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

2021-09-22李建成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22期

李建成

摘要: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人们迫切需要学校提供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把“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作为办学目标,围绕为每个学生提供自己未来需要的课程、教学、学习、评价进行教育改革实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彰显,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关键词:创办学校;学生未来;未来学校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A-0043-06

自学校出现以来,办学的规模化、教育的模式化便成为学校的显著特征之一,人的个性化发展也因而受到抑制。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有质量”不是追求学校的办学都一样,也不是追求每个学生考试成绩都优异,而是企盼学校能够从每个学生的未来需要出发,让他们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并形成改造未来社会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启外”)将“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作为办学目标,追求按照每个人的未来成长需要办学,让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个性也得到充分彰显。

一、“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的意蕴

(一)“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的样态

1.按照学生个体未来成长需要建构个性化课程

当下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多是以国家意志和成人观点建构的,“国家”“地方”和“校本”都是某一范围的“共性”,很少关注“每个人”。而“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课程,应为了每个人的未来——课程内容应适应每个人未来成长的需要,课程的建构途径和方式应按照他们未来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实施。

2.按照学生未来成长需要实施个性化教学

当下的教学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形式进行的“讲授式”教学,即使所谓的“启发式”也是以“学生答”代替“教师讲”,这种流水线式的同步教学,很少关注“每个人”。“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教学,应为了每个人的未来——教学的内容应适应每个人未来成长的需要,教学的步骤和方式应按照他们未来发展需要进行个性化实施。

3.按照学生未来成长需要设计个性化的学习

当下的教学主要是让学习者按照“识记”“理解”的方式进行学习,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处于‘非主动参与状态”[1]3,所谓的“合作学习”,也是在统一要求下优秀学生的“表演”。这种按照教师统一要求进行的学习,很少关注“每个人”。“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的学习,应为了每个人的未来——学习的内容应是每个人未来成长需要的,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应按照他们未来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

4.按照学生个体未来成长需要进行个性化评价

当下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学习者每门学科考试的分数排名评价优劣,中考和高考的本质都是关注共同知识技能。这种基于统一科目的评价,很少关注“每个人”。“属于每个人未来的学校”的学习,应为了每个人自己的未来——评价的内容应是每个人未来成长需要的,评价的方式应按照他们未来需要进行个性化实施。

(二)“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的本质

1.按照每个人的未来成长需要办学

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天性,让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归宿是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关注对人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的生命发展,漠视人的生命价值。“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就是要按照每个人的成长需要實施教育——基于生命,依靠生命,促进生命潜能的充分发展。

2.按照每个人的未来生活需要办学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使他们获得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将来能够适应生活,并能够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关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人的社会生活技能,漠视人的生命意义。“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就是要按照每个人的生活需要实施教育——基于生活,依靠生活,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进而改造生活。

3.按照每个人的未来工作需要办学

“人类的‘天职是‘对世界起作用并改变世界”[1]XⅢ。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变这个世界正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未来社会需要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生活和创造生活。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人类已发现的知识,很少对学生进行改造未来世界能力的培养。“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就是要按照每个人的工作需要实施教育——基于人工智能,依靠人工智能,促进世界、人工智能和人的生命共同发展。

二、“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的意义

(一)社会的企盼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呈几何级数增长,信息技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社会发展对多元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个体对教育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复杂[2]。也就是说,未来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未来学生需要多元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企盼我们能够“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

(二)教育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其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指出,“世界在变化,教育也必须变化。社会无处不在经历着深刻变革,这种形势呼吁新的教育形式,培养当今及今后社会和经济所需要的能力……教育促进人权和尊严,消除贫穷,强化可持续性,为所有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无论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追求,还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都希望教育应以每一个学习者为中心——关注每个人的未来。因此,教育自身改革也需要“创办属于每个人自己未来的学校”。

(三)学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