调控情绪,不至于因为自己的焦虑、挫败情绪采取过激、对抗行为。让他们明白,孩子偶尔的情绪悖逆其实在成长过程中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我们善于沟通、积极回应,使得孩子们在情绪上获得安全感,这个情绪危机就会慢慢过去,不至于演变成恶性的后果。那些“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怎么这样”“我都是为你好”等等话语都不能挂在嘴边,因为这些话其实都是或放任、或压抑、或推卸的措辞,对于孩子的情绪释放是最大的障碍。

几周之后,羲宝的情绪和表现终于正常了。孩子妈妈问:“老师,你会不会觉得很麻烦,碰到这种孩子?”

我笑了:“不会,因为我知道有办法能把他从网瘾中带出来,只是需要时间和方法。之前有个孩子,我前后去家访了9次。你们家只去了6次,还好啦!”

因为疫情,染上网瘾的孩子屡见不鲜,我们整天忙得像陀螺,转个不停。不过,风雨过后必有彩虹,坚持!

插花的孩子

一打开门,就看到林林坐在杂物间的地板上,哭得满脸泪水,肥碩的身躯随着抽泣抖动。这是个智力只有三四岁的孩子。一问别的同学才知道,刚才上数学课,他把老师发的试卷全部撕碎拿去折纸飞机了。老师很生气,就把他连人带桌赶进了杂物间。我听了很心疼,泪眼蒙胧。于是弯下腰,捧着他的胖脸说:“这是你不对,试卷是给同学们做题的,你撕烂了,他们就没办法练习,没办法考100分了,是不是?”

他点点头,满眼泪水、神情无助地看着我。

“地上凉,站起来,跟老师上课去,好吗?”我问他。

他使劲地摇头,估计是被吓坏了。

“那你为什么要撕烂这些试卷呢?告诉我,让我来帮你。”

他抬起被泪水打湿的脸,说:“他们说我是弱智,妈妈说我不是弱智,我是不够聪明!”

“啊!原来是这样。你妈妈说得很对,而且老师告诉你,你已经越来越聪明了。你看,你会帮我擦黑板呀、去办公室拿手袋呀,好多活你都会干!”我继续说道,“来,好孩子,你不帮我,我也没法上课呀!”

对话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懂得倾听。哪怕这孩子语言很少,我们都尽量从中捕捉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够至少打开一半的心扉。而且当一个人意识到有人愿意用心倾听自己的话时,就会感到被理解和关注。哪算倾听者默默无语,说话者也会在自己的叙述过程中释放激动抵触的情绪。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理性层面的对话。

我顺势拉起他的胖手,他慢吞吞地站起来了。我吩咐其他孩子帮他摆好桌椅,把他带到讲台旁,说:“你看,宝贝儿,我的播放平台都没打开,你不在,我都不会。”说着就把遥控器给他,他很开心,煞有介事地很专注地把遥控器对着投影仪,点开,屏幕亮了,又打开播放器……我找人搬来一张小凳子,让他坐在离我最近的书柜旁,吩咐他待会儿帮我擦黑板,他便很高兴地看着我忙碌的身影,并随时准备帮我干点小活,比如倒水、拿笔、发试卷……通过这一系列的安排和互动,既释放了孩子的情绪,也让他因为被信任、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和情绪共享后的安全感,因此慢慢自信、阳光起来。

其实,最难的是训练他识字。我从让他给大家发本子开始。因为不认识同学的名字,刚开始他总是发错,但是孩子们都很呵护他,总是会耐心教他。时间一长,他发本子速度渐渐加快了,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上课时,总是让他站起来重复别的孩子的答案;有时候让他帮我批改学生试卷的基础题;有时候让他帮我看药品的说明书;带他去旅游时又让他读景点导图给我听……经过了两年的训练,毕业时,他的语文由最初的2分提升到了54分,最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汉字。

毕业那天,看到别的孩子过来抱我,他也上来,张开双臂。于是我也抱抱他——他庞大的身躯我只能抱到半边,而且满身都是汗……对他纯真的表达形式,我及时报之以同样的热情和爱意去回应,呵护他的自尊和快乐。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吝惜自己的感激和尊重,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和价值给予充分的认可,一定会形成共感。

后来,他像我之前拉着他那样,拉着我来到门卫室。原来是他妈妈将他前一天准备的礼物送过来了——那是他在放学路上捡的白兰花。我很喜欢,正要放进手袋里,他又取出来,让我低下头——原来他记得我有一次上课曾经在鬓角插了朵白兰花。于是,40来岁的我乖乖把头低下,这个智商只有几岁的孩子是那么专注和庄重,把几朵花插在我耳旁——瞬时,顿觉清香弥漫。

这些画面,这种温情,陪伴我从黄昏到暗夜,看着弱柳扶风、水光潋滟、暮云叠嶂,逐渐灯火阑珊、长湖浸月。不禁感慨:虽然人生已过半,也曾纠结,也曾迷茫,但所幸一直怀揣初心,坚定前行。因为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这个角色能让我享受到比常人更多的慈暖和真情。

走出半生,我心依然向暖。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泰安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试卷情绪妈妈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