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规划视角下促进高中生亲子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2021-09-22辛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生涯规划家校共育

辛朵

摘要: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人际关系,如何帮助亲子之间相互理解,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使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是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将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自我探索知识融入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共育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自我认知;将其覆盖到家长身上,能够促进亲子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悦纳、共同成长。由此设计生涯导航系列课程,举办“家校共育”系列活动,设计一系列亲子1+x活动,促进了亲子的彼此了解和有效沟通。

关键词:生涯规划;亲子沟通;高中生;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6-0016-03

作为一名扎根一线十几年的高中班主任,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当青春期怼上更年期”。孩子抱怨家长的不理解、专制、唯学习论,家长哭诉孩子的暴躁、叛逆、不求上进。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学生们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居家学习,班里不少学生和父母关系紧张,我一次次地充当调解员,听学生诉委屈,和家长聊困惑。

为什么明明学生有很强烈的沟通的意愿,而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呢?原因更多来自自我的需求不被理解。高中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有被人理解的强烈渴望和自我被尊重的诉求。他们渴望自主,同时又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感情变得内隐,脾气又容易暴躁。一旦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往往缺乏耐心,不愿沟通。不少父母虽然有很强烈的意愿参与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缺乏对青春期基本心理特点的把握和对孩子真正性格兴趣的了解,导致亲子沟通不畅,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要么就事论事地教导,要么一味顺从,缺乏真正的引领和监管。

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人际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互相理解、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往往较少出现沟通困难,学业和身心发展也更为平稳。如何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理解家长,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从而使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一直是我思考和实践的课题。随着全国逐渐步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各个学校纷纷引入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我发现,将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自我探索知识融入班主任工作中的家校共育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自我认知,从而做到悦纳自我、理解他人;如果能覆盖到家长身上,让家长也能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点等,亲子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悦纳、共同成长,有助于促进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校共育一向是高中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我尝试借助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技巧,对促进高中生亲子有效沟通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學生生涯导航:探索自我,助力成长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青春期对自我认知的愿望更加强烈: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我的人生该如何走?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恰恰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求。生涯规划的基础是一个人的自我探索,它关注的是生命自身具有的特质,也是个体具有的天赋,包括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我们寻找自我,也就是回答四个问题:最喜欢做什么(兴趣取向);最擅长做什么(能力优势);最适合做什么(性格偏好);最看重什么(价值驱动)。高中生一旦能正确了解自我,找到自己的定位,就有了清晰的方向和自我角色的认同。认识自己才更悦纳自己,从而有效克服青春期的冲动、对抗行为,构建和外界和谐的关系。

由此我设计开发了高中生生涯导航系列课程,利用每周的固定班会课,进行长程式引导,分别从“生涯启航”“认识你自己”“身边的环境”“抉择与管理”等方面帮助学生有效探索自我。例如,第一章“我的未来我做主——生涯启航”做了如下设计。

第一,生涯故事。分享了比尔·拉福的成功之路,引导学生明白,人的一生需要有目标去追寻,并需要对人生有一定的规划。

第二,生涯知识。用美国生涯大师的生涯阶段论,让学生明白,高中阶段大致处于探索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发展需要、兴趣爱好、能力与机会,学会和别人更好地相处,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做出偏好性的选择。

第三,生涯活动。通过“生涯时光列车”等活动环节,利用绘画、游戏、象征等形式,唤起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第四,生涯小贴士。通过《解忧杂货店》带来的启示,告诉学生,高中的美好在于你拥有的是无可限量的未来,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你的人生地图,在人生航行中发现独特的自己,悦纳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二、家长生涯课程:认识不同,增进理解

罗曼·罗兰说过: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性格上,例如,有的学生外向健谈,有的内敛稳重;有的神经大条,有的敏感细腻;有的随意灵活,有的小心谨慎;有的理性客观,有的情感丰富,等等。反映在亲子沟通中,我们经常看到:外向的妈妈责怪内向的儿子不会为人处世,敏感细腻的女儿埋怨神经大条的爸爸不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严谨、井井有条的妈妈整日催促做事随意、“终日而思”的孩子……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美国凯瑟琳母女制定了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从四个维度、八种倾向来探讨性格的奥秘:活跃、开朗、自信的外向型和安静、内省、独处的内向型;活在当下、脚踏实地的实感型和着眼未来、纵观全局的直觉型;冷静、理性、公正的思考型和感性、细腻、有同理心的情感型;守时、计划、条理的判断型和灵活、随性、创新的认知型。生涯理念中,性格特质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不仅对孩子如此,对父母来说,自我认知同样重要。只要了解了每个人思维、行为方式的不同,就会明白:孩子和我不一样;我心非他心。从而理解、宽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陪孩子慢慢成长。

因此,在学校举行的“家长课堂”、家长会、“家校云共享”等活动中,我尝试引入生涯规划教育知识,举办了“家校共育”系列活动,以生涯MBTI性格认知为抓手,辅以兴趣、能力、价值观的探索,引导家长了解自我;同时引导其明白亲子的个体差异,理解孩子,最终达到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目的。例如,在“了解悦纳,做最好的家长”家长课堂中,我做了如下设计。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生涯规划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