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海扑腾有感

2021-09-23吴同和

师道 2021年8期
关键词:对联

吴同和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始于五代,盛于明清。上古新春,百姓以“郁垒”“神荼”二门神驱鬼避凶,称之“桃符”。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这种古代风俗。到了五代,桃符开始出现联语。《宋史·蜀世家》载,后蜀国王孟昶(919~965)“新年钠余庆,佳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春联。此后,文人学士用桃符题写春联,被视为雅事。南宋初年,春联而外,出现了言志联,书院联,灯谜联,婚庆联、寿喜联等。明清时期,对联进入全盛期。官邸民间,无所不用,皇帝甚至用对联水平的高低来衡量官员的学识。如今,在世界文化交流互融的走势之下,对联不但用于本土各行各业,甚至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说来惭愧,我不懂对联。中学时,见“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以为好得不能再好,因而朗朗上口。后来才知,此联虽然通俗易懂,但“巧煮”“饱暖”,其实词性不对,平仄不合。严格地说,这副对联还不能及格。年岁渐长,视野稍宽,在博大深广的联海里瞎扑腾之后,知道一副好的对联,不论长短,必须“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如能富含历史人文、哲理意象、神思情采、品味风格,当然更好。如郑板桥名联“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短短十字,对仗工整,音韵谐和,既体现了诗人“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情趣,又表达了其不慕荣华淡泊名利的风骨。意象空灵,虚实互补,哲理自蕴,回味无穷。再琢磨,进而发觉,以上认知,却失之表浅;如能深究细研,品鉴悟析,可望得到更多的审美愉悦。

古人常“吟诗作对”,说明“诗”“对”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在联海诗洋里扑腾许久,得知律诗与对联有某些关联。如,律诗颔联颈联要求上下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同样讲究“平仄相合,词性相对”。稍加留意,便发现: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多数是律诗的颔联颈联,又都是极好的“五字佳联”“七字绝对”。相对于律诗,对联不受字数限制,五言七言而外,可三言、四言、六言、八言,可十几言、几十言,甚至上百言。无论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对联更为自由,更适合表达作者复杂的感情。

世纪之初,我开始学写格律诗,特别着力于颔联颈联的锻造。久而久之,勉强拼凑了十几首律诗绝句;其中几首诗的颔联颈联,既是诗句,又似自画自嘲自励自勉的“七字联”:“钝愚尤惮人前傲,觉悟止趋牛后跟。”“叠句重章吟晚辈,粗枝大叶绘浮生。”“碌碌浮生育桃李,庸庸鼯技远才贤。”“寻根究本成正果,话菊谈荷诉衷情。”将这几句话发进朋友圈,得到师友们“还不错”的鼓励。于是,胆子大了,开始了由此及彼的迁移。写诗之外,竟然尝试着撰写对联,即使牛头不对马嘴,却也乐此不疲。

在柳宗元研究学会、舜文化研究学会跑龙套。耳濡目染,受地方文化熏陶。学习研讨之余,偶有所感,喜言志抒怀。

2006年12月,永州市柳学会在风光秀美的小石城山山麓召开年会。会后撰一联:

登石城 仰柳庙 悟千年古乐

缘冉水 寻愚踪 参八记奇文

此联上下对仗工稳,音韵谐和,虚实显隐,自然成文。其特点是,语词浅易,谁都能看懂,可谁都不易看透。师友们如能深究其蕴含、意象、幽思、远情,相信会同振共鸣。

“八记”所及之景观,唯“石城山”奇崛陡峭,令游客登临惊羡;柳子景区内,独“柳子庙”巍峨屹立,供人神崇仰鞠躬。然而,四方游人,可知石城山庙宇之佛音玄乐,弥散着多少千古密码;柳子庙正殿之暮鼓晨钟,传达了怎样的不世奇情。如此看来,拙联选用“登”“仰”二字,并非简单的肢体行为,也不仅仅是为了语词对举;而是开放五官的视听综合,饱蕴情智的复合心语。欲“悟千年古乐”,谈何容易?殊不知,同样是钟鼓之声,因时因地因景因情因人因思不同,意趣将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今人聆听唐元和年间南荒永州的古乐,如没有“穿越”的本领,能体会柳宗元的悲苦遭际,从而顿悟偶得吗?

有人考证,“冉水”即“冉溪”,原为“染溪”。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不知可有人研究,“愚踪”根脉走向,对于解读“八记奇文”有何启迪。

《小石潭记》流布最广,童叟妇孺,诵读无碍。作为中学语文教材,老师们解读多年,可曾想过另辟蹊径?如有机会实地游观小石潭,探寻“愚踪”——千年而后,小石潭面目已非——可否导引学生采用“先读后游,游而再读;先景后情,情而融景;先昔后今,今昔贯通;先分后合,分合归一”之法,从而“走近”、甚而“走进”柳子心灵?举个例子。反复咀嚼“(鱼)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空灵洁净清纯冷寂之意境呼之欲出,的确美不胜收。但是,鱼“空游无所依”,当然是好;人若“空游无所依”,那是一种什么境况?柳宗元当年正“空游无所依”,系念遭际,触景生情,发“不可久居”之感叹,理固宜然。

众所周知,柳宗元放浪形骸,移情幽远,游历永州奇山异水、野地荒村,为的是释放心中垒块,回归真实自我。但小石潭等胜景却无法化解郁积如磐的“垒块”;“自我”可望回歸吗?只怕是,旧忧未去,又添新愁。因此,对于柳宗元,“乃记之而去”,并非逃避,而是最无奈的选择。

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是2015年12月批准筹建的兼教学与研究性质的实体院系,为国内、湖南省内地方普通高校中第一所教学实体设置的国学院,前身是2010年筹建的国学研究所。由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湘学研究院基地首席专家张京华教授领衔。学院遵“疏通知远 絜静精微”之院训,以培养德业并举、学而致用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与同仁一道,努力继承与弘扬本国传统文化,注重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机构的学术合作,殚精竭虑,勤勉劬劳,数年一日,硕果累累。仅国学著述、古籍校注一项,至2021年春,正式出版图书就已达百余册!这成果,在全国二类本科院校部系,绝无仅有。

2016年9月26日,国学院挂牌。特敬撰一联以贺。

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成立

置身国学院 诸学兼容 研习儒法释墨典籍 期格物而知蕴

仰首集贤楼 群贤毕至 荟萃德才识能精英 冀赢粮以景从

此联为23字中长联。上联描本院师生勠力锻造,潜心修炼,下联表院外学子仰止书院,心向往之。“置身”“仰首”,化用《诗经·小雅· 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谓国学院师生遵院训,勤苦修炼,效先贤以自律;其品行才学如高山般,令人敬仰。“诸学”,汇“儒法释墨典籍”;“群贤”,集“德才识能精英”。这两句,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诸学”与“群贤”对举,暗射“德才识能精英”,必须“兼容”“儒法释墨典籍”,方可练就。“期格物而知蕴”,取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对于这两句话,学界解读历来不甚相同。愚以为,有志者,“格物”可“知”,“知”而“蕴”,复“格物”,可望再“知”。通俗的说,学子之“知”,须循环往复,渐进渐高:一方面,探究事物演进规律,可获得智慧,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将已蕴知识返归实践,再行检验,可获得认知的升华。“冀赢粮以景从”,典自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原意是天下百姓如丛云聚集,应和陈涉;追随者自备粮食,影子似地跟着他起事。用在这里,意思是,国学院精选宝典,集贤楼广纳奇才,已成为学子们向往的一方乐土。

此联兼顾上下内外、对仗音韵、意蕴用典,发布后,收到一些好评。令我感动不已的是,拙联有幸由著名书法家张国权先生挥毫泼墨,院长张京华教授请行家装裱,悬挂在国学院一楼“濂溪书院·多功能室”,供专家学者和前来游学的各地师生批评。遗憾的是,由于鄙人才学疏浅,顾此失彼,原稿中,下联“仰止”,与上联“置身”词性不对,终稿虽改用“仰首”,但张先生书丹时,下联还是“仰止”。常言道:“粗枝大叶知深浅,留待方家话短长。”或许,这是好事?

永州市是国务院行文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函〔2016〕205号)。至2017年,零陵城区内各寺庙名胜,修缮一新。零陵法华寺,天台宗,与武庙毗邻,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零陵区东山景区之巅,乃湖南著名禅宗古刹。该寺始建于中唐,著名文学家柳宗元、醉僧怀素尝居此寺,留下诗文墨宝若干。至宋,易名为万寿寺、报恩寺,明洪武初名高山寺。明万历初毁于兵火,万历四十一年(1613)重建。乾隆末又毁,道光八年(1828)改建于东山之北。咸丰丙辰(1856),零陵县令胡适槐嘱住持静修法师重建,命曰法华寺。建国后,维修多次。壬辰(2012)孟春,市区政府擘划重修。考古专家应聘进场探掘,踏勘半载。定方略,绘形图,鸠工庀材,葺屋修房,历春秋者五。山门、仪门、献殿、配殿、照壁、廊柱、钟鼓二楼、戏台禅堂,后先竣工。

法华寺建筑古朴雄伟,环境幽雅寂静,松竹掩映,古木参天;寺内供奉神佛三尊、菩萨三尊、神像数十。大雄宝殿前置钟鼓二楼,旦暮晨昏,僧人鸣钟击鼓,方圆数里,闻之者皆悦耳怡心,永之人呼之曰“山寺晚钟”。

修复后的法华寺开寺之前,区领导向全国联友公开征集各殿堂楹联。撰写寺庙楹联,有一定难度。不但须符合对联基本规则,还需有一定的佛学文化常识;否则,不伦不类,贻笑佛友僧人。我曾读过几本佛学类小册子,拜谒过全国著名寺庙如杭州灵隐寺、扬州大明寺、武汉归元寺、永济普救寺、南岳大庙、炎帝大庙、舜帝大庙,敬诵过不少绝世佛联……这些积淀,给了我不少方便。于是自告奋勇,数日而成楹联13副。再三斟酌后,推出山门(2)天王殿(1)大雄宝殿(1)三圣殿(1)观音殿(1)等6副楹联参加角逐。经逐级品评,最后,确定拙联“佛法如海”为山门不二之选,成为法华寺第一联。

山门

佛法如海流而不溢

莲华蕴玄谢亦犹开

此联蕴含深幽,语词简约,对仗精工,音韵谐和,且兼顾了佛教文化特色。为突出高僧命名“法华寺”之玄奥,上下联分别嵌入“法”“华”二字。

上联以大海喻指佛法之博大深广。大海宽广无边,深不可测,寓佛法无边、无所不在之意;海因能容万物,纳众流,故亘历千秋,仍“流而不溢”。下联“莲华蕴玄”,谓佛法玄妙无比,僧人佛友即使参悟终生,也只能观其冰山一角。“谢亦犹开”,意思是,莲华(花)永不凋谢,是佛法永恒天地的表征。

佛法:指佛教训导众生之教法,包括种种教义和佛理。佛家认为,诸法本性、禅语妙言、大千事理等,都是佛法。莲华(花),供奉佛祖菩萨之圣物,一而万,万而一,玄之又玄。后世佛祖菩萨,多奉诸莲台。又,佛经多以莲华(花)清香柔净之特质,训勉佛门僧众持“常乐我净”之四德。《法华经》则以“四德”为“正法(正确法则)之经典”。

——以上是我对山门楹联“佛法如海”的解读。公示后,师友多有褒扬。宋元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佛教史考论》作者、知名教授周建刚先生的夸赞最令鄙人兴奋。他的判词是:“我以为(这副楹联)是古人作的。”

另有四副佛联,虽然落榜,自己却比较满意。谨展示,以求教方家。

大雄宝殿

短笛长箫圆罄 声振五内

佛尊莲座禅房 缘牵八方

天王殿

礼佛唱经 启蒙先拜弥勒

修身养性 开悟早趋法华

三圣殿

佛门兆吉 三圣踏慈云 凡尘布道

宝殿呈祥 四方迎众士 古寺结缘

观音殿

南海波涌 座上荷莲 脱俗超凡 浩邈佛界万花景

普陀月升 瓶中杨柳 点愚启智 慈悲观音千手情

学游泳的人,一般都有“始畏而沉,勤习能浮,浮而求沉,终得自由”等四个阶段。惭愧得很,我在联海扑腾好几年,“自由”远远没有达到,始终还处于“勤习能浮”的初级阶段。检视“作品”,春联、喜联、婚联、寿联,学校楼堂馆所小集,即事即兴小集……杂七杂八,写了不少;可真正能拿出手的,屈指可数。

还记得,2016年6月,一对刘姓青年将喜结良缘,小伙子是我的QQ好友,嘱我撰联。接此美差,欣欣然,好不容易找到感觉,决定嵌其名姓,磨研再三,终成一联:

贺刘士友 刘婧新婚

士亦仕乎 功名利禄非四友

婧而菁矣 书画琴棋伴二刘

此联为嵌名联。上联首末二字是“士友”,下联首末二字为“婧刘”,即“刘婧”。

上联质疑“学而优则仕”,认为功名利禄并非读书人的“四友”。下联训释“婧”“菁”,点明书画琴棋才是伴侣“二刘”终生的“四友”。

此联用典3处。

“士亦仕”,典自《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四友”“二劉”化用王勃《滕王阁序》“四美俱,二难并。”

下联“婧而菁”,菁,本义是盛开的花。典自《文选·宋玉·高唐赋》:“秋兰茝蕙(chǎihuì),江离载菁。”婧,《说文解字》注:“竦立也。从女青声。一曰有才也。”一般用于形容女子有才品。花之精英曰“菁”,女有才品曰“婧”,则“婧”“菁”可互训。一赞外貌,一誉内才。

上联“士”“仕”并提,是前非后,为凸显读书人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德才兼备的智者,不以“仕”为追求目标,只求服务国家人民。下联“婧”“菁”同列,“菁”,形鲜花之表象,“婧”,表女德之内涵。女士们孜孜以求的,不正是表里如一、内蕴外彰的大美吗?

……

联海扑腾,苦乐兼之。《庄子·养生主》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学步撰联,或偶有“所见无非牛者”“官知止而神欲行”的体悟;但是,“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的成就感是从来不曾有也不敢有的。

再继续扑腾,将会有怎样的感悟和收获呢?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对联
趣读篇
中国的新年故事
巧出对联
谁偷走了我的对联?
春归福降对联(草书)
贴对联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有趣的对联
特大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