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实教研,提升城乡结合部 初中教师内在力的有效途径

2021-09-23包瑞桢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研组一节课教研

包瑞桢

较高的教师内在力是教师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素质和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师提高内在力的资源比较有限,所以就地取材,在不利的环境中挖掘可用的、能提高教师内在力的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一、教室的门是关着的

校本教研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基础,是防止教师僵化、封闭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青年教师的主要方法,是教师交流的常用平台。但是,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教师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

按照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每个教研组在每个学期都必须开展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如公开教学、集体备课等。可是不管教研活动开展得如何顺利,教师一走进课堂,“教室”的门就关上了,教室成为教师的堡垒,教研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影响。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时候,竞争、学业成绩的评比实际上是对教师教学的评比,以至于教师不太愿意敞开“教室”的门。有些教师的教学成绩优秀,课堂教学效率高,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却没有主动与他人分享的意识,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得不到交流和改善,这种闭门造车的行为最终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有些教师教学水平偏低,专业知识不足,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不愿意打开“教室”的门,害怕被别人嘲笑。如很多年轻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对教师职业缺乏认同,也不知道如何参与教研活动、如何与老教师沟通教学问题等,干脆闭门造车。而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的有些活动会在CCtalk上公开,这是因为他们敢于打开“教室”的门,让人观摩,勇于接受评价。

还有的“教室”的门打不开,是因为有些教师没有走进别人的课堂去学习、借鉴,他们总是很忙,忙着备课、忙着批改作业、忙着做课题、忙着和问题学生沟通、忙着家访。总之,教师在学校的工作就是常人想不到的忙。

基于以上原因,“教室”的门总是打不开,导致很多教师成长很慢,内在力提升不快,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同一节课,这也是教育发展缓慢、学生成绩无法提高的重要原因。那么,教师如何推开“教室”的门,如何大胆地欢迎其他教师走进自己的课堂呢?唯有借助创新务实的教研活动,才能让教师大胆地打开自己的门,让其他教师去参观、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城堡”。

二、务实教研

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学校地处安宁区西端,由原来的五所农村学校合并而来。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主要是拆迁户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师由原来学校的教师、在全省选调的教师、同工同酬教师,以及区、校两级聘请的教师构成。教师的平均年龄偏低,年轻教师居多,40至50岁的教师较少,22至30岁的教师居多。教师的年龄结构和阶梯构成不合理,没有形成老、中、青教师合理布局,经验不足、理论欠缺、内在力不高的教师较多,教师的成长问题较为严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尽快促进教师成长,全面提高教师的内在力,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了求真务实的教研共同体,并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以“四环七步”为教学基本步骤,以“五个一”工程为落脚点,开展起了务实的教研活动。

为了让教研组在提高教师内在力的过程中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学校采取了教研组和年级组共同协作的双轨并行制。年级组在行政管理、组织教学、年级活动等方面施力,教研组在教学和教研方面发力。同时,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学校相应提高了教研组长的待遇,以调动他们组织和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归属和学科崇拜方面的地位,使教研组成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内在力增强的主要舞台和关键机构。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校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每一课的灵魂所系,学校各学科各教研组的活动都应该以相应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统领,在具体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下集体备课、授课、研讨。

“四环七步”指备课、上课的基本步骤。第一环节是复习与铺垫:第一步,复习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第二步,做好新课铺垫和情境设计。第二环节是任务分层,梯度推进:第三步,任务难度分为A、B、C、D四个级别,对A、B级别,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指导),对C级别,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对D级别,教师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分层完成;第四步,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小组合作没有完成但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教师进行精准解析;第五步,画龙点睛式的教学小结;第六步,精妙设计的板书(包括提问的内容);第七步,“堂堂清”巩固练习。

“五个一”工程是教研活动的具体落实过程,具体是指:第一,备一节课。教师精心准备一节自己最拿手的课,或者可以定义为自己的“名课”(此名非著名的名,而是姓名的名,即此课是自己的代表课,可以用该课指代自己)。当然,这个过程中有集体备课。一方面,主备人可以听取同学科其他教师的建议;另一方面,其他教师可以从“名课”中汲取智慧。第二,上一节课。教师激情满满地上一节准备充分的“名课”,其他教师观摩,为后面的评课做准备。第三,听一节课。教师认真听一节别人的“名课”,找亮点,找差距,找差异。第四,说一节课。教师说,说自己的备课、上课、对教材和学情的把握、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最重要的是说自己的亮点和缺憾。第五,評一节课。教师真诚、务实地提出对自己有借鉴作用和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评课以谈启发收获为主,以提问为主,且要就课论课。

上课、说课是授课人的单一行为,教师之间很少有互动环节,但是集体备课和评课则是体现务实教研的关键点。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备课组成员真诚合作、敞开心扉、亲密沟通、互助进步的重要环节,所以集体备课组成员的真诚沟通是教育领域一直倡导的。评课则是对一节公开课最后的归纳和梳理,而不是对授课人的盖棺定论。因此,学校应要求所有听课人都参加评课,并在评课的过程中发扬真诚、接纳的精神,鼓励教师不怕评课;在评课语言方面,鼓励教师们既报喜又报忧,既讲优点又讲不足,打破假评课的现象;为了避免空评课的现象,评课时尽量少说或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尽量多提问,且提有质量的问题,提能够引起大家思考的问题,提能够改进教学的建议。这样,虽然评一节课往往需要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但这才能使教师碰撞出思维火花。

一个学期下来,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学校116位教师(包括学校所有的大小领导和后勤人员),共进行了102节公开课,102次评课,79次青年教师成长课,23次中年教师汇报课、成熟教师示范课。从开学第二周开始到放假倒数第二周结束,每位教师至少听课在10节、评课10次以上。一学期下来,教师不再惧怕别人听课,也想办法多听课,因为这样的教研活动让他们有所收益。

三、初见成效

通过创新教研,教师展示了自己,也观察了别人,既对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局限有了较清晰的认知,又对课程、教学等有了全新的认识。青年教师通过类似于三角定位的方法,能准确地自我定位,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自我认知更明确,自我提高、进步的期许也更高了。中年教师、成熟教师也在公开的务实教研活动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深入,对自我完善更加有勇气。

创新的教研活动中潜藏着丰富的资源,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求真务实的教研活动,教师找到了差距,有了提高自身的意愿,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教师会主动探讨教学问题,探讨对差生的转化问题。尽管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学校的生源有限,但是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创新教研是一个播种的过程。本来所有的公开课都是一种任务,有时候还是负担,但创新教研给它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使教师在活动中有了不同的体验。正是在这种创新、务实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体验到了拔节生长的幸福,体验到了表达自己、解读别人的快乐,创新务实的教研活动给教师创造了交流的平台。

实际上,教研活动不是负担,创新、务实的教研活动能激发教师向上、向善、向前的渴望,能发掘教师那颗金子般爱教育、爱生命的心。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城乡结合部初中教师内在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中期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024。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学校)

猜你喜欢

教研组一节课教研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