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中医药高校国际交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1-09-22桂大鹏周亚东朱家胜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中医药留学生

桂大鹏,周亚东,朱家胜

(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从中医药高校的国际交流实践来看,后疫情时代,我国的中医药高校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机遇和挑战:在机遇方面,各中医药高校应积极与境外抗疫机构进行线上联系,与境外抗疫机构进行经验分享,中国中医药高校的抗疫经验吸引了海外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学习的兴趣,因此,中医药高校承担着促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良性发展;在挑战方面,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竞争,导致了中医药教育在国际发展中存在巨大的障碍,国际人员交流通道的关闭,引发了原有医学交流项目的受阻及海外对于中国中医药抗疫效果的认可,中医药高校在国际交流中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也越来越严峻。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助力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国政府历来坚持“中西医”并用,为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疫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又促使国际社会对中医药刮目相看,此外还通过专家连线、援外医疗、药品捐赠等形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中医药抗疫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中医药学术界亦在加强循证医学领域的中医药研究,力图将中医药抗疫的成果以世界听得懂的“语言”传播到海外,加速中医药创新发展及现代化进程。

作为中医药国际化主要推动力的中医药高校,在此次疫情当中,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优势,动员发动广大师生,尤其是附属医疗机构医护员工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疫情造成的各国边境封闭、民族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蔓延、国际交流受阻等影响,中医药高校国际交流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1 中医药高校国际交流面临的机遇

1.1 在全球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实践中积极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

人类进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医学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可圈可点,是一次向世界传播介绍中医药的契机。在各级政府的引领下,中医药高校依据自身实际,加大中医药国际抗疫的支持力度,协助境外合作方开展抗疫工作,共度时艰。“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再次肯定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贡献[1]。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后,在驻外使领馆及各省外事主管部门的协助下,中医药高校结合各自海外中医药中心及合作伙伴的资源基础上,已有16所中医药高校与境外近60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展线上的中医药抗疫经验分享或派出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援外(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中医药院校开展海外中医药抗疫分享援助对象统计

来源:各中医药院校官网。

1.2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资源,扩大来华中医药类留学生规模

由于中国抗疫的经验和成绩以及中国经济生产的迅速恢复,会有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希望来中国学习,特别是一些友好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希望到中国来学习[2]。从图1中可以看出(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在中医药走出去的良好态势下,全国中医药院校在校留学生数2015年至2019年间的年均增长率达11%,其中中国政府资助学生数的年均增长率也保持在年均11%。

图1 2015-2019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留学生及中国政府资助人数汇总

但是,直至2019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校留学生数仍未突破1万人。2018年来华西医类留学生数已达55225人,且当年中国政府资助留学生数为63041人,其中中医药类受资助留学生仅占1.6%。上述数据表明,中医药高校留学生规模亟待扩大,中国政府对来华中医药类留学生的资助力度亦需加强。在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仍将是对外国留学生学习具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为此,中国政府应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类留学生政府奖学金的投放比例,以政策引领切实增强中国传统医学的境外影响力[3]。

1.3 提高中医药高校国际化水平,助力推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当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和国际合作基地。2019年我国中药类商品贸易总额61.74亿美元,同比增长7.05%[4]。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2019年,商务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遴选了17家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出口基地,其中包括4所中医药高校(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探索“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贸易新模式,在疫情期间加快建设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开辟远程网络宣传及服务方式,加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经验的海外宣传,开拓了中医药教育服务出口的途径。

此外,中医药高校海外中医药中心在提供中医药教育服务的同时,大多承担了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职能,体现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整体协调发展理念。中医药高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积极研发中医药线上国际教育产品,开拓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业态。

2 中医药高校国际交流面临的挑战

2.1 东西方意识形态之争导致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受阻

面对国际上对中国的误解与限制,中医药作为中国特有的医疗体系及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海外的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不理解或阻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势必会在各方面加大对中国的管控与限制。政治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压力难以避免的会传导至中医药高等教育交流领域。后疫情时代的中医药高校国际交流更要注重实力,通过柔性交流方式,让中医药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更多外国友人所接受,摈弃宏大叙事,注重通过中医药高校师生(尤其是留学生)个体来传播中医故事,展示中医药特色,提升交流水平。

2.2 国际交流通道关闭引发教育交流项目受阻

新冠疫情让全球交流按下了暂停键,人员往来全面受阻,适逢中医药海外迅速发展之际,各种交流已受影响,如来华接受中医药留学生教育的人数有所下降,派往海外交流的中医药院校师生数亦明显减少,以往的交流渠道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常态化防控将是中医药国际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线上教学是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选择[5-6]。但中医药学科实践性强,在境外接受线上教学的留学生由于缺乏临床实践的软硬件条件,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就目前而言,要利用已有资源,推进中医药高校的“在地国际化”。通过进一步挖掘中外合作办学的潜力,大力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使学生在本国和本校就读期间就能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国际视野和国际格局。

2.3 中医药高校海外中医药中心及孔院参加国际抗疫受限

中医药抗疫虽在中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纵观全球,中医药在全球抗疫过程中未能获得充分发挥,从而会影响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感召力,阻碍中医药高校的国际化发展。中医药院校目前已有海外中医药中心30个,中医孔子学院15所[7],在不同国家,中医药海外抗疫仍存在医疗系统屏障、专业执照限制、医疗保险赔付、循证医学门槛等因素的制约。为了使中国中医抗疫经验能为西方患者服务,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各国的国情,寻找最佳的途径和策略,希望能用科学的证据和不可拒绝的理由打开当前的制度壁垒,安全地为所有患者服务[8]。

3 中医药高校国际交流的发展支点

3.1 建立疫情科研网络,推动抗疫经验分享

在已有全球中医药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全球中医药抗击新冠疫情科研联盟,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定期举行科研及学术交流,收集汇总中医药全球抗疫数据,从更广范围来审视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相互借鉴,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协同合作,共同研究,力争突破。通过翻译不同语种的中医药抗击新冠预防方及治疗方国际版建议,发挥中医药抗疫经验国际作用。帮助各国中医药从业人员通过线上培训等方式尽快掌握中医药抗疫技能。

3.2 传播中医药抗疫故事,扩大中医留学生规模

充分利用现有国内中医药高校来华留学生资源,宣介中医药抗疫的积极疗效,从中医药来华留学生的视角讲述中医抗击新冠疫情的生动事实,以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的实际疗效对中医药进行推广,发挥中医药的疗效自信作用,让境外人士从语言及文化上更易理解和接受,通过实际标准推动中医药在国际间的推广及交流沟通,同时从在华留学生中(尤其是汉语语言生及西医临床生)发掘中医药留学生生源,鼓励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医药来华留学新模式,凭借海外中医药中心、孔子学院及其他教育合作基地,着力推动中医药教育在域外的影响力。

3.3 加强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助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

加强从事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中医药类、国际贸易类以及语言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推进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疫情为突破口,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中药企业联手中医药高校进军东南亚、欧盟及美洲市场,让疗效说话,冲破制度、海关、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制约,通过国家援助、企业捐赠等方式安全稳妥地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加强培养中医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还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发展,促进中医药高校教育质量及教育水平与时俱进,提升中医药复合型人才的中医自信及疗效自信,以助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

3.4 加强中医药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

为了加强中医药高校同国际的交流发展,中医药高校必须加强与国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多个途径促进中医药抗疫经验在国家间的推广及发展,并积极同国际相关高校、国家科研院所、国际医疗机构以及国际相关企业合作,搭建有助于国际交流沟通的联合科研平台,并以打赢国际抗疫攻坚战为根本目标,促进中医药高校同其他医药机构的交流协作,开展协同攻关,积极进行医学研究及抗疫研究,多发表有助于抗疫成功的研究成果,借助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对中医药的抗疫经验进行推广,使中医药在国际间的抗疫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结论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传统智慧结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国内中医药专家组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新冠肺炎中医药诊治方案,捐赠对新冠肺炎有效的中药良方并选派中医师赴外支援等行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国外对中医药的误解,并逐步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可。因此,中医药高校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中国抗疫成功的实践基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尤其在中医药国际化推广过程中,抓住机遇,以疗效为支点,借助中医药高校国际交流平台在海外积极推广中医药抗疫经验,让中医药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中医药留学生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