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互滋养,彼此开放

2021-09-23张黎

师道 2021年8期
关键词:飞行器西藏科技

张黎

冬日暖阳高照,清风徐来。与中山市实验中学西藏班的孩子们结缘,是我之幸。短短九天的相处,我感受到来自雪域高原的纯真和朴实。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实践、游戏、畅谈,了解到孩子们异地求学的艰辛和他们父辈为祖国繁荣昌盛所做的贡献,我十分感动和敬服。希望这短暂的同行,能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细心呵护,茁壮成长,待春暖花开,生根发芽在祖国的大地。

——上面是实验中学西藏班寒假第一期“名师公益”课堂结束时我写给西藏部蔡主任的感言。2020年寒假注定不平凡,太多的人坚守在平凡的岗位,这群来自西藏的孩子也选择在学校度过春节,没有回到父母的工作地与家人团聚。接到中山市科技名师李余仙副校长关于科技实践班的任课邀请时,我是欣喜并忐忑的,我很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但长期任教小学的我又担心初一、初二的孩子是否会接受并喜欢我的课。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我开始了九天的本土援藏支教之旅。

一、畅谈,敞开心扉

可能因为空荡荡的校园内只有这群西藏班的孩子还留守在学校,我第一天与他们见面时,感受到孩子们低落的心情。为保障孩子们的安全,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实验中学的老师们不辞辛劳,精心安排假期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团聚活动,注意他们的饮食起居,事无巨细地照顾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但十几岁孩子对于回家的渴望就像雏鸟期待着回巢一样,这种亲情的羁绊是怎样都无法取代的。我非常想改变这种低迷的氛围,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相互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我想,通过倾听和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是敞开心魂的第一步。我关注到一个小帅哥总是坐在第一排,并且喜欢跟老师开玩笑,于是将他作为突破口,和他聊起从西藏到广东中山,将来可能到北京、上海的求学经历,我鼓励他好好学习,也肯定他现在取得的成绩。和这个开朗的孩子走近之后,我又找了位长相偏异域特色、喜欢坐在角落里比较沉默的孩子聊天。我送了他一个气球,然后问他西藏小学的科学课都有哪些内容,在得知沒有做过实验、考试都是死记硬背后,我分享了中山孩子们在科学课经常参与的一些科技活动,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我卖了个关子,告诉他气球在后面的科技课有大用途,后期会有很多有趣的科学小游戏,积极参与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气球。

这是我第一天的课前、课中和课后聊天了解到的情况:我了解到有的孩子长相清秀白嫩,父母都是汉人,双双到西藏援助,然后在那边结婚生子;有的孩子长相很有异域风情,父母有一方是汉族,是援藏后和藏民结合的后代;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西藏读的小学,因父母担心西藏中学的教育环境而送往内地就读;有的孩子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今年学校在过年的前后四天发放手机,可以与父母视频通话;有的孩子父母已经来到中山,等待他们学习结束就一家人在中山过年……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故事,他们愿意将这些故事与我分享,为我描绘年少异地求学的奇妙色彩,这些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在他们的故事里,我赞叹着他们父母的伟大,理解了他们的不易,肯定了他们的努力,期冀他们的腾飞。

之后的每节课后,我都会找一两个孩子聊天,之前谈过心的孩子也总是围着我久久不愿离去。这样愉悦的畅谈从我主导主动,到他们渴望倾诉,再到相互间形成和谐的交谈氛围,一次次温暖的润泽,使我们敞开心扉,一起乐观并幸福着。

二、游戏,融入心灵

在了解了孩子们因西藏小学特殊的教育环境而对学习科学的兴趣较低时,李余仙副校长组织我和杨安琪老师共同商讨怎样提高科学课的趣味性,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我校一直致力于将儿童游戏引入科学课堂,充满童真、童趣、童味的课堂能滋养孩子们向善、向美、向学的心灵。李校也和我一起长期开设科学游戏公益讲座,得到家长及孩子们的喜爱。共同游戏,能拉近成人与孩子的距离,促进师生心灵的沟通。于是,我们一拍即合,九天的西藏班科技实践课从游戏互动开始。

我们把课堂当作一个师生共导的舞台。李校经验非常丰富,先用一个个魔术吸引住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身上,带领孩子们体会科学世界的无限可能和奇幻奥妙。事实证明,无论多大的孩子都对游戏和魔术有着天然的亲近和喜爱。为了舞台效果,我一会儿是个“托儿”,配合着李校完成游戏;一会儿是个“刺头”,拆穿魔术讲解科学原理;更是“看客”,观察着孩子们的反应,了解他们的接受能力,成为这场师生共导戏的真正观众;最后,我也是一位参与者,我和孩子们一起玩火自娱,“手上起火”“龙卷火”“热气球”“喷火龙”等等都是比较惊险刺激的关于燃烧的游戏,孩子们高高扬起的小手都带着一份迫切参与的热烈。

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我又安排了一些材料简单、易于操作的小游戏体验课。我自费购买了足够的器材分发给每个孩子,让孩子们多动手操作,弥补他们在西藏读小学时因条件所限没有尝试过科学小实验的缺憾,重拾童年的乐趣。如会动的纸毛毛虫、橙皮爆气球、吹泡泡、夹子赛跑等等,这些简单易行的小游戏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最初,我还担心这群初一初二的孩子会不会觉得这些小游戏幼稚无趣,当看到他们沉浸在游戏中的欢快笑脸时,我觉得只要用心准备,一切都是值得的。

寒假第一期“名师公益”课堂上午安排文化课,下午是选修课,有武术、篮球、英语名著欣赏、科技实践四类,学生可以“四选一”,其中科技实践班报名人数最多,有54人,分别来自初一初二分插在各班的西藏生。学生相互之间不是很熟悉,但通过几天的一起游戏、玩耍,大家慢慢地亲近了很多,碰到问题时能相互帮助,小组合作时更加融洽。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让我们彼此接纳,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探究,启迪心智

休伯特·戴茜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探究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智力活动。”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不论是什么科目,都是为了促进其心智发展的。我们不仅想寓教于乐,还想寓乐于学。

在引起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后,我在后面的课程设计上加大了难度,既让学生动手又让学生动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前期游戏体验为主走向后期以探究活动为主。九天的本土援藏课程里每天下午两个小时的课时安排,就为大主题项目式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便利。

西藏位于“世界屋脊”,有耀眼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从古至今,人类都从未放弃对天空的向往,我想带着这群西藏的孩子飞得更高更远。《探究飞行的奥秘》主题探究活动中,我就从人类对飞行探索的视频引入,引起学生对飞行器的兴趣,然后出示一种无动力飞行器——双环飞行器。双环飞行器由一根吸管和前后两个纸环构成,用透明胶固定。这样结构简洁的飞行器制作简单,但理论原理深奥,有很大的探究空间。学生最开始不认为这样怪异的飞行器能够飞行,他们见过最多的就是像飞机那样有平展双翼结构的飞行器,这与他们的现有认知是冲突的。于是我播放了双环飞行器的制作和试飞视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也制作一个双环飞行器并试飞。

在孩子们制作和试飞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中生和小学生有很多不一样的有趣之处。在制作时,大部分小学生仅看一遍视频是不会制作的,需要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帮助他们归纳总结,有时一些关键步骤甚至要现场讲解、演示;而初中生上手很快,会先独立思考再动手,不知道时也不急着问他人,最多会默默看看屏幕上的模型,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在试飞时,小学生会叽叽喳喳,同一种方式不停地试,将放飞成功与否归因于运气等非客观因素,喜欢动手多过动脑;而初中生会试过之后主动到一旁去调整,每次试飞的手法、方式都会不同,整个过程思考时间较长,思维更有深度。

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我特意加入多个探究环节,如“探究两个纸环的厚度和长度,找到最佳值并总结规律”“探究同一飞行器,放飞的技巧有哪些”“进行创意改造,探究飞行最远的双环飞行器的结构特点”等等,这些都有具体的探究实验记录单,便于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后面的课程还安排了《无动力飞行器——纸做滑翔伞》《有动力飞行器——纸杯飞行器》《有动力飞行器——弹射纸飞机》等探究活动,在校园这方小天地内圆每个孩子一个航天梦。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相对于中学的考试学科而言,九天的科技实践课可能过于短暂,也不清楚孩子们后期还会不会有这样的课程,但我还是希望这短短的几天能够影响到孩子们,引导他们形成一种科技创新的意识,养成一种良好的科学品质,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能助益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就像前面感言里所说,先埋下一颗种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滋养,共同生长,彼此开放,留下了九天美好的回忆。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东区柏华路柏苑中心小学)

責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飞行器西藏科技
天上的西藏
飞去上班
基于STM32的四轴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STM32的四轴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
科技助我来看云
神奇瑰丽的西藏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