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曲正旦与京剧青衣歌唱颤音比较分析

2021-09-22韩启超

中国音乐 2021年5期
关键词:青衣颤音行当

○ 韩启超

一、传统文献视域下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的角色特征

昆曲正旦是昆曲旦行的重要“家门”之一,也称“二旦”。其名来源于元杂剧,泛指旦本正角,如早期元杂剧代表作品《闺怨佳人拜月亭》中的王瑞兰、《诈妮子调风月》中的燕燕均为正旦。明万历年间,王骥德在《曲律》中将南戏行当归纳为十二类,并明确指出正旦是“今之南戏”旦行的重要类别之一。①〔明〕王骥德:《曲律》,载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143页。这说明昆曲正旦之名,此时已经从南戏旦行中分化出来,并定型化。后世昆曲舞台延续此种分类,继续发展完善。

昆曲正旦主要装扮受苦的中、青年已婚妇女,她们品性贞烈、坚强,内心矛盾突出,多具悲剧性,表演时以唱功为重,俗称“雌大面”,嗓音比较宽厚、响亮,颇具刚强之气。唱腔旋律悠长、激越,念白要求喷口重、咬字实、音色沉。舞台表演要求朴实大方、端庄稳重,以深沉肃穆、悲怆凄恻为主,不化浓妆,所穿衣服多为素色黑褶子。代表性人物形象有《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朱买臣休妻》中的崔氏等。

青衣,京剧重要旦行之一,亦称正旦。青衣称谓主要源自正旦演员有一种被称为“苦条子”的扮相,头上仅有少许白铜泡,有时梳牛头篆儿,脸上不抹脂粉,在鬓边垂着一缕拆下来的发绺,身上穿青褶子,以示其苦难的境遇。②张雪辉:《从京剧的旦行说到青衣》,《戏剧之家》,2014年,第3期,第62页。当然,青衣演员的穿着并非都是定型化的身穿青褶子,而是会根据人物身份和性格而变化,如皇后、嫔妃穿龙帔,公主穿女蟒,官宦之妻女穿花帔等。总之,京剧青衣与昆曲正旦一样,主要塑造形象端庄、知书达理、严肃、正派的中青年女性。角色演绎突出唱功,演唱方法以小嗓为主,大嗓为辅,嗓音时而娇脆明亮、略带阳刚之意,时而低回婉转、柔媚悠长。代表性人物形象有《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玉堂春》中的苏三等。

显然,从文献描述和观众审美认知来看,昆曲正旦与京剧青衣隶属不同剧种的同一行当,虽然唱腔音乐、舞台表演和装扮有所差异,但在行当基本特征、角色形象塑造上又具有高度相似性。这不禁引发了笔者的进一步思考:二者在行当嗓音上是否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如果它们高度相似,受众是如何单纯从听感上(脱离舞台表演)精准辨析,从而获得对剧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知道哪段唱腔属于昆曲正旦,哪段是京剧青衣?如果不相似,具体表现在哪里?基于一系列问题的复杂性,本文试图从两个行当的歌唱颤音入手,进行多维度分析,从而一叶知秋,窥探两个剧种相同行当在继代过程中的嬗变特征。

二、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行当歌唱颤音声学维度比较的基本方法

为了强化对变量的控制,加强实验效度,一定程度上避免将个人特征、剧情特征作为行当特征的倾向,在样本选择上,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演员至少有5年以上的演出经验,并且同一行当至少采集两位年龄差异在10岁以上或舞台演出经验差异在10年以上的受试者;二是所有演员演唱的曲目必须是大众熟知的该行当经典唱段,总时长基本相近;三是每个演员演唱内容必须是本人最具代表性的、不同情绪的唱段(曲牌)。

故在实验中,信号采集对象为4名国内著名昆曲正旦演员和京剧青衣演员,其中昆曲正旦1和2分别有35年和15年舞台表演经验;京剧青衣1和2分别有32年和8年的舞台表演经验。

昆曲正旦1所唱唱段有:《西游记·认子》北曲【醋葫芦】、《艳云亭·痴诉》北曲【斗鹌鹑】;正旦2所唱唱段是:《白罗衫·庵会》北曲【滚绣球】、《烂柯山·痴梦》南曲【渔灯儿】。京剧青衣1所唱唱段为:《贵妃醉酒》【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霸王别姬》【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穆桂英挂帅》【西皮流水】“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苏三起解》【西皮流水】“苏三离了洪洞县”;青衣2所唱唱段有:《苏三起解》【西皮导板】“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霸王别姬》【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穆桂英挂帅》【西皮流水】“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录音是在安静的起居室完成,混响时间约为0.4秒。语音信号由索尼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ECM-44B)采录,麦克风距唇部距离为15—21厘米。标准采样频率为44.1kHz,分辨率为16比特。呼吸信号通过呼吸感应仪(MLT1132 Piezo Respiratory Belt Transducer,ADInstrument)采集,呼吸带放置在胸部(传统戏曲歌唱理论中的中丹田位置)。录音材料综合运用Power Lab、Labchart 7进行预处理,所有数据通过Sound swell 5.0(Saven Hitech,Sweden)、Praat软件进行分析。选取的参数有颤音基频、颤音速度、颤音波动幅度、颤音规则性、长时平均谱、呼吸信号等,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通是过SSPS(V17.0)和EXCEL程序进行计算。

颤音样本的提取过程遵循国际嗓音声学惯例,符合四个标准:1.至少有3个完整的颤音循环;2.整体音高没有发生明确变化(平均波动幅度不超过1个全音,没有出现音高位移现象);3.元音没有发生变化;4.没有乐器伴奏噪声的干扰。③Jose A.Diaz and Howard B.Rothman.Acous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Samples of Good and Poor Vibrato in Singers.Journal of Voice,2003,17(2),p.180.提取颤音波形信号如下。(见图1)

图1 京剧青衣1歌唱颤音样本(上图嗓音信号,下图颤音波形)

三、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行当歌唱颤音基本物理属性比较

(一)两个剧种行当演员歌唱颤音段数和持续时长

实验中,把两个行当演员的唱段以单字为标准进行剪切和处理(所有的空白段都被切除),并按照颤音标准进行提取。统计发现,两位昆曲正旦演员唱腔中提取到的颤音样本数量和平均持续时长显著多于和高于两位京剧青衣,其中正旦4个唱段共有符合标准的颤音样本121个,平均持续时长1.9秒,最大值为5.41秒;青衣7个唱段仅有87个符合标准的颤音样本,平均持续时长是1.21秒,最大值为3.8秒。(见表1)

表1 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行当演员的基本信息和颤音时长数据(时长单位:秒)

从年龄差异来看,年轻演员(正旦2和青衣2)的颤音平均持续时间和标准误差均高于年长演员。从行当内部特征来看,昆曲正旦两个演员之间的差异性更大,京剧青衣演员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小(颤音平均持续时长和标准误差基本接近)。显然,京剧青衣在颤音持续时长的稳定性方面远高于昆曲正旦,而昆曲正旦在行腔过程中所产生的颤音不仅普遍比青衣持续时间长,而且极富变化,说明其演唱风格更加婉转、缠绵、悠长。

(二)两个剧种行当演员歌唱颤音的速度

颤音的速度也称颤音抖动频率,即每秒颤音波动的次数,单位为Hz。分析演员的嗓音数据,发现两个剧种行当演员颤音速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昆曲正旦演员唱腔颤音的平均速度是4.95Hz(SD⑤SD即“标准误差”的英文缩写。:0.41),京剧青衣演员唱腔颤音的平均速度是3.53Hz(SD:0.42),这说明京剧青衣演员的颤音速度显著低于昆曲正旦演员,属于典型的“慢颤”。

从行当内部特征来看,两个正旦演员颤音样本的平均速度差值仅为0.13Hz,说明二者的行当特性比较稳定。但两者的差异性表现在年轻演员的标准误差值更大,说明其颤音速度更不稳定;相反,年长演员在颤音歌唱时,速度比较平稳,波动性小。两个青衣演员颤音标准误差值基本相同,但与昆曲相似,年轻青衣演员颤音平均速度稍高于年长演员。

(三)两个剧种行当演员歌唱颤音的波动幅度

颤音的波动幅度与所呈现的音色有一定关系,是指颤音的基频围绕颤音音高平均值的波动范围,即一个完整颤音循环中波峰与波谷距颤音平均值的距离,单位为±semitones(半音)。⑥Johan Sundberg.Acoustic and psychoacoustic aspects of vocal vibrato,STL-QPSR,1994,2(31),pp.45–68.研究发现,昆曲正旦演员唱腔颤音的平均波动幅度是±0.99st(SD:0.22),其中,正旦1平均波幅是±0.95st(SD:0.19),正旦2平均波幅是±1.02st(SD:0.24)。京剧青衣演员唱腔颤音的平均波幅是±0.79st(SD:0.2),其中,青衣1平均波幅是±0.76st(SD:0.19),青衣2平均波幅是±0.83st(SD:0.21)。(见表2)

表2 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演员颤音平均速度(单位:Hz)和平均波幅(单位:st)

从数据来看,昆曲正旦演员唱腔颤音的音高平均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京剧青衣,它标志着两个行当的音色有明显差异:京剧青衣的颤音音色更加尖细、明亮,而昆曲正旦则相对宽厚、柔和、甜美。从行当内部特征来看,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都表现出了稳定的内部一致性,两位昆曲演员的平均波幅差值与两位京剧演员之间的平均波幅差值相同,均为0.07st。当然,从年龄差异来看,无论是昆曲还是京剧,年轻演员的SD值更大,说明相对年长者来说,年轻演员在行腔过程中,颤音的波动幅度较为变化大,不稳定。

(四)两个剧种行当演员歌唱颤音的波形

颤音波形也是评价颤音声学特征的标准之一,它主要指一个颤音的基频波动形状是否具有规则性。专业歌唱者的颤音波形常常具有显著的规则性,近似于正弦波,尤其是西方的美声歌剧演员。针对颤音波形,国际上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每一个相邻颤音周期之间的相关系数,但此种方法对于多个颤音样本来说过于繁琐。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统计每个颤音周期中,前后两个半周期的时长,即统计每个周期中,从波峰到波谷的平均时间值(V)与从波谷到波峰的平均时间值(P),将二者进行比较,从而对颤音的波形规律进行准确判断。(见图2)

图2 P值和V值演示图(单位:秒)

通过分析发现,两位昆曲正旦演员的歌唱颤音波形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平均P值总体上大于平均V值。其中正旦1颤音的平均P值比平均V值长0.0056秒,正旦2颤音的平均P值比平均V值长0.0084秒。它标志着该行当的歌唱颤音波形呈现出从波谷到波峰的时间总是长于从波峰到波谷的时间,表现在波形上是在每个颤音循环周期中,波谷到波峰的振动曲线总是长于波峰到波谷的振动曲线。

第二,两个正旦演员颤音的波形起振时的周期时长一般在0.22秒左右(颤音第一个波动周期所用时间),且近似于正弦波。但随着时间的延展,其波动的频率逐渐增加,波动的周期时间逐渐减少,即颤音波动呈现出越来越快的现象。(见图3)

图3 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演员颤音波动规则性(P:深色点线段,V:浅色点线段)

两个京剧青衣演员的唱腔颤音波形也具有一定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两个京剧青衣的歌唱颤音平均P值均小于平均V值,其中青衣1的差值是0.0119秒,青衣2的差值是0.0036秒。它标志着该行当的歌唱颤音波形呈现出从波谷到波峰的时间总是短于从波峰到波谷的时间,表现在波形上是在每个颤音循环周期中,波谷到波峰的振动曲线总是短于波峰到波谷的振动曲线。

第二,两个青衣演员颤音波形起振时的周期时长一般在0.3秒左右。其中青衣1颤音波形的周期时长明显高于青衣2,而且青衣1颤音波形基本稳定,只在颤音结束时有显著的波动,这应该是演员个体的发声方法或发声习惯决定的,即该演员有着较强的声音控制能力,能够在颤音波动时,通过气息的控制,调整颤音的能量大小,增加颤音的人为调节机制。青衣2的颤音波形则呈现出显著衰减状态,即其颤音波形越来越小,表现为颤音的P值和V值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也可能是由于年轻演员的气息控制或演唱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其在颤音持续过程中,颤音的速度越来越快。(见图3)

总体来看,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演员唱腔颤音波形既有相似性特征,也有显著差异,在行当内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其显著性差异表现在京剧青衣的波形周期时间显著长于昆曲正旦,这与其颤音速度表现相吻合。从稳定性来看,昆曲正旦两个演员表现得更为一致,而京剧青衣两个演员则差异性显著。当然,前文已述,这应该与京剧年轻演员的舞台演出实践相对较短有一定关系。

(五)两个剧种行当演员歌唱颤音的长时平均谱

长时平均谱(LTAS)是用声压平均值来表现声音的频谱特性,通常能够在40秒后稳定下来,其参数和形状不仅能够体现出一个声音的全部频谱特性,也能够反映出歌唱者的声源、共鸣以及音色特性,⑦Maria Nordenberg and Johan Sundberg.Effect on LTAS of vocal loudness variation.TMH-QPSR,2003,45,p.93.是有效分析持续性歌唱嗓音特征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在演唱中,LTAS通常会在500Hz附近出现一个主峰(第一共振峰),使用西洋美声唱法的歌手常常在2.5kHz到3.3kHz之间呈现出一个显著的峰(歌手共振峰)。⑧John Sundberg.Articulatory interpretation of the'singing formant',J Acoust Soc Amer,1974,55,pp.838–844.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笔者将颤音样本中的辅音和空白段全部切除,通过软件把每一个修正后的颤音段整合起来进行分析(均超过40秒)。FFT窗长是128点,分析带宽150Hz,频率范围0~5kHz,声压范围0~60dBb。(见图4)

图4 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演员歌唱颤音长时平均谱(左图:正旦1:粗黑线,正旦2:细灰线;右图:青衣1:粗黑线,青衣2:细灰线)

从图4来看,两个正旦演员唱腔颤音的长时平均谱特征基本相似,都在600Hz左右出现第一共振峰(F1),这也是演员歌唱颤音时的基本音高范围。然后在1 500Hz处出现了第二共振峰(F2),随后整个波形(能量)呈衰减趋势,在3 000Hz左右又出现第三共振峰(F3)。从行当内部特征而言,正旦1的F2和F3的能量更强。

两个青衣演员唱腔颤音的长时平均谱特征也基本相似,F1在600Hz左右,F2在1 100Hz左右,这也是整个频谱能力最强的位置,随后能量呈显著衰减趋势,F3在3 000Hz左右,能量弱于前两个峰值。比较来看,青衣1唱腔颤音的整体能量强于青衣2,F1、F2突出;但青衣2的F3较为突出,接近于欧洲美声歌手的歌唱共振峰特性。听感上也符合这一特征,说明其演唱可能受到了美声唱法的影响,抑或说其有意识地采用了近似美声歌手的唱法。

宏观来看,京剧青衣的能量显著高于昆曲正旦,而且F1、F2和F3峰值突出,这说明京剧青衣在行腔颤音过程中,能量更强,气流冲击更有力。所以,听感上声音更为尖锐、集中、高亢和明亮。另外,在F1、F3基本相同的情况下(600Hz、3 000Hz),正旦的F2显著高于青衣,说明正旦演员在颤音发声上更强调声音靠后,音色更为宽厚。

四、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行当歌唱颤音物理属性相关性分析

上述分析结果显示,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演员唱腔颤音具有一系列声学特性,这些声学特性构建了两个剧种行当的基本嗓音特征,使得受众获得丰富的审美感知和行当归属感。问题是,上述两个行当嗓音声学特性是独立存在的,还是各个物理属性相互之间相互制约、影响而凸显出来的?这就需要进行相关性分析来厘清其内在联系了。

(一)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唱腔颤音的速度、波幅、持续时长之间的相关性

统计发现,在颤音速度与颤音波动幅度的相关性表现上,两个行当都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昆曲正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两个正旦演员颤音速度与波动幅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41和0.51;而京剧青衣的相关性稍弱,两个青衣演员的相关系数值仅为0.26和0.19。在颤音速度与持续时长的相关性表现上,两个行当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其中京剧青衣呈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46、-0.21;但昆曲正旦演员之间差异显著,正旦1基本没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值为-0.09),正旦2则具有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值为-0.54)。从颤音波动幅度与持续时长的相关性表现上来看,两个行当都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其中京剧青衣演员的负相关系数值高于昆曲正旦演员。(见表3)

表3 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演员歌唱颤音速度、时长、波幅之间的相关性

上述统计说明,在两个剧种行当演员歌唱颤音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显著的共性,即颤音的速度与颤音的波动幅度同步变化,颤音速度越高,波动幅度越大,反之亦然;颤音的波动幅度与颤音持续时长呈反向变化,即颤音持续时间越短,波动幅度就越大;除正旦1外,颤音的速度与持续时长呈反向变化,即颤音持续时间越长,颤音的速度就相对越慢,反之亦然。

(二)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歌唱颤音的速度、波幅、持续时长与音高的相关性

把所有颤音样本根据基频平均值高低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高音区,高于小字一组的a,即H≥440Hz;中音区,在小字一组a和小字一组c之间,即261Hz≤M≤440Hz;低音区,低于小字一组的c,即L<261Hz。然后分别统计不同音区内的颤音样本分布情况,所得结论如下:

从表4可以看出,昆曲和京剧同类行当在三个音区的表现上具有显著差异性。这首先表现在京剧青衣的颤音更多集中在高音区(占其全部颤音样本数的71.3%),低音区颤音基本没有;昆曲正旦的颤音更多集中在中声区(占其全部样本数的66.9%),其次是低音区。从持续时长表现来看,昆曲正旦低音区颤音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中音区次之;相反,京剧青衣持续时间最长的主要在高音区。这说明京剧青衣的行腔显著高于昆曲正旦,其润腔重心在于中高音区,所以唱腔较高亢、尖细、明亮;而昆曲正旦更注重中低音区润腔,所以唱腔更为低回、婉转、悠扬。

表4 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演员颤音速度(单位:Hz)、波动幅度(单位:st)、持续时长(单位:s)在三个音区上的分布(H:高音区,M:中音区,L:低音区)

另外,两个剧种同类行当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颤音波动幅度在三个音区上的表现相同,即无论是昆曲正旦还是京剧青衣,音区越低,颤音的波动幅度相对越大。

五、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行当歌唱颤音形成的呼吸机制差异

呼吸是嗓音发声的动力基础。中国传统戏曲非常讲究气息的运用,有“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的经验总结,故常常在行腔中运用各种呼吸换气方式。嗓音生理学研究也认为,腹呼吸主要提供动力,而胸呼吸和发音有关。⑨孔江平:《实验语音学基础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38页。那么,在歌唱颤音时,戏曲演员的呼吸机制与嗓音发声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对此,笔者以两个行当演员歌唱颤音时的胸呼吸信号为对象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昆曲正旦演员歌唱颤音的基频变化与胸呼吸信号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偏弱。具体来说,正旦1的颤音样本中,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的样本有15个(占其样本总数的29.4%),均为正相关,最高相关系数为0.608;正旦2颤音样本中,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的样本有13个(占其样本总数的18.6%),其中正相关样本5个,最高相关系数为0.331,负相关样本8个,最高相关系数为-0.413。

京剧青衣演员歌唱颤音基频和胸呼吸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表现稍优于昆曲正旦。具体来说,青衣1的颤音样本中,在0.01水平(双侧)上的高相关样本有15个(占其样本总数的30.6%),均为负相关,最高相关系数值为-0.746;青衣2的颤音样本中,在0.01水平(双侧)上的显著相关样本有14个(占其样本总数的36.8%),其中负相关样本11个,最高相关系数值为-0.786,正相关样本3个,最高相关系数值为0.361。

由此可见,在所有高相关样本中,京剧青衣以负相关为主,昆曲正旦则以正相关为主,这说明在歌唱颤音时,两个行当的呼吸机制有一定差异。

对呼吸信号变化规律作进一步分析发现,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演员在歌唱颤音时,其胸呼吸信号的变化主要存在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演员歌唱颤音时,胸部持续收缩,表现为胸呼吸信号持续波动下行。据统计,具有此种呼吸方式的颤音样本正旦1有74.5%,正旦2有72.9%;青衣1有93.9%,青衣2有36.8%。(见图5)

图5 昆曲正旦(上)和京剧青衣演员(下)歌唱颤音时胸呼吸运动方式一

第二种模式是演员歌唱颤音时,胸腔持续扩张,表现为胸呼吸信号随着基频波动而波动上行。据统计,正旦1有25.5%,正旦2有27.1%,青衣1有6.2%,青衣2有63.2%的颤音样本属于此类。(见图6)

图6 昆曲正旦(上)和京剧青衣演员(下)歌唱颤音时胸呼吸运动方式二

总体来说,昆曲正旦演员中有73.6%的颤音、京剧青衣演员中有69%的颤音是在胸腔持续扩张的状态下产生的,这说明在歌唱颤音时,胸腔持续扩张是两个行当演员行腔发声的主要呼吸运动状态。

讨论与结论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明确发现,同为正旦行当,昆曲正旦与京剧青衣在唱腔颤音声学表现上既有显著差异,又存在一定的共性规律。其中有几个方面非常值得关注和深思。

1.颤音速度的差异性问题

首先,两者的颤音速度具有显著差异。从西方嗓音声学研究的结论来看,在西方人的审美认知中,音乐中的正常颤音速度是在5Hz到7Hz之间,这也是人的自然生理现象,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令人感觉不舒服,也不会产生美的享受。昆曲正旦颤音速度接近于5Hz,说明该行当唱腔颤音速度接近西方人的审美认知范畴,抑或说与欧美音乐中人声歌唱颤音基本相同。京剧青衣的颤音速度在3.5Hz左右,已经远远超出西方的美感范畴,但对于中国民众来说,梅兰芳、程砚秋等名旦所创造的青衣唱腔宛若高山流水,使我们如痴如醉。这说明昆曲和京剧虽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但两者的颤音润腔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两者的唱腔风格呈现出巨大的变化。昆曲正旦在颤音润腔上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嗓音的生理机制自然导致的生理性颤音),而京剧青衣则更多彰显了突破生理局限的人为因素,即京剧青衣表演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行腔打磨,创造性地将颤音慢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润腔特色——“慢颤”。从戏曲生发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戏曲唱腔继替发展、戏曲演员嗓音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革。

2.京剧青衣颤音审美认知与声学表征的矛盾性问题

上文的分析还存在一个问题,即昆曲正旦颤音的各个物理属性在音区的分布上与京剧青衣存在着显著差异。两个青衣演员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出了颤音样本集中在中高音区,尤其是高音区;而昆曲正旦则集中在中低音区。这说明昆曲正旦的颤音声学表征与其审美感知基本吻合,但京剧青衣则存在明显的矛盾性。结合京剧青衣的长时平均谱特征(能量显著高于昆曲正旦,而且F1和F2突出),说明京剧青衣的唱腔风格具有高亢、尖细的特征,并不具备昆曲正旦婉转、低回、抒情的风格。更通俗说来,这些数据表明昆曲正旦比京剧青衣嗓音更为缠绵婉转。但从常规的审美认知来看,京剧青衣与昆曲正旦风格基本相似,其核心特征依然是圆润清亮、从容醇厚、柔曼婉转。这似乎说明京剧青衣歌唱颤音物理属性表征与观众的审美认知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

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矛盾被化解,抑或说我们在这些物理属性的建构下,却依然获得相似的行当审美风格认知,其原因何在?仔细分析,关键点应该是其颤音的速度、波动的幅度以及相关性表现:京剧青衣唱腔的独特性在于颤音速度慢、波幅小、颤音周期时间长,即京剧青衣演员在行腔过程中,通过“慢颤”和较小的波幅有效地消弭了女性嗓音在高声区的尖细,增强了旋律声腔和嗓音的柔美、圆润和从容。同时,京剧青衣在颤音速度、颤音波幅和颤音持续时长上的高相关性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特征。

3.京剧青衣与昆曲正旦行当嗓音的趋同性问题

研究发现,京剧青衣唱腔颤音在某些声学属性上与昆曲正旦具有一定趋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年龄表现上的趋同性。上文多次提到,昆曲和京剧同一行当内部具有显著的稳定性,而差异性的出现主要是由演员的年龄差异所致。总体来说,两个行当在年龄表现上的趋同性主要表现在颤音持续时长、速度、波动幅度三个物理属性上,无论是昆曲正旦还是京剧青衣,年轻演员的颤音持续时间更长、速度更快、波动幅度更大,而且在三个属性上更不稳定。究其原因,应是年轻演员受训时间相对较短,念唱的经验并不丰富,其演唱方法常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第二,胸呼吸信号表现的趋同性。研究发现,两个隶属不同剧种的同类女性行当,在歌唱颤音时,胸呼吸信号的表现基本一致。大部分颤音都是在胸腔持续扩张的状态下产生的,这标志着两个行当拥有相同的呼吸运动方式。虽然这一结论从整段唱腔的呼吸运动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印证,但至少在歌唱颤音的表现上是如此。

第三,长时平均谱特征的趋同性。前文研究表明,两个行当演员歌唱颤音的长时平均谱特征具有高度相似性,尤其是在三个共振峰出现的频率范围和整体能量衰减的趋势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这说明两个行当在嗓音特征和念唱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继承性。

综上,从声学视域来看,昆曲正旦和京剧青衣演员唱腔颤音的速度、波幅、规则性、长时平均谱、呼吸机制等具有鲜明的行当特点。行当内部的一致性和行当之间的差异性和趋同性说明,昆曲正旦与京剧青衣在嗓音发声和行腔、润腔风格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种内在的联系与区别体现了两个剧种同类行当之间的一种内在继承和突破创新的戏曲嬗变现象。

猜你喜欢

青衣颤音行当
青衣覆雪
美声演唱中颤音技术的运用研究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花衫”行当考辨
青衣
对长笛演奏中的颤音研究
浅析颤音技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
《老行当》 海天堂构木偶表演
颤音在长笛演奏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